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萱
摘要:民國時期,左翼電影盛行,“電通”影片公司作為左翼電影的代表,拍攝出《風云兒女》這部經典的抗戰題材電影。如今,正逢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該文章對此影片從拍攝背景、主題歌曲、人物性格以及鏡像語言等幾個角度進行簡要分析,以此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以及國歌誕生八十周年。
關鍵詞:左翼電影;抗戰題材;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國歌誕生
在看《風云兒女》前,以為只是一部無聊的早期抗戰電影,但查詢了一些關于該電影的學術資料后,一種歷史厚重感油然而生。從拍攝背景、主題歌曲、人物性格以及鏡像語言等多個方面,都令我深深地敬佩著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耗費心血拍攝出的杰作!到今天為止,《風云兒女》這部民國時期經典的抗戰電影已經走過了八十年的風雨,那段永遠閃爍著戰斗光芒的中國電影史和音樂史,將會跨過時間長河,被中華兒女永遠銘記心中!
一部優秀電影的拍攝,時代背景是極其的重要的一個部分,《風云兒女》這部電影的背后就有著極為厚重的時代背景。從頭說來就不能不提到“電通”和它所代表的左翼電影力量。1932年,當日本人的槍炮聲穿過東北三省、上海、南京,任何一個人都已經無法承擔這種民族苦難的深重,任何一種單一的文藝表現形式也已經無法充分表達仇恨和喚醒民眾。當時,左翼作家聯盟的作家、演員紛紛拿起了文藝的武器。1933年是中國電影的“豐收年”。[1]但是,從這年底開始,新興電影受到的政治壓力也越來越大,左翼電影人迫切想找到一塊新的電影陣地。這個新陣地就是“電通”影片公司。1934年上海,由夏衍等五人組成的地下電影小組,策動司徒慧敏堂兄的“電通電影器材制造公司”改組為“電通影業公司”,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對電影運動的領導,“電通”成為第一家完全由左翼影人主持的有聲電影制片公司。1935年初,“電通”也開拍了《風云兒女》,這是左翼電影運動的代表作品之一。左翼電影創作直面人生和社會現實的尖銳矛盾,開創了革命現實主義精神的傳統,使電影創作與社會現實更緊密聯系起來。這種表達的欲望也使表達者對表達技巧的更新和豐富產生了更大的熱情。在這一前提下,藝術家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藝術氣質和現實條件去探索自己的藝術風格。因此它不僅是一場政治思想運動,同時也是一場文化藝術創新運動。
這部電影真正為大眾所熟知的應該莫過于該電影的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在拍攝期間,田漢被捕,夏衍改編了劇本,聶耳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為影片創作了主題曲。這部反映“九·一八”事變后,青年知識分子走出彷徨,投身抗戰的電影,很快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的激昂歌聲響徹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凝聚著主創人員血淚的《風云兒女》,也率先吹響了抗日救亡的號角。[2]《義勇軍進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熱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時代的聲音,其影響遠遠超過影片本身,讓當年的電影觀眾熱血沸騰,吹響了抗戰時代的進軍號角,從此響徹云霄,成為廣泛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多年來受到人民的喜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義勇軍進行曲》更是被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風云兒女》中的人物性格也是頗為鮮明的!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辛白華。辛白華具有嚴重的浪漫氣質,他本性善良,瞞著質夫當掉小提琴替阿鳳母女交房租,主張提出收養喪失雙親的阿鳳;對于女性,他的理想是“懂得詩,懂得畫,懂得人生”,對優雅的史夫人極其崇拜,因而堅持阿鳳進學校而不是去做工;但對于時事和國事他就沒有質夫敏感,也沒有他認識深刻。因為質夫更積極主動,目標明確,是一個堅定的革命戰士,很多時候辛白華都依賴著他。辛白華更喜歡拯救者的角色,這也是他的詩人氣質所造就出來的英雄理想。所以他在面對好友梁質夫的犧牲,不再猶豫,果斷決定放棄榮華富貴投身革命。
