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軼 栗元姝 編輯/靖立坤
在投資項下,《資本項目外匯業務操作指引(2017年版)》更新了部分業務法規依據,細化并完善了相關審核材料和審核原則。
為進一步促進投資便利化,深化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改革,逐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2015年以來,外匯局發布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為適應這些改革后的新要求和新規范,外匯局于2017年印發了《資本項目外匯業務操作指引(2017年版)》(匯綜發〔2017〕105號)。本期專題從投資、跨境信貸和資本市場等角度,通過比較政策變化、分析操作難點,對2017年版操作指引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解讀,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編者
2015年以來,資本項目投資項下的相關政策沒有大的變化和調整,但存在細微的變化,對相關業務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要求不斷進行了完善。最新發布的《資本項目外匯業務操作指引(2017年版)》(以下簡稱《2017版指引》)是對新要求、新變化的全面充實。本文將就《2017版指引》有關境內直接投資(FDI)、境外直接投資(ODI)和境外放款三部分的內容與2015版進行對比分析,以便于市場主體理解并進行具體業務操作。
《2017版指引》投資項下沒有增加新的條目,其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對部分業務法規依據進行了更新;二是對審核材料、審核原則進行了細化和完善;三是全面落實本外幣境外放款一體化宏觀審慎管理內容。
2015年以來,外匯局等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新的政策法規來進一步完善、規范現行外匯業務。為適應新的政策法規要求,《2017版指引》對部分投資業務的法規依據進行了調整更新(見表1、表2、表3)。法規是業務辦理的依據,了解清楚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根據“商務備案”要求調整了FDI登記業務的審核材料。自《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商務部令2016年第3號)和《關于修改〈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商務部令2017年第2號)頒布實施以來,銀行辦理非審批類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變更時發生了以下變化:其一,如果企業可以提交加蓋商務部門公章的《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變更備案回執》(以下簡稱《備案回執》),或自行打印并加蓋公章的《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信息公示》(以下簡稱《信息公示》)及企業自行打印并加蓋公章的《外商投資企業設立/變更事項備案申報表》(以下簡稱《申報表》),銀行可不再上網核對信息;但如果企業未能按上述要求提供相應的手續,則銀行仍需依據展業原則登錄商務部“外商綜合投資管理系統”核對企業申請事項是否已通過商務備案。其二,銀行為企業辦理登記時,在資本項目系統FDI專有信息中,“主管部門頒發證書編號”應填寫《備案回執》或《信息公示》上體現的備案號,“主管部門批復文號”應填寫為“已備案”,“主管部門批復日期”應填寫《備案回執》或《信息公示》上體現的備案日期。審批類企業仍按原操作指引相關要求辦理。

