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鎮林
慢性腎病是由多種因素引發的腎臟損傷性疾病,當前,已成為世界性公共衛生問題,調查研究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超過10%,其中以腎小球腎炎最多,占比約40%[1]。慢性腎病遷延難愈,且持續進展,若未及時救治可導致病情惡化,最終發展為終末期腎病,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蛋白尿為慢性腎病腎小球損傷的重要標志,亦是病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與腎損傷關系密切,因此,及時診斷及治療慢性腎病蛋白尿對于延緩腎病進展,改善腎功能及減少并發癥有積極意義[2]。厄貝沙坦為新型的血管緊張素Ⅱ(Ang Ⅱ)受體拮抗劑,近年來,學者發現其在保護腎功能、消除蛋白尿及延緩腎病發展方面有重要作用[3]。本文對本院收診的慢性腎病蛋白尿患者60例實施Ang Ⅱ受體拮抗劑厄貝沙坦治療,效果較理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腎病蛋白尿患者60例。納入標準:符合《KDIGO慢性腎病評價及管理臨床實踐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4];患者近期內未接受激素、Ang Ⅱ受體拮抗劑等治療。排除標準:心、肝功能異常患者;急慢性感染患者;合并精神障礙性疾病、全身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妊娠婦女及對研究藥物過敏等患者。按抽簽方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通過倫理批準。
1.2 方法 入院后,兩組均給予低蛋白飲食,并注意休息及預防感染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接受福辛普利治療:福辛普利鈉片(生產廠家: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4148)口服,20 mg/次,1次/d,共治療3個月;觀察組接受厄貝沙坦治療:厄貝沙坦分散片[生產廠家:華潤雙鶴利民(濟南)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0170]口服,初始劑量為150 mg,1次/d,其后根據病情可增至300 mg,1次/d,共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腎功能指標:采用酶偶聯速率法測定尿素氮(BUN)、采用苦味酸法測定血肌酐(Scr)、采用溴甲酚紫法測定血清白蛋白(ALB)。(2)尿蛋白指標:采用膠乳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3)微炎癥指標: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4)氧化應激指標:采用硫代硫酸巴比妥法測定血漿丙二醛(MDA),采用比色法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療效:分為顯效(24 h UTP較治療前降低≥75%)、有效(24 h UTP較治療前降低≥50%)、好轉(24 h UTP較治療前降低≥25%)及無效(24 h UTP較治療前降低<25%),總有效=顯效+有效+好轉[5]。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8~74歲,平均(52.69±4.27)歲;病程1~15年,平均(6.21±1.04)年。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6~75歲,平均(52.73±4.22)歲;病程1~14年,平均(6.15±1.1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0.0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5.454 5,P=0.019 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腎功能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BUN、Scr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ALB水平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比較(x-±s)
2.4 兩組治療前后尿蛋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尿蛋白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24 h UTP、α1-MG及β2-MG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尿蛋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尿蛋白指標比較(±s)
組別 24 h UTP mg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觀察組(n=30) 301.74±45.97 138.59±36.0315.299 60.000 0對照組(n=30) 302.05±45.81 176.32±39.0411.441 60.000 0 t值 0.026 2 3.890 0 P值 0.979 2 0.000 3

表3(續)

表3(續)
2.5 兩組治療前后微炎癥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微炎癥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微炎癥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微炎癥指標比較(±s)
組別 hs-CRP mg/L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觀察組(n=30) 3.49±1.03 1.80±0.54 7.959 4 0.000 0對照組(n=30) 3.57±0.95 2.83±0.72 3.400 2 0.000 9 t值 0.312 7 6.268 4 P值 0.755 6 0.000 0

表4(續)

