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常娥 (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人民醫院,廣東 韶關 512500)
原發性高血壓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隨著高血壓病程進展,可合并有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腎病、高血壓心臟病、高血壓腦病等。其中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較為常見,長期高血壓可導致患者心功能低下。美托洛爾選擇性阻斷β1-受體,貝那普利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1]。本文選擇我院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觀察上述藥物合并在患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入選的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上述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同時符合心力衰竭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上述患者體力活動均受限,所有患者年齡均超過60歲。同時排除心理障礙而不能進行有效交流患者、智力障礙患者、不能順利完成療程患者、嚴重肝功能障礙患者。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兩組均給予心力衰竭常規治療,對照組同時給予貝那普利治療,服用10 mg/次,1次/d。觀察組同時給予貝那普利聯合美托洛爾治療,美托洛爾服用100 mg/次,2次/d;貝那普利,服用10 mg/次,1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控制情況,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分別測定兩組患者血壓改變情況,連續測定血壓3次作為本次血壓指標。對患者進行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測定患者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射血分數(LVEF)改變情況。對兩組患者進行6 min步行試驗,觀察患者心功能改變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在統計學軟件SPSS19.0下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改變情況比較:觀察組治療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低于對照組治療后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改變情況比較:觀察組治療前6 min步行試驗、LVEDD、LVEF分別和對照組治療前6 min步行試驗、LVEDD、LVEF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6 min步行試驗、LVEDD、LVEF分別和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6 min步行試驗、LVEDD、LVEF分別和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治療前后改變情況比較(x±s,mm Hg)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改變情況比較(x±s)
長期高血壓可導致左心室負荷增加,左心室持續高負荷狀態可引起左室肥厚,導致心室順應性下降,引起心功能降低,發生心力衰竭。在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其體內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處于活化狀態,進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癥狀。在降壓藥物中,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β-受體阻斷藥均為一線降壓藥物,具有較好的降壓效果[2-3]。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β-受體阻斷藥對體內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均可產生抑制作用,改善心力衰竭癥狀[4]。
本文中,觀察組所用的美托洛爾和貝那普利分別是β-受體阻斷藥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血壓(收縮壓和舒張壓)控制情況均優于對照組治療后的血壓控制情況,觀察組治療后的心功能指標(6 min步行試驗、LVEDD、LVEF)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治療后的心功能指標改變情況。上述結果說明,美托洛爾和貝那普利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不但有較好的控制血壓效果,同時對此類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也具有顯著優勢,這與兩者的藥理作用分不開,前者是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產生作用,后者是通過阻斷β-受體產生作用,兩者聯合應用能夠有效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5],從而產生顯著臨床效果。
[1] 季成峰,劉 青,程靜英.貝那普利聯合美托洛爾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15,27(7):873.
[2] 許有凡.貝那普利聯合美托洛爾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7,3(4):150.
[3] 周 軍.美托洛爾聯合貝那普利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19):3544.
[4] 熊淑平,羅志倩.貝那普利聯合美托洛爾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5(16):2175.
[5] 羅功汶.貝那普利聯合美托洛爾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16(25):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