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雨 (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 廣西 南寧 530003)
高膽紅素癥在新生兒中較為常見,該病在臨床上也可以稱為高膽,其可誘發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其中聽力損害就是最為明顯的后遺癥之一,對兒童的語言發育和智力發育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因此,如何盡早地發現高膽對新生兒神經中樞造成的損害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以避免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后遺癥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探討意義。故而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對120例高膽患兒進行了BAEP檢測,發現64例異常,而為探究BAEP異常早期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將64例BAEP異常患兒分為兩組,進行了對照研究,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新生兒科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120例高膽紅素血癥足月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0例,女60例,胎齡38~42周,出生時體重2.3~3.8 kg。患兒血清中的總膽紅素水平均≥221.05μmol/L,多表現為間接膽紅素增高;其中27例血清總膽紅素濃度為221.05~256.05μmol/L,62例為 256.05~307.71μmol/L,31例>307.71μmol/L;同時50例為ABO溶血,16例為G-6PD缺陷,11例為ABO溶血合并G-6PD缺陷,35例為新生兒臍炎、肺炎以及皮膚感染,8例則為母乳性黃疸。納入研究的所有患兒均排除宮內感染、先天性畸形、顱內感染、新生兒窒息以及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和藥物因素等因素對聽力與腦損傷造成的影響。
1.2 方法
1.2.1 檢測方法:患兒BAEP的檢測采用丹麥進口的維迪肌電誘發電位檢查儀進行檢測,檢測時將刺激的強度設置為120分貝,刺激頻率設置為10次/s,于新生兒喂養后自然睡眠的狀態下進行測試。BAEP異常判定標準:①Ⅰ、Ⅲ或Ⅴ波的波形分化異常或缺失;②Ⅰ、Ⅲ或Ⅴ波其潛伏期(PL)>正常
1.2.2 治療方法:將BAEP檢測后顯示異常的64例患兒按照隨機分配的方式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兩組,每組32例,且兩組患兒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高膽患兒均給予白蛋白靜脈滴注、藍光照射以及部分換血和相應的對癥治療,待患兒病情相對穩定后,對其行BAEP檢測。根據檢測結果,給予研究組患兒靜脈滴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注射液(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213)20~40 mg/次(用生理鹽水稀釋)+高壓氧治療,1次/d,共治療15 d為一療程,每月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同時給予患兒聽覺刺激輔助治療,即每天為患兒播放悠揚、低沉且優美的音樂,每天3次,每次聽15 min。而對照組患兒則不進行早期治療。在患兒治療期間,禁止服用耳毒性藥物;于患兒滿6個月月齡時對其BAEP情況進行復查。
1.3 療效標準:于患兒6個月齡時檢測,標準如下:正常:患兒BAEP各波的PL、IPL恢復到正常的范圍,而 AMPV/Ⅰ >0.5,同時所有波形分化清晰;好轉:患兒BAEP各波的PL、IPL恢復到正常的范圍,而部分波形分化較出生前好轉;無變化:患兒BAEP各波的PL、IPL仍顯示異常,部分或是全部的波形仍未分化[2-3]。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對數據進行分析,借助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而計數資料則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以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與BAEP檢測結果的關系:對患兒血清中的總膽紅素濃度與BAEP檢測結果進行觀察,結果顯示,患兒血清總膽紅素的濃度越高,其BAEP檢測結果的異常率越高,具體見表1。

表1 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與BAEP檢測結果的關系[例(%)]
2.2 兩組患兒6個月齡時BAEP復查結果比較:研究組患兒經治療后,其6個月齡時BAEP復查結果顯示,BAEP異常消失率為90.63%,而對照組患兒6個月齡時BAEP復查顯示,BAEP異常消失率為56.25%,兩組患兒的BAEP異常消失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研究組不同膽紅素濃度與療效關系:研究組患兒不同膽紅素濃度的治療效果觀察顯示,患兒膽紅素濃度水平與BAEP異常消失率呈負性相關,即膽紅素濃度水平越低,其AEP異常消失率越高,具體見表3。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3 研究組不同膽紅素濃度與療效關系(例)
