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永龍 (廣西河池市天峨縣婦幼保健院,廣西 河池 547300)
在醫學水平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有關肺炎支原體檢測的研究成果越加豐富,肺炎支原體逐漸快速化、便捷化,醫學研究人員發現,在引發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諸多病因中,支原體感染占據較大比例。在反復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學齡前及低齡學期兒童的比例更高。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在患病后,不僅會遭受身心痛苦,加重家庭的生活及經濟負擔,甚至會對患兒的身心發育造成較大程度的不良影響。此次研究選取12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長期跟蹤調查,以期發現兒童支原體肺炎后反復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影響因素,并取得了顯著成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此次研究選取120例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到我院進行治療的兒童支原體肺炎患者,年齡2~8歲之間,其中男68例,女52例。根據患兒是否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2~7歲,平均年齡(4.5±1.1)歲;感染組患兒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2~8歲,平均(4.7±1.2)歲。兩組患兒均無先天性心臟病、免疫功能疾病、精神類疾病、腎病綜合征等。在患兒家長知曉并同意此次研究后,開展此次臨床實驗。對比兩組患兒一般數據,在性別、年齡等數據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開展臨床對比實驗。
1.2 檢測方法:首先由護理人員在凌晨患兒空腹狀態下,對患兒進行靜脈抽血,抽血量為2 ml。將血樣離心處理后,對兩組患兒的血樣進行檢測。此次研究選用儀器設備為美國特奧公司生產的試劑盒,在檢測患兒血清中EB病毒含量時,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若P/N數值在2以上,則屬于陽性,若P/N數值在1.5~2之間,則屬于可疑陽性,若P/N數值在1.5以下,則屬于陰性。在對患兒肺炎支原體水平進行檢測時,需在檢測前3 d,禁止患兒使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并在患兒用藥前采集咽拭子,使用山東富康公司生產的肺炎支原體培養基進行培養,若培養液顏色有黃色逐漸變為紅色,則判定為陽性。在對患兒血清中骨堿性磷酸酶水平進行檢測時,由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靜脈采血,采血量為2 ml,隨后使用上海金域公司生產的骨堿性磷酸酶試劑盒進行檢驗,確保所有患兒血樣的檢測環境一致,若檢測數值低于200 U/L,則判定為陰性,若檢測數值在200~250 U/L范圍內,則判定為可疑陰性,若檢測數值高于250 U/L,則判定為陽性。
1.3 統計學方法:此次研究過程中所有對比數據,均借助于SPSS20.0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利用例數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時,則使用χ2對其進行檢驗。將數據評價標準設定為0.05,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如下表所示,經過血清中EB病毒抗體檢測發現,感染組患兒共計出現18例陽性,而對照組患兒僅有6例;感染組患者肺炎支原體陽性檢出25例,對照組患兒僅有9例;感染組患兒骨堿性磷酸酶陽性檢出21例,對照組患者檢出3例。對比兩組各項數據差異,感染組患兒數據均大幅高于對照組,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兒各項指標的陽性檢出率對比[例(%)]
在兒童呼吸道疾病中,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的病例能夠達到15%~20%,屬于一種常見的兒童呼吸道感染疾病[1]。有關兒童支原體肺炎的病因,目前尚未準確且全面的理論依據。部分研究人員認為,兒童支原體肺炎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體侵入細胞膜后,黏附于人體呼吸道黏膜,并釋放毒素,對人體免疫系統造成損傷,進而造成免疫功能障礙[2]。
相較于普通兒童,有支原體肺炎的患兒,患反復性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更高[3]。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在患病后,通常表現為上、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頻繁發作,每次發病時間可能會延續10 d以上,如果缺乏及時控制和有效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可能會加重成為下呼吸道感染,嚴重情況下還會發展成肺炎[4]。近年來,隨著我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發病率的逐漸升高,有關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研究力度也在不斷加大[5]。與此同時,兒童EB病毒感染、肺炎支原體感染以及Vit D缺乏引發佝僂病等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升高,研究逐漸著力于探究兒童支原體肺炎后反復呼吸道感染與EB病毒、肺炎支原體等因素之間的關聯。
其中,EB病毒感染是一種常見的嬰兒疾病,其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口腔。EB病毒最初在患者咽部上皮細胞進行繁殖,并導致患兒出現呼吸道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EB病毒會經過淋巴細胞后作用在人體其他部位,并引發其他類型的疾病。通常在EB病毒作用1~2周后,人體內的EBV-IgM水平將大幅度提升,并在4~6周后逐漸降低,是檢測EV病毒的重要指標[6]。
肺炎支原體是引發兒童支原體肺炎的關鍵性病原,同時也是導致兒童出現反復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肺炎支原體通常是借助于呼吸道進行傳播,近年來,我國肺炎支原體患兒數量逐漸增多,患兒年齡范圍逐漸擴大。在人體內,肺炎支原體的成長速度較緩,具有較長的潛伏期,傳播速度較慢。咽拭子肺炎支原體培養是一種常見的檢測方法,此次研究結果顯示,感染組患者的肺炎支原體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由于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傳播能力較強,因此,如果反復性呼吸道感染患兒是由于肺炎支原體感染而引發的,那么在患兒的臨床治療中,除了要加強診治力度外,還要以其感染特點為基礎,制定有力的防止措施,如做好病房隔離、加強病房消毒殺菌處理等,嚴格防止肺炎支原體感染在兒童之間進行擴散傳播。
在人體免疫功能系統中,Vit D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嬰幼兒而言,如果機體內缺乏Vit D,則感染型疾病發病率將大幅增加,甚至引發呼吸道感染。血清骨堿性磷酸酶是由成骨細胞生成的,在生產旺盛的骨骼中,骨堿性磷酸酶的生成量更多。如果嬰幼兒體內的Vit D含量較低,將有可能限制其骨鈣化發育,促進其成骨細胞發育,并表現出骨堿性磷酸酶含量增加的趨勢,通過分析嬰幼兒體內骨堿性磷酸酶的含量,能夠有效檢測佝僂病。此次研究中,感染組患兒的骨堿性磷酸酶陽性檢出率大幅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肺炎支原體和EB病毒是引發兒童支原體肺炎后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另外,Vit D水平較低也是造成兒童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之一。應當加強對兒童的肺炎支原體、EB病毒等指標的檢測,并加強對兒童Vit D的補充,從而加強對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防范。
[1] 滕麗榮,李小村,路興志.肺炎支原體肺炎后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的免疫功能及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22):5613.
[2] 徐建鋒,李容漢,李文成,等.阿奇霉素治療兒童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9):76.
[3] 李 好,胡紅兵,徐 磊.探討GAS6在兒童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2017,30(5):743.
[4] 張海軍,董曉蕾.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治愈1年內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生情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7,57(22):56.
[5] 何麗丹,李昌崇,吳鐵峰,耿喜榮.溫州市5歲以下兒童支原體肺炎體檢及其影響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7,37(2):174.
[6] 岳圣增,趙華峰.肺炎支原體肺炎治愈1年內學齡前兒童發生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情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8):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