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迎

英國足球強不強?要說強吧,它的成績還真不怎么樣。要說不強吧,它在世界足壇的地位還是蠻高的。
英國雖然有多支球隊可以參加世界杯,但也只有英格蘭隊于1966年在本土拿了一次世界杯冠軍。近幾十年來,英國各隊在世界杯上的表現實在是一般以下。不過,這并不影響英超在世界職業足壇的影響力。曼聯、曼城、切爾西,那都是頂呱呱滴,名聲響得很。
自上世紀70年代之后,英國諸隊在世界杯上的考試成績,總體呈下滑趨勢,為啥還牛氣沖天?其一,人家是現代足球的鼻祖;其二,人家還是職業足球的師傅。
足球不是起源于中國嗎,怎么英國成了現代足球的鼻祖呢?大家都知道,工業革命發端于英國。工業革命后,機器工廠代替了手工作坊,工業生產催生出分工協作。工廠需要大批工人,大量的農民、手工業者等就進了工廠當了工人。這些工人過去踢的是鄉野足球,當了工人以后,工余時間也踢球玩。踢著踢著,就有聰明人把工廠管理的理念引入進來,漸漸形成了分工明確、相互協作的踢球方式,于是就誕生了現代足球。曼聯是鐵路工人出身,阿森納是兵工廠工人出身。
英國足球在上世紀初依靠從工業領域引入的先進理念與管理方式,走在了世界足壇的前列,獨領風騷數十年。到了70年代,荷蘭足球給世界足壇帶來全攻全守的全新踢法。荷蘭足球在英國現代足球的身體內,植入了“海盜”精神,一時成為世界足球時尚。冒險、精湛的技術、小團隊密切與默契的配合。荷蘭足球雖說是全攻全守,但它的防守其實也是一種“突擊”。這也是“海盜”的特點之一。也正是因為如此,荷蘭足球雖有“無冕之王”的美譽,卻從沒贏得世界冠軍之實。
英國足球不像西班牙足球那樣華麗,也沒有意大利足球那些高深莫測的戰術變化,更沒有巴西足球的激情創造,有的是流程化的長傳沖吊、邊路傳中,有的是激烈的對抗、逼搶、鏟斷,有的是自始至終不惜體力的奔跑,有的是每一個位置上的恪盡職守。在崗一分鐘,苦干六十秒。無論臟活還是累活,簽了合同就好好干活。忠于職責又相互協作。英國足球表現出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藍領工人的職業精神。英國人創造的現代足球,是機器大工業帶來的副產品,本質上就是工業足球。沒有工業革命,也就不會有現代足球的誕生。
英國足球俱樂部有著近200年的歷史,最初大多是草根俱樂部,是由工人自發組織起來的,所以球迷與球隊有著天然的“血緣”式情感。各個俱樂部都有大批鐵桿粉絲。有些球迷群體有自己的專屬看臺,有的球迷有自己的專屬座位,世代相傳。無論球隊成績好壞、升降沉浮,他們都與球隊風雨同舟、榮辱與共,決不會移情別戀。比如,諾丁漢森林、利茲聯、考文垂等老牌球隊降級時,球迷在現場一邊涕淚橫流,一邊熱烈鼓掌;球員們則熱淚化雨,繞場致謝;那場面真是感天動地。在這里,球迷與球隊,不是你和我在一起,而是我們在一起。大家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球迷與俱樂部有著共同的身份認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英國足球俱樂部演變為職業足球俱樂部。足球運動開啟了以商業模式滿足球迷精神需求的歷史。英超是把足球生意做到頂尖的職業體育組織之一。英超也燒錢,但和中超不同。其一,英超是向股東分紅的,中超是股東狂掏自己腰包的;其二,英超是別人拿錢到他們的“廟里”燒香,而中超是自己拿錢給別人的“菩薩”燒香。買最好的“設備”,生產最好的“產品”,賣出最好的價錢,這是英超的經營之道。用最高價格,買“名牌設備”,只求最好成績,不問市場回報,這是中超的流行做法。
足球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一個群體的生存環境以及與之緊密關聯的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