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柏奇,許舒婷,黃慶珠 (惠州市龍門縣人民醫院內科,廣東 惠州 516800)
對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通常無法獲得顯著預后效果,并且生活質量下降程度尤為顯著,臨床即使對其施以營養支持治療以及保肝治療后,仍然無法獲得顯著治療效果,為此在此基礎上確定最佳方法加以配合治療意義顯著[1-2]。在人體腸道黏膜屏障細胞進行代謝過程中,谷氨酰胺屬于關鍵營養位置,其針對患者腸道黏膜上皮結構表現完整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意在明確最佳療法對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施治,以此使得患者的營養狀況、肝功能以及腸屏障功能獲得確切改善。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數字奇偶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21例,女9例;年齡30~77歲,平均(52.19±5.32)歲;屬于乙醇肝炎2例、慢性丙型肝炎1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4例,以及慢性乙型肝炎14例。觀察組男23例,女7例;年齡31~79歲,平均(52.21±5.39)歲;屬于乙醇肝炎1例、慢性丙型肝炎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3例以及慢性乙型肝炎15例。對兩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性別、年齡、肝炎類型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開展失代償期肝硬化治療工作期間,通過常規療法展開,具體為采用保肝藥物施治期間,藥物類型主要包括異甘草酸鎂、還原性谷胱甘肽與多烯磷脂酰膽堿等藥物;對于呈現出腹水癥狀患者,于臨床對其施以利尿治療;于臨床對患者施以抗病毒治療期間,主要選擇替比夫定、阿德福韋酯以及拉米夫定等藥物。
1.2.2 觀察組:開展失代償期肝硬化治療工作期間,通過腸內營養支持+谷氨酰胺聯合療法展開。對于觀察組營養支持治療,需要就每天熱能攝入量以及蛋白質攝入量加以準確計算,之后保證少量多餐條件下加以對應性干預。在此基礎上,配合準備復方谷氨酰胺膠囊加以施治,保證3次/d以及3粒/次的口服頻率以及口服劑量[3-5]。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人體測量參數加以對比,主要包括患者的BMI(體質量指數)、TSF(三角肌皺襞厚度)以及MAC(上臂圍);對肝功能變化加以對比,主要包括TBIL(總膽紅素)、ALT(谷丙轉氨酶)、PAlb(前白蛋白)、Alb(白蛋白)、PT(凝血酶原時間);對Child-Paugh分級進行對比;對癥狀改善以及腸黏膜通透性加以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人體測量參數臨床對比:同對照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人體參數對比,觀察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改善程度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人體測量參數臨床對比(x±s)
2.2 肝功能變化等對比:同對照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PT水平、TBIL水平以及Child-Paugh評分結果等比較,觀察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改善程度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標等臨床對比(x±s)
2.3 癥狀改善對比:觀察組30例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中,表現出腹脹癥狀改善患者29例(96.67%);腹水消退患者26例(86.67%);對照組30例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中,表現出腹脹癥狀改善患者 19例(63.33%);腹水消退患者 15例(50.00%);同對照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腹水消退情況以及腹脹癥狀改善對比,觀察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改善程度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腸黏膜通透性對比:同對照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L/M(小腸黏膜通透性)進行對比,觀察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降低程度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腸黏膜通透性臨床對比(x±s)
任何原因導致患者患有肝硬化疾病后,均會使患者肝臟具有的代謝功能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下降,并且患者往往呈現出營養不良的現象。對此對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施以營養支持治療表現出顯著價值,但是單純選擇此種方法施治后,無法獲得確切效果,對此確定合理方法加以配合治療意義顯著。
對于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臨床選擇腸內營養支持+谷氨酰胺聯合療法施治,可以使得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營養狀態獲得確切改善,并且患者自身肝臟合成功能獲得顯著性提高[6-8]。其中谷氨酰胺藥物的合理應用,對于患者腸道屏障結構的正常以及功能的正常可以進行維持,對于患者腸道黏膜上皮結構可以進行直接作用,針對完整性可以做出充分保證。此外,此種藥物的應用,可以避免患者腸道黏膜出現萎縮的現象,使得腸道細胞活性獲得顯著性增強,腸道功能獲得確切改善,最終避免出現腸道細菌移位等情況[9-10]。
綜上所述,在臨床開展失代償期肝硬化治療工作期間,腸內營養支持+谷氨酰胺聯合療法充分施治,對于患者營養狀況、肝功能以及腸屏障功能改善均可以做出保證,從而優化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預后能力。
[1] 江必武,賈學平,吳玉芳,等.臍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對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及其臨床意義[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44(3):294.
[2] 朱彥紅,武利萍,韓大正,等.人臍血干細胞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對血常規和凝血功能的影響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5,25(11):33.
[3] 朱明慧,劉旭華,韓際奧,等.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的療效觀察[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8(1):117.
[4] 歐陽石,劉樹人,程 濤,等.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肝動脈移植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36):6455.
[5] 吳杭源,朱銀芳,華 忠,等.苦參素聯合胸腺肽α1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的抗病毒療效觀察[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9(5):144.
[6] 范聲春,徐 龍,羅 盼,等.糖原合成激酶-3對肝硬化失代償患者脂多糖介導的過度炎性反應的影響[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6,51(3):406.
[7] 方雪晴,張駿飛,宋海燕,等.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預后[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7,21(17):2696.
[8] 黃小平,王 艷,孫 蔚,等.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素E2水平對感染的預測價值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6(7):992.
[9] 陳玉梅,王麗華,李炳茂,等.臍血干細胞聯合人參促分化合劑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9(2):211.
[10] 繆羽霞,夏泉,王榮花等.泮托拉唑聯合生長抑素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療效及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7,9(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