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志勤
解決貿易爭端“講法還要講理”

美國人深夜排隊搶購中國商品
美國政府為了懲罰中國的出口企業,對鋼材和鋁材制品要征收25%和10%的關稅,引起市場軒然大波。被特朗普總統一陣亂棒打暈的國家不少,主要是歐洲和美洲的發達國家也被列入關稅名單。各國紛紛表示不滿和憤怒是理所當然的反映。美國政府解釋這個行為的原因就是遵照美國國內法而采取的行動。表面上看,美國在以(自己的)法律處理國際爭端,但這個“法”卻是一個“不講理”的法律,自然會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抨擊和嚴厲批評。在剛剛結束的G20各國財長會議上,IMF總裁拉加德對某些國家采取的保護主義色彩嚴重的措施表示關注,大會呼吁國際社會抵制“貿易保護主義”,保證國際貿易的正常運轉與流動。
要解決國家間貿易爭端,不僅僅要講法,也要講理。一個現代化社會的主要標志就是:治理既要用法律,也要用道理。一個好的法律,一定有一個好的“道理”作為它的基礎和支柱。“法律和道理”是組成現代社會的兩個翅膀,沒有“法律和道理”的有效組合的社會一定是沒有生命力和活力的機構,無法給社會變革和進步提供最有益的“法理”社會必須的內容。
特朗普總統應該懂得一個基本道理: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國雖然是禮儀之邦,卻視自己的老百姓利益為生命。凡事適可而止,不可胡亂造次。特朗普總統應該感謝中國:他靠罵中國騙取不少選票而坐進白宮,或許也會因為與中國結仇而失去美國民眾的信任,把他請出白宮也未必不可能。
中國是個講道理的國家,中國人是講道理的。中國政治家有句名言:大道理管小道理。中美之間矛盾不少,究竟哪個是大道理,哪些是小道理,特朗普總統應該心知肚明。中美關系大局,中美兩國人民的福祉,中美之間的“共同市場”是“大道理”,至于那些貿易逆差也好,順差也好,都是“小道理”,交給市場機制去調配完全可以。既然美國總是自詡為“自由市場經濟”國家,那就不妨給中國市場和世界各國再做一次“路演”,展示美國式的自信,“讓市場決定市場”豈不更具說服力?中美之間不要總是陷在“順差”和“逆差”之中,而是要集中精力尋找相互之間的“公差”,一個雙方都可接受的貿易平衡狀態,造福于中美企業界和世界經濟。
中美之間建立的四個級別的對話機制,就是雙方共同“講理”的場所,在這里雙方暢所欲言,可以爭論,可以討價還價,已經證明是除了“法律”以外的最佳解決紛爭的平臺。可惜特朗普總統太缺乏耐性,向中國等發起了“征稅攻勢”。看來特朗普總統特別陶醉于在白宮簽署文件時的“瀟灑”感覺,完全不顧市場可能掀起的驚濤駭浪。特朗普的莽撞,肯定會直接傷害美國市場的穩定和民眾的生活質量。
一個成熟的現代化社會,之所以“成熟”,是它不僅有完善的“法制”而且有充足的“道理”基礎。因為任何國家的法律都不可能實現“面面俱到”的“全覆蓋”,一定會存在陽光照不到的黑暗角落,這時就有“無處不在”的“道理”作為法律的補充,讓社會達成新的和諧與默契,所以只有一個“講道理”的社會,其“法制”的效率才會得以充分發揮?!皠又郧椋瑫灾岳怼笔侵袊幚怼胺伞辈荒芙鉀Q的問題時最常用的方法,被無數事實證明是有效的,總能獲得“皆大歡喜”的結果。
這次中美貿易爭端中的“道理”是什么呢?其實很簡單:主要是美國產業結構不合理,供給側存在短板,美國的經濟機制存在不平衡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借此機會推動改革和開放。明白這個“道理”了,知道病因,處方就不難找到了。可惜美國政府中缺乏這樣的高明“醫生”,為自己診斷開藥,而只是迷信于“開刀手術”,結果大傷元氣,真是得不償失。
這次由美國挑起的貿易紛爭已經逐步向全球蔓延,其可能產生的各種后果需要認真研究和關注。無非有兩個后果:一是各自退一步,找到共同利益的“公差”并提出各自滿意的“補差”措施。二是貿易爭端未能妥善解決,并波及到經濟領域,導致經濟發展停滯或衰退,或通貨膨脹,直至導致“突發”事件(戰爭)。因貿易爭端引發戰端的事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也是屢有發生的。
我們對未來的國際局勢的復雜多變性要有充足的認識,做好最壞的準備。我們必須想到,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最終目的絕不是僅僅是征稅那么簡單,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主戰場是在經濟領域上讓中國的發展止步或進入衰退,因為他時刻想辦法讓中國的經濟“硬著陸”,最好出現經濟崩盤,以便能夠確?!懊绹谝弧钡牡匚挥肋h不變。對美國特朗普政府還會做出什么“意外舉動”,我們必須做出準確判斷,并做好相應的準備。我們還要明白,雖然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但是有一點卻是始終沒有變的:那就是西方從骨子眼里存在著的對中國人民的歧視和不信任。他們并不像自己媒體渲染的那么“害怕”中國,這些都是假裝的。試想,如果是真的害怕中國,還會如此接二連三的挑戰中國利益痛點嗎?有些西方國家在處理中美貿易爭端中“拉偏架”,以圖蹭些便宜。這些已是司馬昭之心,人人皆知。
