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菊
【中圖分類號】R473.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02
前言:
阿奇霉素在藥理學方面是屬于一種廣譜類抗生素,主要在多種病原體或敏感菌引起的成人及兒童的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以及鼻竇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等治療方面用得比較普遍,其療效較好,所以在兒科治療中應用較為普遍。但是該藥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良反應,特別是對患兒的身體健康、生長發育甚至生命安全均構成了威脅。本文主要選取近兩年來我所在科室的76名患兒在使用阿奇霉素治療時所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了相應的調查與分析。并討論其在發生不良反應后的一些處理措施進行相應研究。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用資料時間為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我所在科室兒科病患治療中接受阿奇霉素治療的患兒,共計76位,其中年齡階段在1~12歲,平均年齡在6歲半,男女比例為37:39;發病時間都是5至30天之間,平均發病時間為17天。主要病癥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兒有52例,泌尿系統感染的患兒有7例,皮膚軟組織感染的患兒有17例。此76位患兒在接受此項研究前期,均做過身體檢查,可排除其它嚴重慢性疾病的存在。
1.2 方法
對此76位患兒給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療以及進行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口服計量250-500mg,1次/天;靜脈注射計量10-500ml,1次/天。本次研究以7天作為一個療程,此項研究對象中的76例患兒給予為期一個療程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在該項阿奇霉素的治療期間對此76例患兒所出現的所有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并且做好統計和資料整理收納,然后再根據不同的反應情況或種類進行小結,總結其發病原因。
2 結果
在此次接受分析的76例位患兒中,治療過程中使用阿奇霉素后的不良反應主要有:腹痛腹瀉、反胃惡心、嘔吐、便稀、身體局部部位出現發紅發癢或紅腫熱痛等現象,在經過專家會診探討分析后可定為,引起以上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胃腸道不良反應現象的出現。出現反胃、惡心、嘔吐此類反應的有40例,所占比率為百分之五十二,因此可得出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病概率偏高。其主要臨床癥狀為反胃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其中分析發現發生該類反應的大多數都是在靜脈注射后。②皮膚過敏性反應的現象。其中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皮膚過敏反應的占有21例,所占比率為百分之二十七,主要癥狀有過敏性皮疹以及過敏性休克的現象。在阿奇霉素的用藥方面,不論是靜脈注射治療或是口服治療,都會有一些過敏性現象的出現,特別是身體局部的發紅發癢和熱痛癥狀。并且在發病時間上也有所不同,有的只存在短暫的十幾分鐘,也有長達好幾天的;然而,過敏性休克則在靜脈注射之后的幾分鐘才會出現,臨床癥狀主要為呼吸困難、胸悶氣短、面色蒼白。③靜脈炎現象。發生靜脈炎的現象有8例,所占比率為百分之十,該類的患兒主要包含淺靜脈炎、靜脈血管的急性無菌性炎癥,另外,還有一部分的患兒在此項治療中出現頭暈發熱、白細胞比數相對之前比較來說有明顯升高的狀況。④神經系統的損害。在此項分析中,發生此類情況的有7例患兒,所占比率為百分之九,此類患兒的普遍癥狀為現口干舌燥、煩躁易怒、大汗淋漓等等。通過以上這76例患兒用藥狀況分析,除了藥物自身的毒副作用和患兒抵抗力較差等因素能導致患兒出現不良反應之外,還與用藥量以及合理調配相關。例如在用藥過程方面沒有考慮合理度導致的劑量過大或濃度過高等,再或者說在注射過程中滴速過快以及長時間靜脈給藥等因素,這些都會加大并導致患兒不良反應的機率。
3 討論
依據近些年以來我國的兒科患者逐漸增多現象分析,兒科診室主要收治的病癥患兒為軟組織感染、皮膚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竇炎、急性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等狀況,對于此類患兒,我們通常采用的是藥物治療,作為對抗支原體感染有顯著療效的阿奇霉素,應用得比較廣泛。阿奇霉素在臨床治療中屬于第2代大環內酯類藥物,主要用于治療呼吸道或生殖道感染,同時還可用于治療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和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等,并在多個國家醫學指南推薦為治療上述感染的一線藥物。伴隨著在臨床上較為廣泛的應用阿奇霉素,同時所發生的藥理所致的不良反應也漸漸在不斷增加中,大多數的患兒在使用了該藥物治療之后,通常會出現多種不良反應,這不僅對藥物的治療效果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也對患兒的身體健康發育也形成一定的影響。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出所導致不良反應的原因所在,希望可以為臨床用藥上提供一些可靠性依據,有效的保障兒科患兒的用藥安全。
經過此次研究顯示,在給予兒科患兒使用阿奇霉素給藥后,接受此次治療分析的76位患兒情況進行分析得出,阿奇霉素無論是口服還是靜脈滴注都會存在一定性的發熱、胃腸反應、過敏性皮疹甚至過敏性休克等不良反應情況。當發生皮膚過敏反應時,需停止用藥,并給予一些藥物進行脫敏治療,通常情況下3天后患兒的過敏癥狀就會悉數消失。而過敏性休克則應立即對患兒進行抗過敏治療,并且要擴充周圍的血容量。當出現發熱現象時,一般只要停止用藥就能逐漸的恢復正常。當出現一系列的胃腸反應時,醫護人員得相當注意,需要及時停止用藥,等待到患兒的不良反應癥狀改善之后才能使用緩慢的靜脈滴注的方式來進行治療,但是倘若患兒的臨床不良反應癥狀沒得到好轉或說在緩慢靜脈滴注后患兒的胃腸反應又變得更加嚴重了,則要立即停止使用阿奇霉素治療。
根據我國衛生部等相差單位所發布的《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等相關規范,需要我國的醫療部門建立起以患者為主導的藥學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對兒科臨床使用阿奇霉素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方面,要制定出一套合理嚴謹的監督制度,以此來更好確保我國在兒科的不良反應方面的監督工作有效實施。結合以上的實際安全分析來看,在兒科的臨床中能患兒使用阿奇霉素所造成的不良反應,包含的因素諸多,除了藥物本身副作用外,還和用藥時間、濃度、劑量以及給藥途徑等多個原因有著關系。因此,在兒科臨床醫生給患兒使用阿奇霉素來治療各種疾病的時候,必須要看清此藥的使用效果是否可行,還要加強對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的高度重視,增加此藥在臨床運用中使用安全的可靠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兒科臨床治療中使用阿奇霉素還存在著諸多不良反應,醫護人員還需要更加科學合理的用藥,對于阿奇霉素此類廣譜類抗生素的用藥,我們應當詳細了解與掌握其用藥方面的禁忌與用藥量,當不良反應現象發生時,更應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預防與處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的降低兒科患兒在用藥后所產生不良反應的影響力,以此來保障患兒們能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周樹發.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研究[J].中外醫療,2013,32(7):109-110.
卜曉珍,薛峰.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與藥學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6,14(11):29-30.
謝景山,張秋生,紀秀照,等.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