這部經典抗戰電影雖然時間較早,可是依舊有著豐富且專業的鏡像語言,實在令人佩服。首先是幾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搖鏡頭:影片開端部分,一個緩緩地搖鏡頭展現了辛白華和梁質夫的工作環境,這樣就將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的部分大環境給交代出來了。另一個搖鏡頭是,阿鳳早早的起床而那邊是辛白華因為要給阿鳳攢學費熬夜,早上因疲勞而起不來。這里同時也運用了平行蒙太奇,極準確的表現了兩個人齊心協力,為了阿鳳自己的未來而奮斗!為“新鳳”而奮斗的情景。這也和之后辛白華見到阿鳳成了歌女形成鮮明對比,為此作了鋪墊,使那種再見時的復雜情感得到了渲染。其中的特寫鏡頭也使我眼前一亮:在影片的發展部分,辛白華見到史夫人,此時竟給了史夫人長達18秒的面部特寫,這段時間,史夫人一直盯著辛白華看,眉宇之間流露出挑逗、曖昧的情愫。面部的刻畫表達了史夫人心中所想,為接下來二人在一起埋下伏筆。另一個就是對辛白華寫的稿子和日歷的特寫,一張張的稿子落下來,一張張日歷被撕下,都讓人對辛白華關心阿鳳上學的事兒而奮力寫稿而深深感動。最后在結尾部分,特寫給到了青年人前進的步伐上,如此堅定的腳步和大地摩擦,迸發出的是青年人更加堅定的民族精神!再加上背景音樂——《義勇軍進行曲》,更是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爭的年代,熱血沸騰,激情澎湃渴望加入他們,保衛國家!當辛白華因為找房子被拒絕,走在街邊小路上時呈現了疊化鏡頭,這個鏡頭令我對這部影片的好感急速上升。辛白華獨自一人在路燈昏昏暗暗的街邊走著,步伐沉重,心情低落,一個個街邊辛白華獨自一人大地畫面和史夫人的畫面互相疊化,配上憂傷的背景音樂,顯得氣氛凝重壓抑,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接下來辛白華去找史夫人的情節,使用實在是恰當至極。
再完美的電影也有不可避免的不足之處,《風云兒女》這部電影中當然也有不夠完美的幾個地方。首先是從電影拍攝的大背景來看,《風云兒女》無法擺脫這種時代背景所帶來的遺憾,由于時代政治因素的過分強調,對于階級民族矛盾的強烈關注,導致了當時的作品主題過于直露,臺詞口號宣教化,教條化,使影片主旨并不在兒女情感身上,而是在時代風云的突出上。有的情節欠考究,對人物的心理情感刻畫不夠豐富。由于年代久遠,其畫面不清晰、聲音不連貫。許幸之初次作為導演,技藝相對稚拙,在拍攝手法上也不成熟,該電影中不乏從大全景直接跳到特寫的鏡頭,鏡頭不斷搖晃,臺詞也有明顯的話劇痕跡,臺詞較表演來講稍顯生硬。在影片結尾,特別設置了在辛白華和阿鳳的號召下,所有逃難的百姓拿起武器,高唱《義勇軍進行曲》向前方沖鋒陷陣的情節,導演定是希望這會上的青年面對當時戰火紛飛,國土淪喪,依舊斗志激昂,而不是頹廢消沉下去。但這個情感爆發的鋪墊是不夠的,看起來稍顯突兀,但編劇對當時戰爭情況下給予祖國美好的心愿是值得肯定的。
回顧這八十年來的抗戰電影,《風云兒女》是那樣的熱切真誠,引導年輕人的人生目標朝向更廣大的社會事業。[3]本片較好的表現了知識青年轉變覺醒的過程,是一部在當時戰亂的年代產出的少有的抗戰題材經典電影,再加上無可比擬的中華民族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綜上所述,《風云兒女》堪稱最偉大的抗戰電影!
—— 以此紀念祖國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以及國歌誕生八十周年
【注釋】
[1]搜狗百科——創作背景
[2]百度百科——電影插曲
[3]時光網——一句話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