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杰川
吳英杰代表(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
孫金龍代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書記、政委)
張慶偉代表(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婁勤儉代表(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孫志剛代表(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林鐸代表(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尹力代表(四川省省長)
編者按: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書記兼政委孫金龍就守護神圣國土和安邊固疆,黑龍江、江蘇、貴州、甘肅4省省委書記和四川省省長就農業、經濟、脫貧等話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吳英杰代表(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
我們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弘揚“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大力實施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戰略,加快邊疆發展,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西藏隆子縣玉麥鄉群眾回信中要求我們做神圣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這是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我們的一項神圣而光榮的歷史使命,為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們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緊緊圍繞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這個著眼點和著力點,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弘揚“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大力實施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戰略,加快邊疆發展,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

吳英杰
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集中發力,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處理好農牧民城鎮就業和就近就便、不離鄉不離土、能干會干的關系,多做雪中送炭的事,用“繡花”功夫確保如期脫貧。
加快邊境地區發展,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加快改善邊境地區發展條件;打造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邊境小康村,提高邊民補貼,引導腹心地區群眾向邊境一線轉移,使更多群眾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推進美麗西藏建設,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正確處理保護生態與富民利民的關系,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在有條件的地方實施消除“無樹戶”行動,切實保護好碧水藍天。
著力維護社會穩定,深入開展反分裂斗爭,教育引導信教群眾理性對待宗教,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社會治理從“要我穩定”向“我要穩定”轉變。
夯實基層基礎,以建成聽黨話、跟黨走,善團結、會發展,能致富、保穩定,遇事不糊涂、關鍵時刻起作用的堅強戰斗堡壘為抓手,全面推進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基層黨組織建設。
孫金龍代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書記、政委)
我們要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履行好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三大功能”,發揮好調節社會結構、推動文化交流、促進區域協調、優化人口資源“四大作用”。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要求兵團履行好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三大功能”,發揮好調節社會結構、推動文化交流、促進區域協調、優化人口資源“四大作用”,對兵團深化改革作出了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頂層設計,為新時代做好兵團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落實黨中央關于兵團深化改革部署,保證黨中央治疆方略和對兵團的定位要求落地生根。

孫金龍
深化改革是新時代實現兵團事業新發展、展現維穩戍邊新作為的必由之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的統一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自治區人大、政府已將2190項行政職能和行政執法權授予兵團;兵團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開,國資國企改革正在大力推進,新的財政體制已正式施行,兵團“政”的職能更加健全、“軍”的屬性更加彰顯、“兵”的能力更加強化。
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扭住增強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這個根本,發揮主體作用、強化責任擔當,堅持刀刃向內、勇于自我革命,切實推動各項改革落實到位、取得實效,以優異成績向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要全力打好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和國資國企改革攻堅戰,抓好行政職能和行政執法權的承接落實,精心做好財政管理工作,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把深化改革與推進向南發展結合起來,強化“棋眼”意識,壯大南疆兵團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推動南疆出現更有利于長治久安的結構性變化,更好發揮兵團特殊作用,更好服務新疆工作總目標。
張慶偉代表(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是黑龍江新時代必須完成好的重大歷史使命。我們將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努力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上邁出新步伐、蹚出新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囑托和期望,也是我省新時代必須完成好的重大歷史使命。

張慶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重點和短板在“三農”,大頭和重頭也在“三農”。進入新時代,農業農村天地廣闊,大有可為。我們將堅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的指示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建設農業強省,努力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上邁出新步伐、蹚出新路子。
——力爭在糧食綜合產能上站排頭,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動良種、良機、良法、良田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水利化、農機化、科技化、標準化水平,確保糧食種植規模、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質量水平持續穩居全國之首,成為國家穩固可靠的大糧倉。
——力爭在農業結構調整上站排頭,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搞好農產品精深加工,鞏固綠色食品第一大省地位,推動糧食大省向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轉變。
——力爭在農業生態保護上站排頭,發揮整體生態化優勢,加強黑土地保護,擴大農業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成果,嚴格防控農業面源污染,打造全國最優的農業生態環境。
——力爭在農業綜合改革上站排頭,以深化“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為牽動,加快推進改革擴面、提速、集成,培育新動能,釋放新活力,努力創造更多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和經驗。
婁勤儉代表(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婁勤儉
準確把握新時代新方位新坐標,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迫切要求我們增強優勢,補齊短板,拓展空間,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化的江蘇拐點。
準確把握新時代江蘇的新方位新坐標,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迫切要求我們增強優勢,補齊短板,拓展空間,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化的江蘇拐點。重點要實現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人民生活“六個高質量”。
作為東部省份,這幾年江蘇通過不懈努力,實體經濟依然在全國名列前茅,經濟總量5年連跨3個萬億級臺階,2017年達到8.59萬億元,經濟的“含金量”“含綠量”顯著提高。
回望走過的路,每一步都鐫刻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兩次視察江蘇、三次對江蘇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三項任務”“強富美高”“五個邁上新臺階”“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要求。我們必須更加自覺深入地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經濟發展有新要求。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目標任務,我們將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打好江蘇發展戰略主動仗、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切實發力。要立足省情,狠抓落實,對已經啟動的各項改革發展事項加快推進,對長期困擾的難題持續攻堅,對即將開展的工作超前謀劃。比如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賦予市縣更多自主權;充分發揮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作用,促進江蘇更好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
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還要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優化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不斷增強支撐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推動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不斷感受到生活新變化。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強指引下,江蘇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每一步都會走牢走好。
孫志剛代表(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農村產業發展,不僅關系貴州280萬貧困農民脫貧,而且關系2000萬農民能否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小康路,是打基礎、管長遠的重大舉措。必須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舍此別無出路。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我們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去年開展了以農村公路“組組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四場硬仗,12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8%以下。今年,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啟動了脫貧攻堅“春風行動”,持續掀起決戰脫貧攻堅的熱潮。

