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振平
【中圖分類號】R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1
綜合實訓方式是護理專業學生在進行實習之前,將課程全部學習之后進行的,所學內容包括:《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基礎護理》,教師需要準備真實的研究案例,讓學生通過護理程序方法,找出護理問題所在,并做出相應的護理方案,然后進行實際演練。綜合實訓法于是真實臨床場景相通,所以學生在學習時,興趣度較高,能夠在實訓中鍛煉溝通能力、實踐能力以及人文關懷能力等綜合能力,這種教學方法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加有效,學生更喜歡中學習方式。下文是對綜合實訓方式在實際應用中的成果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級護理系專業學生200人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兩組,每組學生100人,其中觀察組采用綜合實訓教學方式;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方式。觀察組中男性學生5人,女性學生95人,年齡在20-23歲,入學成績為248-351分,在入校第三學期考試成績在80-90分。對照組學生男性學生8人,女性學生92人,年齡在20-22歲,入校成績為270-340分之間,入校第三學期考試成績在80-90分。兩組學生年齡、性別、入學成績、入校后各科成績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兩組教師所教授的內容為《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基礎護理》,經過兩周學習后,對教學成果進行考核。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教師將準備的案例交給學生,并分成6-7人一組,每個小組自行選擇組長,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案例,根據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現場評估,小組內探討護理優質護理方案。各小組組織實踐練習,教師對學生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挑選組員對病例的最優護理方案進行演示、講授,小組其他成員可在必要時進行補充[1]。學生經過實踐后,教師會做出點評,在學生實習前,需要對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進行考核。
1.2.2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護理方式,教師需要在兩周內進行培訓,按照傳統授課方式進行復習,經過一輪復習后,學生自行復習,在實習之前,對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進行考核[2]。
1.3 教學效果評價
1.3.1 考核方式 兩組患者理論知識考核采用同一種試卷,實踐技能考核則是通過統一的評分標準以及統一教師進行考核。
1.3.2 教學滿意度調查問卷 在兩周教學結束后,采用自制調查問卷,通過無名填寫方式將內容完善。兩組學生一共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共計回收200分調查問卷。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取x?值檢驗,并利用u進行檢驗,若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調查問卷結果對比,如下表1.
通過此調查問卷分析得知,綜合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學生對此種學習方式有較高的認可,數據顯示明顯比傳統教學方式效果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 兩組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對比
學生實踐能力考核結果與理論知識考核結果實驗組成績明顯比對照組高,對照組學生理論知識平均成績為(84.4±4.32),實踐知識為(84.41±5.45);觀察組學生理論知識平均成績為(88.12±5.15),實踐知識為(92.15±4.45),成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結論
通過上述實訓方式可知,綜合實訓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首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真實案例學習,讓學生自行組建小組學習,能夠提升學習積極性,并能夠提升學生溝通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積極和教師溝通以及和組員溝通才能夠快速將問題解決,能夠提升學生應變能力,所以綜合實訓教學法應當進行大范圍推廣。
參考文獻
王英,宋小俊,吳鳳琴,周珊珊.綜合實訓教學法在高職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5):3564-3566.
周麗華.PBL教學法在《臨床護理綜合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1(87):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