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嫻 祝玲玲 黃劍 付小義
乙型肝炎是指患者通過血液、母嬰或者性傳播等方式感染乙肝病毒,臨床檢測病毒感染陽性、伴有乏力、畏食、肝區疼痛等癥狀的一種疾病[1],在我國發病率極高,其病毒攜帶者占人口總數近10%[2]。臨床上對其診斷主要通過乙肝五項即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體(HBsAb)、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體(HBeAb)、⑤乙肝核心抗體(HBcAb)的陽性指標組合情況和病毒DNA(HBV-DNA)的基因拷貝數作為診斷病毒感染和繁殖情況的依據。但由于乙肝五項的不同組合方式極易受治療藥物和病毒變異的影響,且核心抗原在臨床檢測中不易被檢測出,因此降低了其判斷乙肝病毒感染和復制繁殖情況的準確率[3]。隨著研究的推進,前S1抗原(Pre-S1)在臨床上對乙肝患者的診斷價值逐步受到人們的重視。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介導病毒對肝臟細胞表面的附著,其在病毒感染、復制繁殖和刺激免疫反應發生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4]。而HBV-DNA作為病毒感染和復制的金標準,臨床上用其作為乙肝診斷和判斷疾病情況的有力證據。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乙肝五項、病毒前S1抗原及病毒DNA的聯合檢測對診斷乙型肝炎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接診的301例乙肝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符合乙肝的診斷;(2)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腫瘤、心肺等器官功能異常、肝功能障礙和免疫系統缺陷者。其中男174例,女127例,平均年齡(35.6±6.7)歲;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289例,陰性者12例。該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空腹采集靜脈血3 mL,離心5 min后提取上清液于-20 ℃條件下保存。應用酶聯免疫分析法(ELISA法),按照試劑盒(上海科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阿爾法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說明書對各個實驗步驟進行嚴格操作,利用雷杜RT-6000酶標儀測定乙肝五項和病毒前S1抗原水平;按照試劑盒(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說明書,利用美國ABI公司的ViiA7DX實時熒光定量PCR儀測定乙肝病毒DNA載量。
1.3 判斷標準 判斷標準均嚴格按照各試劑盒說明書,用酶標儀測定吸光值,先用空白孔校零,然后讀取各孔OD值。病毒前S1抗原的臨界值=2.1×陰性對照平均OD值,所有陰性對照、陽性對照和樣本的讀數值減去空白對照孔讀數即為計算值,測試樣本的計算值大于或等于臨界值則為陽性;測試標本的計算值小于臨界值為陰性。乙肝表面抗原的臨界值=2×陰性對照平均OD值,樣本OD值/臨界值≥1者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1者為乙肝表面抗原陰性。乙肝表面抗體的臨界值=2.1×陰性對照平均OD值,樣本OD值/臨界值≥1者為乙肝表面抗體陽性,<1者為乙肝表面抗體陰性。HBeAg的臨界值=2.1×陰性對照平均OD值,樣本OD值/臨界值≥1者為HBeAg陽性,<1者為HBeAg陰性。乙肝e抗體臨界值=0.2×陰性對照平均OD值,樣品OD值/臨界值≤1者為乙肝e抗體陽性,>1者為乙肝e抗體陰性。乙肝核心抗體臨界值=0.2×陰性對照平均OD值,樣品OD值/臨界值≤1者為乙肝核心抗體陽性,>1者為乙肝核心抗體陰性。病毒DNA載量<1×102IU/mL,則將其判定為乙肝病毒DNA陰性,≥1×102IU/mL則判定為陽性。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組合下PreS1Ag陽性率與HBV-DNA陽性率比較情況 在所有患者中PreS1Ag陽性率與HBV-DNA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29.491,P<0.05);①③⑤陽性組和①④⑤陽性組的PreS1Ag陽性率與HBV-DNA陽性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字2=14.994、17.577,P<0.05);①⑤陽性組、①②④⑤陽性組、①④陽性組、①陰性組的PreS1Ag陽性率與HBV-DNA陽性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組合下PreS1Ag陽性率與HBV-DNA陽性率比較情況
2.2 HBsAg陽性及陰性患者的HBeAg、PreS1Ag及HBV-DNA陽性率比較 在HBsAg陽性組,HBeAg、PreS1Ag和HBV-DNA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42.187,P<0.05),兩兩比較發現,HBeAg陽性率低于PreS1Ag陽性率和乙肝DNA陽性率( 字2=46.806、141.543,P<0.05),PreS1Ag陽性率顯著低于 HBV-DNA 陽性率( 字2=29.508,P<0.05);在HBsAg陰性組,HBeAg陽性率及PreS1Ag陽性率均為0,HBV-DNA陽性率為16.7%。見表2。

表2 HBeAg、PreS1Ag及HBV-DNA檢出率比較