BAEP主要是通過記錄聽覺神經傳導通路不同部位的神經元其電活動情況,通過對各波潛伏期、峰間期和振幅的大小進行分析,以此反映出不同部位的神經元對聽覺刺激而產生的電反應時間和強弱情況,進而掌握聽覺傳導通路其結構功能的具體狀況[4]。臨床研究已經證實,檢測BAEP是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實施聽力篩查以及后期監測的有效手段,其能夠幫助了解患兒病情,以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5-6]。
當足月的新生兒血清中的膽紅素濃度≥220.50μmol/L時,臨床稱為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主要是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而新生兒間接膽紅素升高后,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可以通過生物膜與血腦屏障,從而引發膽紅素腦病,使得患兒的中樞神經受到損害,進而誘發聽力障礙與腦癱等后遺癥[7]。目前臨床對于膽紅素神經毒性的發生機制尚不明確,大部分學者認為其可能是對神經元突觸的傳遞功能造成了影響。由于新生兒腦屏障還未發育成熟,當血清中的膽紅素升高到一定的濃度時,游離的膽紅素可通過患兒腦屏障直達腦組織;同時與神經突觸相結合,導致突觸膜上的Na+-K+-ATP酶的活性降低,從而導致腦神經元無法順利建立細胞內外離子梯度,故而細胞膜靜息電位下降、神經元對神經沖動的反應性下降、神經傳導延長,最終造成患兒出現聽神經系統障礙,臨床表現為BAEP異常[8]。在本組120例高膽患兒中,經BAEP檢測顯示有53.33%的患兒為BAEP異常,并且患兒膽紅素濃度水平的不同,BAEP異常率也不同,隨著膽紅素濃度的升高,患兒BAEP異常率隨之上升。該結果提示,很大一部分高膽患兒雖未表現出神經癥狀,但其BAEP已發生了異常改變,表明患兒聽覺傳導通路已出現了功能障礙,并且膽紅素濃度越高,發生聽覺障礙的幾率越高。
而本次研究通過給予研究組患兒神經節苷酯聯合高壓氧與聽覺刺激治療,相對于只進行降膽紅素未實施早期治療的對照組比較,患兒6個月齡時BAEP異常消失率(90.63%)明顯優于對照組(5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提示,對高膽BAEP異常患兒實施早期治療,對于患兒恢復患兒聽覺神經傳導功能具有積極的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系自豬腦中提取制得的對神經細胞功能損傷具有作用的物質,該藥物能夠促進由各種原因而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其功能恢復。將其應用于高膽BAEP異常患兒的治療中,能夠促進“神經重構neuroplasticity”(其中包括神經細胞的生存、軸突生長以及突觸生長),同時對于損傷后繼發性神經退化能夠起到保護作用。將該藥物與高壓氧、音樂刺激等聯合,有助于促進受損神經細胞的修復,從而恢復或改善患兒聽覺功能。而表3結果顯示,患兒膽紅素濃度水平與早期治療的臨床療效呈負性相關;這就表示,對于膽紅素超過220.5μmol/L且BAEP異常的患兒,應及時地進行早期治療,這對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減少患兒后遺癥的發生率具有積極意義。
[1] 侯德紅,彭久君.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36(8):91.
[2] 葉丹妮,葛令清,俞生林.腦干聽覺誘發電位聯合MRI在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早期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7,25(7):737.
[3] 趙 賽,程懷平,田兆方.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的早期診斷效果[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4):86.
[4] 凌秀明,唐海燕,凌日宣,等.不同濃度高膽紅素血癥患兒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對比分析[J].現代電生理學雜志,2015,22(4):199.
[5] 黃水霞,梁文英.換血治療與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的聽力損傷[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4(1):30.
[6] 任常軍,萬 麗,李 然,等.腦干誘發電位技術在新生兒急性膽紅素腦病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4):563.
[7] 李先紅,張 健,查 萍,等.新生兒膽紅素腦病腦脊液膽紅素及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檢測的臨床意義[J].安徽醫學,2014,35(4):414.
[8] 王樂,傅燕娜,鄭 洪,等.不同程度高膽紅素血癥患兒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及神經行為的預后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2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