表1 對境內直接投資部分法規依據的調整

表2 對境外直接投資部分法規依據的調整

表3 對境外放款部分法規依據的修訂
二是將“外資股東減持A股上市公司股份外匯變更登記”單列。因A股減持業務較為復雜,銀行在審核和辦理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為解決這一問題,《2017版指引》將“外資股東減持A股上市公司股份外匯變更登記”從“6.4外商投資企業基本信息登記變更、注銷”中單列出來,以進一步明確外資股東減持A股上市公司股份外匯變更登記的審核材料;同時,由于在審核原則中標明了“其他上市外商投資企業外方股東減持登記參照辦理”,也使在創業板、中小企業板等其他市場上市的外商投資企業外方股東的減持操作有了明確的依據。
三是對直接投資所涉結匯待支付賬戶相關事項進行了梳理。首先,依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改革和規范資本項目結匯管理政策的通知》(匯發〔2016〕16號)的有關規定,對與FDI/ODI有關的結匯待支付賬戶的要求進行了梳理,明確了“開戶、使用”需要的相關材料,落實了資金使用采用負面清單模式;其次,對開戶材料的提交設置了靈活的處理方式,如開戶材料2中關于“銀行認為必要的其他材料”的規定,審核原則3中關于“境內機構確有需要開立結匯待支付賬戶但無《業務登記憑證》的,經辦銀行可協商所在地外匯局處理”的規定,實質都是允許銀行可根據業務實際處理相關業務,開放度及便利化進一步增強。
四是對FDI業務的稅務備案表進行了梳理。對稅務備案表的要求可以歸納為:登記時注重審核,匯出時必須簽注(詳見表4)。
五是加強了境外投資真實性、合規性審核。為將《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74號,以下簡稱“國辦74號文”)和《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推進外匯管理改革完善真實合規性審核的通知》(匯發〔2017〕3號)的相關管理要求貫徹到境外投資日常業務辦理中,《2017版指引》在境外投資的登記及匯出業務的審核材料中,均要求提供“境外投資資金來源證明、資金使用計劃和董事會決議(或合伙人決議)、合同或其他真實性證明材料”。尤其是在審核原則中強調,銀行在辦理境外投資登記業務時,應按展業原則加強真實性、合規性審核;在辦理境外投資匯出業務時,對每一筆資金支付均應審核其資金來源、資金用途和境外資金用途的真實性證明材料。此外,對于境外投資清算涉及資金匯回的,還應審核匯回資金是否涉嫌違法資金,且如果涉嫌違法,銀行不得為其辦理境外投資清算登記。
六是對與境外合作拍攝電影業務進行了規范?!?017版指引》對境內企業到境外合作拍攝電影業務進行了規范,將合作拍攝電影納入境外投資登記管理。操作指引中明確,合作拍攝電影應辦理境外投資登記,主管部門為廣電部門,登記的境外主體名稱為影片片名。銀行審核合作拍攝電影業務時,審核材料、審核原則應參照境外投資管理,加強真實性、合規性審核,并需對審核通過的項目予以登記。
一是實行境外放款本外幣一體化管理。依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明確境內企業人民幣境外放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發〔2016〕306號)、《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推進外匯管理改革完善真實合規性審核的通知》(匯發〔2017〕3號)的要求,《2017版指引》對“境外放款額度登記、變更及注銷登記”的審核材料和審核原則進行了調整。在審核材料方面,在境外放款登記、變更環節均新增了《人民幣境外放款存量情況表》,登記環節還要求提供放款人與境外借款人股權關聯關系的證明文件,注銷人民幣境外放款需提供跨境部門的確認材料;在審核原則方面,對境外放款的放款人資格、境外放款額度、境外放款期限、境外放款利率、境外放款規模、放款幣種要求都進行了調整,對境內企業內保外貸履約和境外放款轉讓債權業務進行了規范。
二是注重境外放款和內保外貸履約形成的對外債權在額度上的銜接?!?017版指引》在“2.13內保外貸擔保履約對外債權登記”和“2.14境內機構境外放款額度登記”中均明確,“境內企業發生內保外貸履約形成對外債權的,其對外債權余額應納入該企業境外放款額度管理。境內企業內保外貸履約對外債權余額與該企業境外放款余額之和不得超過該企業所有者權益的30%;如果超過30%,可以先為該企業辦理對外債權登記,但在對外債權余額與境外放款余額之和恢復到該企業所有者權益的30%以內之前,未經外匯局批準,境內企業不得辦理新的境外放款業務。境內銀行發生內保外貸履約,如有反擔保人,也應參照前述原則辦理”。
三是明確融資租賃外匯收入可以開立境外放款專用賬戶存放,但使用上與回收的放款資金要有所區別。前者可以直接在銀行申請結匯,后者仍需按照資金的來源進行資金還原。
難點一:外資股東減持A股主要包括前置外匯登記業務和后續的資金處置業務兩部分內容。這兩部分內容分別體現在6.4條和9.5條,分屬于FDI登記板塊和證券投資業務板塊,需要申請人和經辦銀行認真加以區分并進行有效銜接。
難點二:外資股東減持A股,本質上是上市公司的一種股權轉讓,但這種轉讓的受讓方是社會公眾股東,又與非上市公司的股權轉讓有所不同。問題在于,外方的減持往往是自主行為,有時并不會事先征求上市公司的意見,而前置登記則需要上市公司作為申請人。如果外方股東和上市公司配合不夠默契,上述業務的辦理就會遇到困難。對此,各方涉事主體和相關的經辦銀行對此應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難點三:外資股東減持A股是一種特殊的股權轉讓,通過資本項目信息系統辦理外匯登記操作時程序比較復雜,經辦銀行應該事先做足功課,以免因誤操作給業務辦理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為滿足外商投資企業合規真實的利潤匯出需求,同時精準打擊假借利潤匯出渠道非法轉移資金的行徑,《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進一步推進外匯管理改革完善真實合規性審核的通知》(匯發〔2017〕3號)對利潤匯出業務進行了進一步規范,并依據《公司法》要求,明確了可供分配的利潤核算方法,強調“利潤匯出前應依法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2017版指引》的相關規定,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一是對企業口徑的調整。相較2015版6.27的“外資參股非銀行金融機構(不含保險公司)外方利潤購付匯”,《2017版指引》6.27的“境內直接投資(含非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不含保險公司)利潤匯出”,明顯擴大了企業口徑,將除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以外的所有外商投資企業均包括進來。二是銀行應依法依規辦理。在審核利潤匯出業務時,銀行對于真實合規的利潤匯出需求,在審核通過后應及時為企業辦理,不得因為銀行內部結售匯考核等原因,要求企業延期或分期匯出;對于存在借利潤匯出渠道非法轉移資金的,應堅決攔截。

