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慶

【中圖分類號】R7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1
妊娠子宮破裂(rupture of uterus during pregnancy),指分娩期或妊娠期,子宮體部或者子宮下段出現裂傷,是一種產科并發癥,嚴重威脅母嬰安全。近些年,大量數據顯示,妊娠子宮破裂發病率逐年升高,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威脅其生命,因而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1]。在此,我院以34例患者為對象,通過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旨在探討分析妊娠子宮破裂的相關病史及臨床特點。現將研究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5年3月--2017年9月為時間界限,回顧性選擇我院收治的34例妊娠子宮破裂患者,最小24歲,最大40歲,平均(34.2±3.91)歲。孕周19-38周,平均(34.2±2.56)周。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組34例妊娠子宮破裂患者的臨床資料,歸納患者相關病史,整理疾病臨床特點,并觀察預后情況。
2 結果
2.1 原因分析 關于原因,本組34例妊娠子宮破裂患者,27例瘢痕子宮,占79.4%(27/34),2例梗阻性難產,占5.9%(2/34),2例殘角子宮,占5.9%(2/34),3例原因不明,占8.8%(3/34)。
2.2 相關病史及特點分析 34例患者中,15例為不完全子宮破裂,占44.1%(15/34),19例為完全子宮破裂,占55.9%(19/34)。關于相關病史,詳見表1。
其中,不完全子宮破裂,臨床上,無典型癥狀及體征。完全子宮破裂,11例首發癥狀為持續性下腹部疼痛,入院時,3例呈休克狀態,其余8例,未見典型表現。
2.3 預后分析
不完全子宮破裂,預后效果佳,未見死亡病例。完全子宮破裂,2例患者最初表現為上腹疼痛,發展為全腹疼痛,入院時,呈失血性休克狀態,急診行剖宮產術與次全子宮切除術,雖然心肺復蘇了,但是多臟器功能已經衰竭,最終死亡。剩余17例患者,接受子宮修補術治療,病情明顯好轉,經主治醫生允許后,出院。
3 討論
妊娠子宮破裂,在臨床上,并不少見,根據破裂原因,一般可分為2種,一是無瘢痕子宮破裂,二是瘢痕子宮破裂[2]。大量研究表明,妊娠子宮破裂與梗阻性難產、子宮瘢痕破裂、宮縮劑濫用、陰道助產手術損傷、子宮本身病變、子宮畸形以及子宮壁發育不良等因素有關。臨床上,患者多表現為出血、感染,損傷產道及其他組織等[3]。近些年,妊娠子宮破裂發病率逐年升高,威脅母嬰安全,因此,早期診斷妊娠子宮破裂,對母嬰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注意的是,診斷時,需將其與胎盤早期剝離、宮內感染、痙攣性子宮收縮環等疾病鑒別開[4]。
據本次研究,瘢痕子宮是造成妊娠子宮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剖宮產史是導致瘢痕子宮的關鍵原因。鑒于此,臨床上,需嚴格把控剖宮產手術指征,控制剖宮產率,減少瘢痕子宮,降低妊娠子宮破裂風險系數。
(腺)肌瘤剔除術史,在妊娠子宮破裂相關病史中,僅次于剖宮產史。腹腔鏡下切開子宮肌層、子宮肌層縫合情況、局部組織破壞程度、單雙極電刀均可能對子宮肌層愈合造成影響,大大增加了妊娠子宮破裂發生幾率。患者若沒有生育要求,基于腹腔鏡條件下,剔除肌瘤過程中,操作時,選擇肌層破壞小的,進行切開、止血與縫合處理,可減少再次妊娠時發生妊娠子宮破裂的概率。
本研究顯示,殘角子宮妊娠,也可能引起妊娠子宮破裂,多見于孕中期。殘角子宮妊娠破裂,由于其與子宮處于不相通狀態下,一般很少出現陰道出血癥狀,容易被忽視,延誤診斷及治療。因此,妊娠早期,需注重B超檢查,盡早發現子宮異常現象。B超檢查時,若發現異常,可聯合核磁共振成像(MRI),聯合診斷。
臨床上,妊娠子宮破裂患者若伴有典型癥狀與體征,確診難度不大。但是,對于不完全子宮破裂患者與部分完全子宮破裂患者,并未見典型癥狀,其可能與破裂口小、非急性斷裂、出血量少等有關。該類患者,若未及時診治,最終也會表現出典型癥狀,甚至危及圍產兒與孕婦生命安全。因此,妊娠子宮破裂可疑者,需加強母胎的監測,定期接受B超檢查,必要時,接受MRI檢查。
綜上,針對妊娠子宮破裂,瘢痕子宮是主要原因,其中,不完全子宮破裂,缺乏典型癥狀,完全子宮破裂的預后效果欠佳,產婦死亡率高。臨床上,應加強妊娠子宮破裂的監測,根據妊娠子宮破裂的相關病史與臨床特點,篩選可疑患者,并進行進一步診斷,盡早發現,盡早給予對癥治療,為母嬰安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李玲,于昕,郎景和,劉俊濤,楊劍秋. 妊娠子宮破裂25例臨床分析[J]. 生殖醫學雜志,2015,24(02):138-142.
李玲,于昕,郎景和,劉俊濤,樊慶泊. 子宮肌瘤/腺肌瘤剔除術后妊娠子宮破裂的臨床研究[J]. 生殖醫學雜志,2015,24(03):195-199.
郭春杏,劉嬋娣,劉付小清,朱軍藝. 妊娠子宮破裂的臨床特點及其預后分析[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10):1342-1343.
張丹,林琳,張麗君. 妊娠完全性子宮破裂9例臨床分析[J]. 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7,39(04):37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