表4(續)
2.6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MDA、SOD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MDA水平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SOD水平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s)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觀察組(n=30) 18.35±3.08 11.47±2.31 9.787 9 0.000 0 76.35±10.42 93.51±14.85 5.181 0 0.000 6對照組(n=30) 18.29±3.17 15.72±2.84 3.307 4 0.009 1 76.48±10.31 81.74±12.93 1.742 1 0.115 5 t值 0.074 4 6.358 7 0.048 6 3.274 0 P值 0.941 0 0.000 0 0.961 4 0.001 8組別 MDA nmol/mL SOD IU/L
腎臟為人體重要的排泄器官,具有排出體內代謝廢物,調節酸堿、電解質平衡,內分泌等功能,一旦腎結構或功能異常,可表現出一系列不良癥狀[6]。腎臟慢性損害時,可導致腎小動脈硬化及缺血性改變,造成腎小球通透性增加,腎小管減少對白蛋白的重吸收,進而出現蛋白質丟失形成蛋白尿[7];同時,反復加重的蛋白尿又會促進腎病進展,加速腎功能的惡化,甚至出現腎衰竭、尿毒癥、死亡等[8]。因此,如何盡早控制尿蛋白的產生,并縮短其持續時間,以延緩或逆轉腎臟功能下降,是當前臨床應該重視及思考的問題[9]。目前,臨床對于慢性腎病蛋白尿,多主張采用ACEI類藥物來降低尿蛋白水平,并給予必要的腎功能保護[10-11]。
厄貝沙坦為常用的AngⅡ拮抗劑,可通過選擇性阻斷AngⅡ受體而擴張腎小球動脈,擴張出球小動脈比入球小動脈強,降低腎小球灌注壓,同時,也能通過抑制系膜細胞增生改善其通透性,提高腎單位的排泄及重吸收能力,最終修復和預防腎損傷,并為腎細胞的增殖提供良好條件,具有腎臟保護作用[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0.00%(P<0.05);治療后,觀察組BUN、Scr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ALB水平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證實了厄貝沙坦能有效保護慢性腎病患者腎小球損傷,對于改善腎功能有重要意義。
24 h UTP為判斷腎病有無的可靠指標,若3次及以上的24 h UTP檢查結果均高于正常范圍,則可確診發生腎臟病變;α1-MG為一種低分子量糖蛋白,尿中含量甚微,一般其可自由經腎小球濾過,并被近曲小管重吸收;β2-MG亦屬于低分子量糖蛋白,研究顯示,約有99%可經近曲小管重吸收,而由尿液排出很少;但當腎功能損傷時,尿α1-MG、β2-MG含量迅速升高,故可作為判斷腎損害的較敏感指標[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24 h UTP、α1-MG及β2-MG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厄貝沙坦可修復損傷的腎小球血管內皮,降低基底膜通透性,以減少尿蛋白流出,同時,也能通過降低腎小球內壓力以減輕高濾過,避免尿蛋白的丟失,從而保護腎功能。
近年來,隨著臨床對慢性腎病發病機制研究的深入,發現氧化應激與炎癥反應在本病的發生及發展中有重要作用,可作為腎病進展及心血管并發癥產生的獨立危險因素[16]。現代臨床研究證實,終末期腎病患者死亡率高于正常人,就與氧化應激與炎癥反應有關[17-18]。在慢性腎病病程中,hs-CRP、IL-6及TNF-α為常見的炎癥細胞因子,均可導致腎小球系膜增生、硬化,加速腎功能惡化;氧化應激在慢性腎病發展中始終存在,可使促-抗氧化失衡,導致腎組織損傷,主要表現為抗氧化因子減少而脂質過氧化物降解產物增多,從而造成代謝產物堆積,大量刺激性因子釋放,從而加重炎癥反應及腎功能損害[19-2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hs-CRP、IL-6、TNF-α、MDA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SOD水平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厄貝沙坦能改善慢性腎病患者的微炎癥反應及氧化應激狀態,以促進腎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厄貝沙坦治療慢性腎病蛋白尿,不但能修復腎小球損傷,改善基底膜通透性,減少尿蛋白的產生,同時也能改善機體炎癥及氧化應激狀態,對于腎功能的早期恢復有重要意義。
[1]沈文清,邢艷芳,錢捷,等.益腎化濕顆粒對慢性腎臟病患者微炎癥和氧化應激狀態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4,15(12):1097-1099.
[2]孫雪卉.復方α-酮酸片治療慢性腎病蛋白尿50例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5(2):49-50,60.
[3]汪明星.大劑量厄貝沙坦治療慢性腎臟病患者蛋白尿的療效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2):233-235.
[4]賴瑋婧,劉芳,付平.慢性腎臟病評估及管理臨床實踐指南解讀——從K/DOQI到KDIGO[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3,33(6):448-453.
[5]彭家清.貞蓮益腎片聯合來氟米特治療慢性腎病蛋白尿的臨床回顧性研究[J].醫學研究雜志,2014,43(3):123-125.
[6]李雪.T型鈣通道阻滯劑對高血壓患者腎臟保護作用的薈萃分析[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15.
[7]王麗麗,余惠珍,王大海,等.舒洛地特聯合厄貝沙坦對老年高血壓腎損害患者腎功能及蛋白尿的影響[J].福建醫藥雜志,2014,36(3):8-10.
[8]朱平,謝莉.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腎臟保護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5):1175-1177.
[9] Peters C D,Kj?rgaard K D,Jespersen B,et al.Renal and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irbesartan in dialysis patie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rotocol(SAFIR study)[J].Dan Med J,2013,60(4):A4602.
[10]王霞,朱玲,葉子.黃芪益母湯聯合依那普利治療慢性腎病蛋白尿40例療效觀察[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4,48(6):49-50.
[11]張夢夢.ACEI類藥物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55-56.
[12] Kalloo S,Aggarwal N,Mohan P,et al.Lupus Nephritis:Treatment of Resistant Disease[J].Clin J Am Soc Nephrol,2013,8(1):154-161.
[13]余嫻嫻,朱小春,虞旭光,等.來氟米特聯合厄貝沙坦治療狼瘡性腎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11):62-64.
[14]王海明,王連富.厄貝沙坦與纈沙坦對高血壓伴蛋白尿患者腎臟的保護作用探討[J].安徽醫學,2016,37(3):333-335.
[15]吳家斌,洪富源,楊國凱,等.尿蛋白/尿肌酐比值評估IgA腎病病情變化的意義[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14(4):58-61.
[16]宋旸.尿毒清顆粒對慢性腎臟病3期患者氧化應激和微炎癥狀態的影響[J].臨床腎臟病雜志,2015,15(7):437-439.
[17]姚佳玉,梁偉燦,譚翠蓮,等.腎衰寧聯合厄貝沙坦對慢性腎臟病23期患者氧化應激和微炎癥狀態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34):3793-3796.
[18]侯終君.高通量血液透析對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甲狀旁腺激素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3):444-446.
[19] Yamada S,Taniguchi M,Tokumoto M,et al.The antioxidant tempol ameliorates arterial medial calcification in uremic rats:important role of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J Bone Miner Res,2012,27(2):474-485.
[20]操軒,胡亞琳,陳健.早期糖尿病腎病與胰島素抵抗及微炎癥狀態之間關系的研究[J].臨床內科雜志,2016,33(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