表4 對FDI業務稅務備案表的主要要求

表5 投資業務制式申請表格填寫要點(《2017版指引》第十二部分)
當前形勢下,我國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既存在較好機遇,也面臨很多問題。鑒此,在境外投資業務辦理過程中應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事項:
一是境外投資的投向。應按照國辦74號文的精神,嚴格對境外投資的投向進行區分,積極支持鼓勵類項目,審慎對待限制類項目,堅決制止禁止類項目。
二是重點把握境外投資外匯登記環節。針對境外投資外匯登記環節,應重點審核企業提供的相關主管部門頒發的批準證書、批復或無異議函、境外投資資金來源證明、資金使用計劃和董事會決議;同時,按照展業原則了解境外項目的可行性、合規性、真實性。登記環節的完成將為后續資金的流出打開通道。
三是對資金流出的真實性審核不能流于形式。銀行要多關注境外投資企業的建設情況、經營情況以及資金需求、資金使用情況;尤其是僅辦理資金匯出的銀行,更要力求對項目有全面的了解,落實業務辦理的展業原則。
投資項下的外匯業務采取登記進而生成跨境資金收支額度的管理模式,外匯登記是相關主體辦理后續直接投資項下外匯交易業務的前提。相關主體應向銀行提供登記業務所涉審核材料申請辦理直接投資項下的外匯登記,再憑業務登記憑證以及交易業務所涉其他審核材料,向銀行申請辦理相關業務所涉的外匯賬戶開立、使用、關閉以及后續的資金跨境交易、匯兌等業務。銀行在為相關主體辦理直接投資業務登記后,應出具加蓋銀行業務專用章的業務登記憑證。若登記業務已在其他銀行辦理完畢,辦理后續交易業務的銀行應要求相關主體提供業務登記憑證及交易業務所涉的其他審核材料,并通過資本項目信息系統,查詢相關控制信息后,再為其辦理后續業務。登記在先,額度取決于登記,登記業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返程投資是指境內居民直接或間接通過特殊目的公司對境內開展的直接投資活動,即通過新設、并購等方式在境內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或項目,并取得所有權、控制權、經營管理權等行為。銀行在辦理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登記時,應要求申請人如實披露其外國投資者是否直接或間接被境內居民持股或控制;同時,銀行還應依據展業原則核查外國投資者境外成立企業的情況,核查外國投資者是否具有中方背景。具有合法中方背景的外國投資者在境內直接投資時,可以標注為返程投資,否則,不予辦理境內直接投資登記。
《2017版指引》附帶了一些業務制式申請表格,其中與投資業務有關的幾張主要申請表格的填寫要點,可見表5提示。
此外,申請人在填寫上述申請表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申請人應依據企業實際情況真實、準確地填寫申請表,不得隱瞞企業實際情況或填報虛假信息;二是如對申請表中具體項目不理解時,應查看填表說明,并及時詢問經辦銀行。
首先,年度直接投資存量權益登記是相關市場主體辦理各類資本項目外匯業務的前提,對對未按規定辦理直接投資存量權益登記的市場主體,外匯局可以實施資本項目外匯業務管控。銀行辦理資本項下外匯業務前,應確認其已按規定辦理了境內外直接投資存量權益登記及是否被業務管控。未按規定辦理登記或被業務管控的,銀行不得為其辦理任何資本項下的外匯業務。
其次,銀行通過展業原則對市場主體進行相關業務真實性、合規性審核時,必要時可將年度直接投資存量權益登記數據作為參照依據之一。如在核對外商投資企業基本信息時,可將《年度境內直接投資外方權益登記表》中“外方股東持股比例”與企業的現實情況進行比對;再如在辦理利潤匯出時,經辦銀行可將企業的申請金額與《年度境內直接投資外方權益登記表》中的“外方股東享有的未分配利潤期末數”進行比對,以加強真實性審核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