總之,美國特朗普政府不會讓中國舒舒服服,順順利利地實現“民族復興”和“中國夢”,尤其不會讓中國輕而易舉地超過美國,他會用盡一切合法和非法的手段制止中國的穩定發展?,F在看來特朗普政府已經沒有耐心,不再等待,而是要利用目前尚存的一點點余力做一次“賭博”,這是特朗普失算之處。
盡管存在各種困難,我們依然要堅持“先禮后兵”的傳統,“對話,協商,討論,談判”等“講道理”的方式和美國交流,輕易不訴諸法律,以免真的傷了“和氣”,而“和氣”恰恰又是中國經商文化的“精髓”,因為“和氣生財”是成功商人的法則:“和氣”是手段,“生財”是目的。包括特朗普總統在內,不會不知道這些“道理”。
當然有的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可能與中國人不大相同,但是“依法尊道”應當成為一個國際行為規范,尤其是在處理各種爭端的時候,用好“法律”和“道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僅僅依靠美國的法律來處理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則可能發生規模不測的“貿易戰”,但是如果同時引進中國式的“道理”制約,雙方的意見分歧肯定可以縮小,最終得以“化干戈為玉帛”,何樂不為?
中美兩國是當今世界上的“權重股”,任何一方的傷害對對方和世界經濟都是不可承受的損失。正所謂:本是同舟人,相逼何太急?美國政府當三思而后行。美國挑起的這場貿易戰或許將改變美國的現代史,因為它改變了美國經濟的發展走向。或許二十年后的人們會如此評價今天的“貿易戰”:這是一場美國為自己挖掘墳墓的“戰爭”!

中國的鋁材廠
美國的根本目的是想用此手段阻止中國的崛起,阻止中國的復興,但是這反而激起中國人民的團結一致,加強與世界其它國家的合作,堅定不移的發展經濟,最終實現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當前,中國的外貿形勢遇到了一個非常時期:美國堅持采用“壓服”的方式處理貿易糾紛。美國近期提出的針對鋼鐵和鋁材的懲罰性措施,破壞了世界貿易的秩序公平和相互尊重的氣氛。這個態度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鐘,也給我們一個深思的機會:如何讓美國對世界貿易的沖擊減少到最低程度呢?昨日,恰逢中國的傳統節氣“龍抬頭 ”,預示新的開始于春天,充滿希望的季節。中國的兩會選舉出習近平為國家主席,新的國家領導班子組成,成為世界關注的中心。因為世界為有一個穩定持續發展的中國對未來滿懷信心。

中國制造業技術含量提升
近幾天美國也發生了許多新鮮事兒,讓各國的觀眾大飽眼福。先是白宮的經濟顧問柯恩辭職,接著國務卿蒂勒森被辭職;美國總統安全顧問也被棄用,除了白宮高官輪流走馬燈之外,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對鋼鐵和鋁箔產品征收高額關稅的文件,激怒了世界上不少國家。尤其是特朗普總統不顧中國的一再反對,簽署了危害中美合作基石的“臺灣旅行法”, 給中美間的矛盾“火上澆油”.......短短幾天,人們再次領教了特朗普特色的“治政風格”:我行我素,到處放炮!“懲罰,制裁,對抗,修墻”一系列組合拳表面顯得來勢洶洶,但是究竟會帶給美國何種回報,尚不得而知。
美國不顧為商之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為了彌補所謂的貿易逆差,有點迫不及待,要直接從中國人兜里“搶錢”了。我們可以肯定,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勢必成為未來的經濟學經典教材,是新與舊的經濟體,改革和保守經濟體之間的磨合碰撞。
中美兩國的貿易逆差并不單純是中國方面的原因,有買才有賣,有需求,就有供給。上個世紀開創的全球化,創新了新的國際合作和國際分工新模式。當時的全球化也是美國等西方國家設計好的,他們精打細算,認為符合西方國家的發展利益和發展趨勢,國際貿易的主要利潤留在了西方國家,中國和新興經濟體只是西方倡導的全球化和“農民工”和 “廉價勞工”。用中國民間人的話來說,發達國家吃肉,發展中國家喝湯。西方國家為此興奮了好一陣子??墒钱斘鞣絿页酝炅巳猓瑓s發現那些喝湯的國家過得有滋有味,心理又不平衡了,非要從湯里挑出幾塊骨頭,就大喊大叫,說中國等發展國家“偷吃”骨頭,現在得吐出來。這就是當前美國政府要采取的對中國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的真實內涵。
其實美國對中美兩國的貿易逆差根本原因,心里肯定有數。在商言商,在官言官。特朗普當了總統,就改變了原來的認知,換了個腔調,假裝糊涂,拿“ 貿易逆差”大作文章。因為包括西方政府突然發現“貿易逆差” 真是個“寶貝”:既可以用作競選工具,又可以用作執政不力的“借口”,而且是屢試不爽,常??梢匀〉揭庀氩坏降慕Y果。特朗普總統大概是最大程度的享受了“貿易逆差”帶給他的政治收獲,除了用它獲得美國不少企業主的選票外,還為他的“排他性”經濟政策找到政策支點。為他獲得一時的情緒滿足感,然而當這些措施顯示強弩之末的狀態時,他甚至不惜采用商界最為不齒的手段 ,把 “貿易逆差” 當成 “敲詐”對手的手段,不敲詐足夠的利益絕不松口。這就是目前美國和西方國家處理“貿易逆差”的內在動力:用所謂“懲罰”措施代替協商以獲取最大利益,這就是明火執仗,是赤裸掠奪。而這大概就是所謂“特朗普法則 ”的精髓了。

