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高校法學教育以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為目標,具體來說,要求學生在完成法學教育后的職業過程中,能夠運用法律來解決實際問題。高校法律文書實踐課程即是檢驗學生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標準,因為,法律文書課程實踐性較強,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文書格式和語言表達,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能夠在對案件事實、證據資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找出相應法律條文作為依據,從而完成一份法律文書。由此可知,高校法律文書實踐課程在法律教育和法律職業間起著至關重要的橋梁作用。然而,在法律文書實踐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值得思考。
關鍵詞:法律文書;教學改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6.13-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8)05-0029-02
作者簡介:周婷婷(1984-),女,漢族,貴州桐梓人,法學碩士,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和民事實踐課程教學等。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的指導方針,這為法學教育的全面轉型,回歸職業教育本源提供了契機。作為從事法學教育的高校教師,改革法學課堂教學是探索和踐行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的最直接途徑。[1]
(一)教學內容繁多
高校法律文書課程的教材內容大多根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律師和公證機構幾大主體對文書種類進行劃分,種類多達好幾十種。高校開設的法律文書課程每周授課2學時,授課18周,共計36學時。教師即便在每1學時中講授一種法律文書,也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并且,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如此繁多的文書種類,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二)教學方法單一
長期以來,高校法律文書課程都采用以教師為主導的方式來授課,教師先引入法律文書的概念,接著講授文書格式以及相關注意事項,最后引導學生學習范文,這一系列過程學生都是在被動地接受,根本沒有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動性,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極易讓學生上課走神分心,同時,學生對于該種授課方式往往也是厭倦的態度。即便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也通過穿插病文剖析和佳文欣賞方式授課,但并沒有改變老師為主導的授課方式。
(三)考核方式刻板
通常高校法學專業課程的考核方式分為期末閉卷和開卷。試卷題型包括單項選擇、多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判斷、概念、簡答、論述和案例分析等。法律文書課程考核無論采取期末閉卷或是開卷方式,如果按照常規題型進行考核,根本無法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利于激發學生平時的學習興趣。
(一)教學內容精簡化
教師講授高校法律文書課程的內容按照民事、刑事和行政3大程序辦理案件的先后順序進行,既有利于學生掌握程序法的知識點,又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相應的法律文書。法律文書種類繁多,但有些法律文書內容十分簡練,比如法院的傳票、送達回證等,只需要填寫一些當事人的基本信息,建議此類法律文書省略不講。即便學生沒有系統學習,在工作崗位上也會填寫此類法律文書,因為它只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便可以完成,并不需要學生深入地分析案情、運用法律。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突出授課重點,摒棄以講授格式為重點的授課方式,格式固然重要,但格式事項并不需要學生動腦分析和思考,只要態度認真和耐心,就可以做好格式方面的事項。但法律文書內容卻不同,法律文書內容主要由首部、正文和尾部構成,其中正文部分通常包括案件事實和理由。它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的實體法和程序法等進行案情分析、證據分析、法律條文運用,才能寫出一篇合法講理的法律文書。法律文書涉及到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都不會主動地出現,他都需要學生自己去分析。如何去分析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就是教學需要重點講解的內容。[2]以人民法院判決書為例,首先,教師應重點講授“經審理查明”這部分內容,該內容是指人民法院查明的案件事實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人民法院是如何查明案件事實的。人民法院查明的案件事實通常都是建立在相應證據基礎之上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當事人提交的證據都會被人民法院采納,只有經過當事人質證并被人民法院采納的證據才能作為定案依據,人民法院是通過定案依據進行案件事實的認定,從而得出經審理查明的案件事實。其次,教師應重點講授“本院認為”這部分內容,引導學生思考該部分內容是什么,是如何得出的。這部分內容是人民法院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之上,運用法律條文對案件性質、法律關系、責任劃分、法律后果等方面進行的闡述。人民法院判決書中的“經審理查明”和“本院認為”這兩部分內容囊括了對案件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的分析,理應是教師的授課重點。法律文書的種類不同,授課重點也不相同,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法律文書內容確定授課重點。
(二)教學方法多元化
高校法律文書課程實踐性較強,其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寫作法律文書的能力,若以教師為主導只講不寫的授課方式,顯然不能達到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師對法律文書這門實踐教學課程,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學生親自進行寫作無疑是寫好法律文書的重要途徑,因此,授課過程中應當適時讓學生有機會進行寫作練習。其二,教師可以通過病文剖析的方式進行授課。向學生展示存在錯誤的法律文書,先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分析找出錯誤,并以回答問題的方式進行搶答,最后由教師進行補充總結,這樣學生對于文書錯誤的地方印象更為深刻,避免自己出現類似錯誤。其三,教師還可以通過佳文欣賞的方式進行授課。模仿范文也是寫好法律文書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優秀的文書范文,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然后由學生自己分析總結出文書的優秀之處,以回答問題的方式進行搶答,對于主動回答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可以通過模擬法庭的形式進行授課。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進行案件角色分工,按照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的辦案流程寫作相應法律文書,再以庭審方式展示,這樣既能使學生掌握程序法的知識,又能提高他們學習法律文書的興趣。
(三)考核方式靈活化
對高校法律文書這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除了采取期末考試的方式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應當加大比重考核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比如課堂寫作、回答問題以及模擬法庭訓練,其中模擬法庭訓練不僅需要學生利用課后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準備,而且要求學生除了完成相應的法律文書外,還要求學生對案件的庭審程序進行掌握,所以應當重點對模擬法庭訓練進行考核。模擬法庭訓練是以學生分組的小組為單位,首先對小組完成的全部文書寫作質量、庭審程序等方面進行小組評分,然后再根據學生的角色扮演情況和相應法律文書質量等進行個人評分,最后結合小組評分和個人評分得出每個學生的模擬法庭訓練得分。
此外,高校應當重視法律文書實踐課程的重要性,聘任有實務經驗的教師擔任教學任務,還應當加大對實踐教學課程的投入,比如建設完善的模擬法庭設施,委派教師到相應實務部門進行掛職鍛煉等。
[1]劉洪華,張保紅.法學教育中情景式案例教學法研究——以<法律文書>教學為例[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6(7).
[2]肖文濤.<法律文書寫作>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法制博覽,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