孫志剛
“四場硬仗”老百姓非常歡迎,積極性很高。“四場硬仗”中,產業扶貧是最難、最重要的硬仗。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農村產業發展,不僅關系貴州280萬貧困農民脫貧,而且關系2000萬農民能否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小康路,是打基礎、管長遠的重大舉措。必須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舍此別無出路。
——要在轉變思想觀念上來一場革命。革除小農經濟等落后觀念,樹立新時代意識,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蔬菜、茶葉、生態家禽、食用菌、中藥材等產業,讓貴州的綠色優質農產品風行天下,讓農民持續增收致富。
——要在轉變產業發展方式上來一場革命。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選準主導產業,大力培訓農民,強化技術服務,用好脫貧攻堅產業基金,創新生產經營方式,創新產銷對接機制,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推進“三變”改革,讓農民分享增值收益。
——要在轉變作風上來一場革命。大力弘揚新時代貴州精神,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真抓實干之風、勤儉節約之風,馳而不息糾治“四風”,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積極推行政策設計、工作部署、干部培訓、監督檢查、追責問責“五步工作法”,讓崇尚實干、狠抓落實在貴州大地蔚然成風,以苦干實干業績詮釋對黨的忠誠。
林鐸代表(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未來3年,甘肅將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深入開展產業扶貧行動,扭住目標發力、下足“繡花”功夫、各方聯動攻堅,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甘肅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但目前還有188.7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達9.6%,而且剩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已經到了決戰決勝階段。未來3年,我們將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舉全省之力打好這場硬仗,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新勝利。

林鐸
——扭住目標發力。把牢到2020年實現脫貧目標的時間要求和“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缺什么就補什么,什么弱就強什么。深入開展產業扶貧行動,加大財政和金融資金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提高脫貧持續性和穩定性,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下足“繡花”功夫。堅持精準方略,把“一戶一策”作為“繡花”式扶貧的重中之重,搞清情況,精細算賬,一戶一套辦法,明確致富路徑、幫扶措施、脫貧時序,真正做到底數清、問題清、任務清、對策清、責任清,防止出現“縮小版的大水漫灌”。
——各方聯動攻堅。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持自力更生同干部推動、社會幫扶相結合,凝聚攻堅合力。把激發內生動力作為當務之急,改進幫扶方式,提倡多勞多得,營造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的導向和氛圍。抓好干部扶貧集中輪訓,鍛造落實扶貧政策、解決攻堅難題的能力。統籌推進東西協作、企業幫扶、社會支援等工作,為脫貧攻堅提供更多支撐。
——進入決戰狀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起的責任感、慢不得的危機感,以敢打必勝的決心進入決戰狀態,向貧困發起全面沖鋒。抓好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督促提高擔當本領,發揚真抓實干作風,高質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尹力代表(四川省省長)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叮囑要在脫貧攻堅上下一番“繡花”功夫。今年春節前夕,總書記又深入四川大涼山腹地視察,在成都召開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瞄準深度貧困地區,牢牢把握精準要求,堅決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一是在提高脫貧質量上下足“繡花”功夫,堅持目標標準,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未來3年新增轉移就業3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43萬多人,新改建藏區新居、彝家新寨等20萬戶,抓好民族地區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二是在強化要素投入上下足“繡花”功夫,創新財政金融、國土、人才等支持政策,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打攻堅戰,未來3年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275億元,其中省級財政869億元。

尹力
三是在激發內生動力上下足“繡花”功夫,把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加強規劃、政策、機制銜接,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增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四是在推動脫貧舉措落實上下足“繡花”功夫,堅持問題導向整治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實打實、硬碰硬、盯住抓、抓到底,推動脫貧政策落地“變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