中國出口鋼材
美國的做法在實質上是“新貿易帝國主義 ”的體現:粗暴而蠻狠,完全不顧事實原委,一意孤行。美國現在如此強烈的反對當年由美國等設計的“全球化”,倒是從另一個角度提醒我們應當認真關注當年的美國 “全球化”究竟包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設計”。美國今天如此反感那個“全球化”,顯然是因為它們沒有從那場“全球化”中獲得他們預想要的東西。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全球化”要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利益,而是另有圖謀。正是這個失算,讓特朗普為代表的西方“政治財團 ”惱羞成怒,干脆拋棄他們自己曾引以為豪的“全球化” ,轉向“反全球化 ”, “逆全球化”的“特朗普法則”:新貿易帝國主義:保護 + 報復 。但是時代已經變了, 這種“新貿易帝國主義” 是絕對行不通的。因為真理和正義不在美國這一邊。
正是美國等西方國家設計了這樣一個“局”:讓發展國家承擔低端,低價,低質的產品,而讓西方國家生產高端,高附加值,高銷售的產品,以便能夠長期占領市場控制權。后來發現市場和消費者根本離不開那些最不起眼,最不被西方看重的產品,還有那些污染嚴重,耗能耗時的產業被“聰明”的擠出西方國家,而被推進發展國家中?,F在發現一切必需品都不能自己生產了,于是只能“惱羞成怒”,反咬一口,把責任推給那些辛苦為西方國家做農民工的國家。這正應著中國一句古話:聰明反被聰明誤,美國的損人做法將直接傷害自身的利益。美國市場和美國民眾會給特朗普總統的表現“判分”。
中國和美國在處理涉及貿易爭端問題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兩條道路:美國以自己的利益畫了一個圓,我們稱之為:美國半徑圈,以美國利益為核心。而中國則是用“一帶一路 ”畫了一條“康莊大道”,以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包含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世界人民看得很清楚,誰是誰非,一目了然。這是為什么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充滿期待的根本原因。
中美之間不能只局限于“貿易逆差”這個枝節性問題上,而是應當努力研究如何建立起符合兩國利益和國際社會利益的“中美合作市場機制”,在這個機制內討論解決有關經貿關系的矛盾,造福于人類的未來發展。
中美之間建立“共同市場”的主要目的是保證雙方的產業和商品的互補性和互嵌性,避免對立和無謂競爭,保證商品流通的順暢。這樣可以進一步推動世界貿易的公平和透明。
中美“合作市場”可以分層次,分產品,分階段建立,首先要在制造業,然后在食品,制藥,包括在金融領域的“共同市場”也并非是“禁區” 。中美之間的“共同市場 ”的建立將有別于現行的“自由貿易市場”,而是包含各種形式的貿易,產業合作,突出包容性和兼容性。
應當勸告美國,一定還要記住中國的另一句古話: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從短時看,他的政策會獲得一點掌聲,但是絕不會持久。美國的貿易市場很可能出現“倒灌”現象,大批替代商品涌入市場,從而攪亂市場秩序,造成新的混亂,結果是“竹籃打水”,空喜歡一場。
我們應當盡最大努力,去爭取最好結果,避免發生雙方都不愿意看到的最壞后果。“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 ,依法依律處置爭端,或者暫時冷處理,把矛盾“冷凍”起來,待冷靜下來或許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和解局面。在爭取最佳結果的過程中,我們還真得做好應對出現“最壞結果”, 這個“最壞結果 ”遠不是“罰錢” ,“降差”、“補差”可以輕易過關的,或是“貿易戰 ”之類的事件, 而是美國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拿我們放在他們“籃子”里的“雞蛋”充饑,那才是對整個世界最危險和最大的挑戰。我們對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特朗普法則” 要有充分的精神和政策準備。做到有備無患,確保國家資產萬無一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商界為商之人的潛規則,對指導現在的全球化和解決貿易爭端都有現實意義,我們努力做好我們該做的事情,把中美“共同市場” 建設好,維護好,為兩國人民和世界經濟做出應有貢獻。
特朗普總統還會繼續“換將” ,也還會繼續簽署類似限制中國經貿發展的文件。看誰瞪眼先眨眼,比的就是耐力和智力,特朗普總統肯定是先眨眼的那位“山姆大叔”,不信我們走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