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益智
摘要:中職教育發展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把握機遇,贏得挑戰,關鍵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善辦學機制,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當前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推廣行為導向型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教育;學生;能力
一、要貫徹能力為本的教育理念
首先在中職教育的指導思想上,要確立和堅持能力為本的教育理念。企業人力資源需求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1、是人力類型需求。學校主要通過專業建設來滿足企業需求。2、是人力素質需求。學校通過專門培養來滿足企業需求。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特別注重人力素質,就技術工人而言,綜合職業能力是技術工人素質的根本體現。綜合職業能力包括基本職業能力和跨職業能力兩部分。基本職業能力是指技術工人從事專業工種,本崗位所必備的知識、技能水平和獨立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獨立完成本職任務的能力。跨職業能力也叫關鍵能力,是指技術工作所具備的適應職業變化,從事其他工種、崗位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管理能力、決策能力、對企業整個過程的系統化認識能力、交際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五種能力,也有將它歸納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種能力。
其次,在中職教育教學組織與實施上,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準確定位中職教育,這個問題很重要。職教育在教育對象,培養目標,教學組織與實施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教育。一句話,中職教育就應該定位在培養不同層次的技能型人才上。中職教育的具體組織與實施,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整個能力培養體系中貫徹這個理念,因人施教育,因材施教,體現中職教育的特色,打造中職教育的品牌。
二、要建立學習領域課程模式
所謂學習領域,是指從行為活動領域導出的以行為過程和行為導向為綜合性教育任務,化解為具體的學習課程和學習單元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完全打破傳統教育以學科為體系的課程模式。它立足于技術工人綜合能力培養的實際需要,以專業核心知識、技能為中心,將相關必備的知識、技能融于其中,密切結合職業崗位生產實際而展開教學,是現代中職教育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
(一)學習領域課程模式的構建
(1)依據職業行為活動領域確定學習領域
職業行為活動領域是產生于職業生產里重要活動情景中的綜合性任務。它由行為過程和行為導向兩個部分組成。行為過程是指從事某職業崗位的人應該承擔哪些工作,發行哪些職責。簡而言之,就是應該做什么?行為導向是指從事職業崗位的人應該怎樣做好工作,完成工作任務,簡而言之,就是應該怎樣做。應該做什么和應該怎么做,構成了該職業崗位的綜合性任務。
(2)依據學習領域確定相關的學習課程
任何一個職業崗位的學習領域,都是各種問題,各種知識、技能、能力的相互交織。但是,我們可以將它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該職業崗位中處于主要地位,專業性的以及與之相關的非基礎性的問題和知識、技能、能力;另一類是該職業崗位中處于次要地位、輔助性的,以及相關的基礎問題和知識、技能、能力。據此,將學習領域劃分為“主(專業)學習領域”和“次(輔助)學習領域”。例如:汽車維修工的“主(專業)學習領域”,是汽車機、電維修知識、技能,以及汽車構造、汽車拆裝、故障診斷、機件檢測、維修工藝知識技能,包括其中涉及的與之相關的物理、力學、汽車材料等知識;次(輔助)學習領域主要包括汽車維修工應具備的有關法規政策、職業道德、管理規范、計算、應用文、專業英語、機械識圖、計算機、機器設備、檢測儀器等知識、技能。
(3)依據學習課程確定學習單元
學習單元是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實施教學的具體內容。每門學習課程,都是由若干個學習單元組成的,每個學習單元都是相關知識、技能的融合與組合。我們可以將每個大的學習領域分解成若干個小的學習領域,每個小的學習領域化解為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習單元。例如汽車維修工學習領域中的汽車發動機這個大學習領域,劃分成氣缸、曲軸連桿機構、配氣機構等幾個學習單元,以其中氣缸的學習單元為例,它包含氣缸的結構、拆裝、檢測、維護修理等知識、技能,還包含與之相關的材料、識圖、物理、環保等知識和新月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方面的知識。
(二)學習領域課程模式的實施
第一步:職業分析
深入市場、企業調研,與有關專家、企業界人士共同開展職業分析。職業分析的內容主要有:⑴職業與勞動過程的關系。例如:該職業的活動發生在生產范圍內和發生在生產范圍外有哪些?該職業勞動過程有哪些特點?該職業勞動過程中主要運用的技術、材料、設備以及生產產品、售后服務有哪些以及當前國內外在這方面的狀況、動態和今后的發展趨勢怎樣?⑵職業的培訓條件。例如:該職業有多少從業人員?從業人員技術、業務素質怎樣?該職業具有哪些區域性特征?該職業要求具有什么樣的文化基礎。
第二步:行為活動領域分析
首先,理解行為活動領域,包括該職業的行為領域有哪些?典型的行為活動領域是什么》這些行為活動領域有哪些是在該職業經常出現的,哪些僅出現在部分企業?該職業可用幾個行為活動領域來描述?其次,描述行為活動領域。例如:該行為活動領域在整個勞動過程具有哪些功能?完成該行為活動領域的工作、任務需要哪些能力和素質?再次,選擇行為活動領域。先將行為活動領域歸納為兩大類,即:主要的、專業性的、必需的行為活動領域與次要的、非專業性的、輔助性的行為活動領域;然后根據實際需要作相關的選擇。
第三步:設計學習領域
行為活動領域轉化成學習領域。重點思考這樣幾個問題:a.為了發展學生的專業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把哪些行為活動領域擴展為學習領域?b.這些學習領域的全部,能夠組成想學的職業嗎?c.學習領域的要求總體上符合學生的條件嗎?d.怎樣能把這些學習領域分攤到每個學年。
第四步:建立與描述學習單元
首先考慮通過哪些學習單元可以 這些特定的學習領域具體化這個因素,建立相關的學習單元。
學習單元的描述:⑴能力描述;⑵學習內容說明;⑶學習目標表述;⑷學習場景描述;⑸教學支配時間。
三、總結
21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課堂的書本知識不能滿足學生獲得知識的需要,如媒體、網絡也是他們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和途徑之一。因此,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建立學校教學資源庫和學科網站,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