2.3 HBV-DNA陽性組和陰性組中HBeAg和PreS1Ag比較 在HBV-DNA陽性組中,PreS1Ag的陽性率高于HBeAg的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20.090,P<0.05);在 HBV-DNA 陰性組中,HBeAg的陰性率高于PreS1Ag的陰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37.792,P<0.05),見表 3。

表3 HBV-DNA陽性組和陰性組中HBeAg和PreS1Ag比較
2.4 HBV-DNA不同載量組中HBeAg和PreS1Ag陽性率比較 HBV-DNA病毒載量≥1×102IU/mL則判定為陽性,在HBV-DNA陽性組中,在5×102~1×107隨著病毒載量的增高,HBeAg和前S1抗原陽性率均增高,在病毒載量≥108時,HBeAg和PreS1Ag陽性率并未隨著病毒載量的增高而增高,而是表現為下降,見表4。

表4 HBV-DNA不同載量組中HBeAg和PreS1Ag陽性率比較
乙肝病毒是一種極小的嗜肝DNA病毒,其入侵人體后在肝細胞內大量繁殖,并通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使機體免疫功能紊亂,進一步加重病情[5]。臨床上常用檢查的乙肝五項并不是病毒的致病物質或者傳染物,即不是活的病毒,因此其并不能量化病毒在肝細胞內的繁殖情況[6-7]。目前臨床上診斷乙型肝炎常在乙肝五項基礎上配合檢查病毒DNA拷貝數情況和病毒前S1抗原情況。病毒DNA 是病毒的遺傳物質,其在臨床上是判斷病毒復制的金標準,其在臨床經常用于對慢性乙肝進行診斷和分類、監測治療情況和判斷預后[8]。S1是乙肝病毒外膜蛋白的成分之一,在病毒入侵肝臟細胞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人體在感染乙肝病毒后最早的免疫反映就是針對病毒前S1抗原的,其出現在病毒感染初期[9]。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所有患者中乙肝病毒PreS1Ag陽性率和HBV-DNA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①③⑤陽性組和①④⑤陽性組的PreS1Ag陽性率和HBV-DNA陽性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乙肝病毒PreS1Ag與HBV-DNA不具有一致性,這與文獻[10-12]報道不一致,考慮是由于病例選擇及使用高靈敏度的乙肝病毒DNA檢測試劑所致,本研究中有43例患者的HBV-DNA載量在(1~5)×102IU/mL,這在檢測下限為5×102IU/mL的檢測試劑中是不能被檢出而被判定為陰性病例,本研究所使用的試劑靈敏度為1×102IU/mL,(1~5)×102IU/mL 的病毒載量也能被檢出,因而HBV-DNA陽性率高于PreS1Ag的陽性率,兩者不具有一致性。①⑤陽性組、①陰性組的HBV-DNA陽性率和PreS1Ag陽性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文獻[1-2]報道一致,考慮與病例選擇有關。①④陽性組、①②④⑤陽性組的HBV-DNA陽性率和PreS1Ag陽性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這兩種模式少見,因樣本數較少,HBV-DNA陽性率和PreS1Ag陽性率關系需擴大樣本深入研究才能明確。在①②④⑤陽性組中,雖然出現了“保護性抗體”,但仍有HBV-DNA及PreS1Ag檢出,說明乙肝表面抗體陽性并不表示沒有乙肝病毒復制或者傳染性消失,也有可能是處于病毒清除過程中,或者是由于基因突變所致。
在單純對HBsAg陽性和陰性患者比較中發現,PreS1Ag陽性率和HBV-DNA陽性率均明顯高于HBeAg陽性率(P<0.05),說明了PreS1Ag和HBV-DNA在于乙肝抗原相關性方面高于HBeAg,也進一步證實了國內外關于HBeAg確實是臨床上判斷病毒在宿主體內復制并具有傳染性的重要血清學指標,但又不能單純以HBeAg陽性與否作為判斷HBV感染、傳染性及HBV是否在體內復制的指標[13-14]。在以HBV-DNA陽性或陰性作為參照的研究中發現,在HBV-DNA陽性患者中,PreS1Ag陽性率高于HBeAg陽性率(P<0.05);在HBV-DNA陰性患者中,HBeAg陰性率高于PreS1Ag陰性率(P<0.05),進一步說明了在乙肝e抗體陽性患者血清中,PreS1Ag陽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代表病毒DNA的復制;另外,臨床上對乙肝患者僅進行“乙肝五項”的檢查是不夠的,對PreS1Ag進行檢查能夠彌補由于其他原因如病毒變異導致的HBeAg陰性患者的漏診[15]。同時文獻[16]研究指出,PreS1Ag主要存在于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提示機體內只要有乙肝病毒就會存在PreS1Ag。國內文獻[17]研究認為,病毒PreS1Ag能夠加強HBV-DNA和HBeAg臨床檢查的準確率,并且PreS1Ag出現在病毒感染的最早期,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診斷和傳染源的早期隔離,極大地降低乙型肝炎的傳染性。
另外,在HBV-DNA陽性患者血清中,病毒載量在5×102~1×107時,HBeAg陽性率及PreS1Ag陽性率隨著病毒載量的增高而增高,這與國內文獻[14]研究結果一致,提示HBeAg及PreS1Ag是病毒復制的一項重要指標,說明HBeAg與HBV-DNA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關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病毒DNA高度復制,病毒大量繁殖時,其HBeAg相關基因高度表達[18]。HBeAg檢查呈陽性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內的傳染性較強,而HBeAg轉陰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乙肝病毒的傳染性有下降趨勢,但并不代表病毒DNA也轉陰,仍需加強治療和控制,國內文獻[15,19]也證實了這一點。病毒載量≥108時,HBeAg陽性率及PreS1Ag陽性率并未隨著病毒載量的增高而增高,反而表現為下降的趨勢,考慮是抗原抗體反應過程中抗原過剩造成的后帶現象,從而表現為假陰性的結果,這也是ELISA檢測方法的局限性。
