吳忠懷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國家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和振興鄉村戰略,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公共服務體系也越發完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也取得巨大的成就,國家大力發展農村廣播電視,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不過,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依據現階段的農村廣播電視發展現狀來建立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同時還要加大力度來完善該項體系。
關鍵詞: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建設
就我省農村廣播電視的發展現狀來看,農村廣播電視服務體系具有十分明顯的公共性,近年來通過多彩貴州“廣電云”戶戶用工程的實施,助推了農村的經濟發展,為落實文化惠民和深度貧困地區的改善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這種狀況,本文將從農村廣播電視的發展現狀開始分析,然后重點闡述如何建立與完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希望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一點幫助。
一、我國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現狀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我國已基本實現衛星信號全覆蓋,無線、有線等技術已經在農村普及,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用”的目標已基本實現。通過大力實施十二五、十三五農村廣播電視和多彩貴州“廣電云”戶戶用工程的實施,在農村地區已基本實現全覆蓋;通過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建設目標任務、企業統一目標管理,鄉村無差別覆蓋,在保障人民群眾在文化信息共享的權利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城鄉差別進一步縮小。
二、我國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條件
(一)政治方面
早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黨和政府就提出在接下來的改革中,將把轉變政府職能放在首要位置,使政府真正肩負起市場經濟調控、公共服務以及社會管理的責任,將施政方向由原來的管理型轉為服務型,同時也要把人民群眾放在首位,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和利益,讓廣大人民群眾深刻感受到改革的力量,盡量做到讓改革惠及全體人民。此外,政府將大力發展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盡量縮小農村和城市服務體系之間的差距。作為一種新型的現代政府管理模式,服務型要求各級政府和官員時刻牢記“以人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走群眾發展路線,深入群眾,了解民情,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
(二)經濟方面
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為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基礎。同時,我國將更加重視社會經濟和公共服務體系間的協調發展,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統籌城鄉發展,以城市工業基礎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為實現鄉村振興和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注入強大動力。
(三)基本國情
就現階段來看,我國區域性發展不均衡有了較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主要體現在東、中、西部,東部幾乎都是發達地區,而中部相對落后,西部地區發展則遠不及東部。此外,農村和城市發展也不平衡,貧富差距大。同時,農村廣播電視建設的難度比較大,建設進度緩慢。因此,這些基本國情使得我國政府必須承擔起建設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責任。
三、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一)原則一致
始終保持廣播電視行業由國家主導、廣電主辦、社會各界參與的政治屬性,同樣,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也要遵循這一原則,在設立廣播電視服務機構的時候,保證廣播電視的控股和播出均由政府掌權。政府負責出臺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相關架構,并制定相關政策,同時成立建設基金,引導社會各界廣泛投資。廣電網絡營運商在經過政府授權后,統一管理農村廣播電視服務機構,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參股經營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機構。第二,擴大服務對象。本著社會公平的原則,在建設服務體系的時候,要保證所有群眾都能聽到廣播、看到電視。第三,實現服務效益最大化。即便是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在政府的領導下,同樣要實現資本的運轉,在經過科學的計算和管理后,使得該項服務體系在有限的資金下讓更多的人獲益,從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文化水平,避免出現返盲現象。
(二)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具體內容
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包含三方面的內容。第一,網絡覆蓋。網絡覆蓋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有線網絡,一種是無線網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有線網絡也順應時代的發展而覆蓋全國,不過我國偏遠地區的一些縣、鄉鎮居民依然靠無線網絡接收信號,因此,我國在建設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時候要重點解決偏遠地區的有線網絡服務問題,盡可能讓這些地區的居民擺脫聽廣播、看電視難的問題。第二,一般情況下,農村的基礎設施都不夠完善,導致廣播電視服務網絡經常受自然災害的影響,所以政府在建設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時候還需要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盡量降低自然災害對服務網絡的破壞率。第三,農村廣播電視的節目內容除了播放新聞聯播外,還需要設立關于三農問題的欄目或頻道,農村“廣電云”的建設很好地解決了農村群眾獲取信息的渠道面窄、信息功能多元化的問題,讓農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三)管理模式
近幾年,我國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管理模式可以為國家控股,由廣電網絡公司負責建設與營運,確保專業人員來管理服務機構。這種管理模式有四個方面的合理性,首先國有控制;其次是解決了地方性資金不足的問題;第三降低了國家資金投入的無效性;第四避免了社會資本干預國家制定規章制度的機會,保證其有效性。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可根據這一模式選擇兩種經營方式的服務網絡。4.4資金管理與監督。國家設立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基金,其中,這些基金主要用這來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重點幫扶中西部貧困地區建設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各地方性政府則主要建設和維護農村廣播電視服務網絡,同時還需要解決鄉鎮廣播電視網絡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問題,對一些實在付不起廣播電視費用的家庭,提供免費聽廣播、看電視的服務。在建設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時候,需要重點監管工程技術,各級省市政府都必須制定相關的技術政策,并對其落實過程進行全程監督。對于廣播電視的節目播出,各級政府的廣電部門需要對各自轄區的廣播電視播出節目進行安全方面的監督管理。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廣大農村信息化、多元化、現代化進程,使廣大農村群眾平等地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加快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明品.關于深化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3):35-36.
[2]張海濤.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大力推進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4,31(12):33-34.
[3]徐圻.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J].電視技術,2014,38(6):39-41.
[4]張國武.論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2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