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博,孫雪峰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心醫院麻醉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在臨床中,腹股溝疝疾病的發生較為常見。隨著科技和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無張力病修補術對于腹股溝疝的治療效果良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患者花費小,該方法的出現替代了傳統的治療方法。但是該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運用該方法治療后,患者術后劇烈疼痛的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術后疼痛影響了患者術后的恢復,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并發癥的發生,降低了腹股溝疝治療的有效率。選取合理的無張力病修補術鎮痛手段引起了學界的廣泛討論和研究。本文在局部麻醉后對患者應用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與傳統麻醉效果相比較應用效果顯著,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共收治經過具體確診具有腹股溝疝的患者68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行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進行治療,按照患者入院次序排列奇偶數對患者進行分組,每組患者34例。在進行本研究前已向患者及家屬告知研究的具體情況,本研究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通過,進行研究前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納入標準均為單側疝。排除嚴重心肝肺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排除行腹部手術3個月以內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排除腹部粘連、肥胖以及膀胱手術史患者,排除精神疾病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障礙的患者,排除未成年患者。觀察組34例,男26例,女8例,患者年齡25~73歲,平均(48.57±8.76)歲,患者患有的腹股溝疝種類分別為斜疝患者18例,股疝患者12例,直疝患者4例,34例患者中左側疝4例,右側疝30例,依據相關衛生部文件將觀察組患者分為Ⅰ型疝3例,Ⅱ型疝5例,Ⅲ型疝23例,Ⅳ型疝3例。對照組患者34例,男28例,女6例,年齡28~77歲,平均(50.45±9.64)歲,患者患有的腹股溝疝種類分別為斜疝患者16例,股疝患者13例,直疝患者5例,34例患者中左側疝5例,右側疝29例,依據相關衛生部文件將觀察組患者分為Ⅰ型疝4例,Ⅱ型疝6例,Ⅲ型疝21例,Ⅳ型疝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狀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無張力疝修補術,手術均由相同級別的醫生主刀進行,術中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嚴密監控,一旦有突發情況及時向醫生匯報。觀察組患者34例行局部麻醉,對照組患者34例行聯合麻醉,麻醉過程詳細記錄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及麻醉整體進行時間;手術后下床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住院總體時間;住院費用等情況,對兩組患者進行術后2年的隨訪,記錄患者的身體情況及疾病復發情況。觀察組及對照組具體麻醉方式如下。
觀察組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20 ml,10 ml羅哌卡因以及余量的生理鹽水配置成麻醉劑40 ml,并在麻醉劑中添加腎上腺素3滴。麻醉過程開始后,首先在手術切開的皮下注射5 ml,隨后注射5 ml混合麻醉劑進行菱形浸潤麻醉,在外環口及恥骨結節處注射5 ml混合麻醉劑,沿髂前上約2指處90°進針至腹內斜肌內注射5 ml混合麻醉劑并退針至皮下注射5 ml。按摩切口2 min左右。在切開皮膚處顯露腹外斜肌,并于腱膜處注射少許麻藥,減少腱膜張力避免引起患者不舒適。手術中應用的麻醉藥物具有計量可根據患者反饋進行增減,但注意總量應控制在30 ml以內。
對照組聯合麻醉:麻醉藥劑應用布比卡因2%及生理鹽水進行配置。將藥劑于L2~3椎間隙進行浸潤,采取硬膜外穿刺,至黃韌帶阻力消失后且無脊髓液出現表示成功麻醉。隨后退針并對導管進行固定。
1.3 統計學方法:經研究記錄后所得到的試驗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20.6,統計學資料進行應用百分數表示,χ2檢驗應用Fisher概率法進行,基數資料應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應用t檢驗進行。若存在P<0.05表示存在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最終麻醉效果:根據患者資料顯示,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均順利完成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在接下來12~24個月的隨訪過程中,并無患者發生疝復發。兩組患者手術期間相關資料比較:觀察組具體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的具體臨床資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觀察組與對照組并發癥的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另外,觀察組患者對于手術滿意度評分及疼痛程度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患者手術期間相關資料比較(x±s)

表2 患者并發癥具體情況[例(%)]
最新的統計學數據顯示,我國的腹股溝疝人數正在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占人群總比例的0.1%~0.5%,患者群比例中男性患者人數較多,且多患有咳嗽和便秘現象。腹股溝疝主要是由于腹橫筋膜出現損傷造成的,傳統的藥物無法根治該病,因此手術進行治療是該病的首選。手術治療具有恢復快、痛苦小、費用低廉等優勢,目前,我國95%以上的腹股溝疝患者均選擇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治療多應用聯合麻醉,起效快,鎮痛效果好以及肌松弛是聯合麻醉的優勢,但是,該麻醉方法在實際臨床實施中有著諸多弊端和不便,聯合麻醉實施過程需要專業的醫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麻醉,麻醉成功率較低。患者常常因為麻醉并發癥而出現低血壓,神經性頭痛等不良并發癥,因此本文在此次研究中應用局部麻醉,效果顯著。在本研究中,根據患者資料顯示,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均順利完成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在接下來12~24個月的隨訪過程中,患者并未發生疝復發。觀察組具體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這主要是,觀察組患者應用局部麻醉方法術后恢復較快,住院費用少,因此在行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應先考慮局部麻醉,該方法能夠縮短患者恢復所應用的時間,減少住院開銷,提高醫院效率。另一方面,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并發癥的發生率存在顯著差異(P<0.01)。結果顯示,應用局部麻醉能夠使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得到明顯的降低,這是由于局部麻醉的患者在術中能夠保持相對清醒,可以及時向醫生反饋自身感受,讓醫生及時了解患者身體狀態,根據患者情況調整用藥。與聯合麻醉相比而言,局部麻醉更有優勢,術后恢復時間和住院費用明顯降低,麻醉效果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在相同醫院環境下,局部麻醉比聯合麻醉具有更低的術后疼痛度、更優的麻醉效果、更短的術后住院時間和更快的恢復速度,局部麻醉的住院費用也較低廉。因此在行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時應用局部麻醉值得臨床推廣。
[1] 劉亦婷,陳 杰,申英末.聚丙烯非編織與編織補片在局部麻醉腹股溝疝腹膜前無張力修補術中應用的對比研究[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4):286.
[2] 王 帆,陳富強,申英末,等.羅哌卡因聯合利多卡因與單純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對成人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后鎮痛效果的對比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6,31(9):736.
[3] 廖興志,鄭友芝,周脈濤.0.75%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在中老年患者疝修補術中的臨床觀察[C].中國中西醫結合麻醉學會[csia]年會暨全國中西醫結合麻醉學術研討會、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麻醉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