病毒DNA是判斷病毒是否復制的金標準,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技術能夠直接量化病毒載量,其在體內消長情況直接動態反映了病毒復制情況,并能夠比較直觀地監測治療過程、判斷抗病毒效果并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16-17]。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檢測條件下,乙肝五項、PreS1Ag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說明乙肝病毒感染和DNA的復制水平,但是聯合測定乙肝五項、PreS1Ag和乙肝病毒DNA水平有利于更早更準確診斷出乙肝病毒的感染,能夠為臨床判斷病情和評估療效提供參考依據,并對疾病的早期診斷和傳染源的早期隔離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1]伊新葵.Pre-S1、HBV-DNA及乙肝五項指標聯合檢測HBV的臨床價值分析[J].衛生檢驗,2016,12(4):87-90.
[2]劉佩,趙旭鴻.乙肝五項、HBV-DNA定量及乙肝前S1抗原聯合檢測用于診斷乙肝的臨床價值分析[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6,23(11):1275-1278.
[3]宋菊.淺論聯合檢測乙肝五項、Pre S1-Ag及HBV-DNA對判斷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復制情況的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9):48-49.
[4]石龍姣,張蘭勝.前S1抗原檢測在乙型肝炎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療,2017,12(4):39-41.
[5]崔智威,劉科,楊陽,等.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DNA及HBeAg的關系探討[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2):5-6.
[6]魏娟,周迪,曹文疆,等.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感染者診療中的臨床意義[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21):3366-3367.
[7]夏偉香.乙肝五項聯合乙型肝炎前S1抗原的臨床檢測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2015,9(16):65-67.
[8]張海雁,劉方鶴,葛存興,等.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HBV-DNA聯合檢測在乙型肝炎診療中的作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23):3458-3459.
[9] Meier A,Mehrle S,Weiss T S,et al.Myristoylated PreS1-domain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L-protein mediates specific binding to differentiated hepatocytes[J].Hepatology,2013,58(1):31-42.
[10]劉瑞軍,袁麗萍,葛欣,等.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OL].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6):107-108.
[11]王啟龍.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及前S1抗原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7,13(4):5-6.
[12]常鳳霞.乙肝的中醫病機及聯合檢測乙肝五項、前S1抗原與乙肝DNA的臨床應用研究[J].環球中醫藥,2014,7(S2):107-108.
[13]路曉娟.乙肝五項聯合HBV DNA檢測在HBV感染診斷中應用價值[J].慢性病學雜志,2017,18(8):901-903.
[14]徐肖丁,張義文,周錦霞,等.聯合檢測乙肝五項、前S1抗原與乙肝DNA的臨床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29(4):366-368.
[15]蔡蘭蘭,祝玲玲.乙肝HBV DNA熒光定量檢測與乙肝五項及per S1的相關性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10):1171-1173.
[16]劉綺婷,黎陽成,何秋賢,等.聯合檢測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項、前S1抗原與HBV-DNA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技影像,2015,5(3):185-187.
[17] Ghosh M,Nandi S,Dutta S,et al.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a systematic review[J].World J Hepatol,2015,7(23):2482.
[18]王碧玉,黃燕妮.乙肝兩對半定量、乙肝DNA定量與乙肝前S1抗原聯合檢測的臨床意義[J].海南醫學,2016,27(7):1182-1185.
[19]明翠玲,李婭.乙型肝炎PreS1Ag表達與HBV-DNA、HBeAg相關性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