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紅,段新云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小欖醫院超聲科,廣東 中山 528415)
副乳腺即“副乳房”,主要是指在兩個正常乳腺之外還存在多余的乳腺,屬于先天性畸形,又被稱為“多乳癥”,多分布于腋窩。通常情況下,對人體健康不會產生影響,但也有部分副乳腺會導致人體出現腋下脹痛、包塊等情況,故針對這類副乳腺還應采取積極治療[1]。手術切除是副乳腺的主要治療手段,手術前需對副乳腺位置、范圍進行明確,以準確切除副乳腺,避免傷及正常組織,因此,如何準確鑒別區分副乳腺和正常組織十分關鍵[2]。剪切波彈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是一種超聲彈性成像檢查,為探討剪切波彈性成像在副乳腺與脂肪組織鑒別中的臨床意義,針對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間就診于我院的60例疑似副乳腺患者進行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于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間,將該階段內就診于我院的60例疑似副乳腺患者納入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均因腋下脹痛或觸及包塊而就診,年齡23~57歲,平均(39.84±14.23)歲。經手術診斷,60例疑似病例中,共有42例證實為副乳腺。
1.2 方法:所有疑似病例均接受乳腺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查,采用SuperSonicImagineAixPlorer型號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超聲診斷儀檢測,配備有4~15 MHz的探頭。患者采取仰臥體位,將雙側腋窩充分暴露,采用探頭對其腋窩進行掃描,獲取二維超聲圖像后,將模式切換為SWE模式,待彈性圖像穩定3~5 s后,將圖像凍結,啟動定量分析系統對彈性值進行測量,對其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根據手術診斷結果,應用剪切波彈性成像對確診為副乳腺的患者進行檢測,測定其副乳腺、乳腺旁脂肪組織的彈性值。
1.3 觀察指標:以手術診斷結果為參照,計算剪切波彈性成像對副乳腺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準確性=(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分析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測結果與手術診斷結果的一致性,比較副乳腺與脂肪組織的彈性最大值、平均值。
1.4 數據處理:應用SPSS19.0軟件,計量資料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McNemar檢驗(配對卡方檢驗)分析診斷結果,一致性系數計算采取Kappa檢驗,Kappa<0.4即一致性較差,Kappa在0.4~0.7之間即一致性中等,Kappa>0.7即一致性良好。
2.1 剪切波彈性成像對副乳腺的診斷結果分析:剪切波彈性成像共檢出41例陽性,19例陰性,包括1例假陽性,2例假陰性,即誤診1例,漏診2例。剪切波彈性成像對副乳腺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5.23%(40/42)、94.44%(17/18)、95.00%(57/60)、97.56%(40/41)、89.47%(17/19),其診斷結果與手術診斷結果之間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35。
2.2 副乳腺與脂肪組織的剪切波彈性值比較:副乳腺的剪切波彈性最大值、平均值分別為(10.32±3.17)kPa、(6.48±1.69)kPa,均明顯高于脂肪組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副乳腺與脂肪組織的剪切波彈性值比較(x±s,kPa)
副乳腺主要是指胚胎時期退化不完全留下的一種先天性發育畸形,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均有存在,多分布于腋窩下方,發病率約為1%~3%。通常情況下,副乳腺患者并不具備臨床癥狀,副乳腺對患者的生活不會產生干擾,但在生育期女性人群中,或在女性生理期,副乳腺容易引起腋窩下方脹痛,對患者的生活產生嚴重的干擾。嚴重時,副乳腺組織甚至會發生癌變,故臨床上不主張對無癥狀副乳腺予以治療,主張對有癥狀的副乳腺實施手術切除治療[3-4]。
手術前明確副乳腺分布位置及范圍是手術治療的關鍵,故做好副乳腺的診斷工作十分重要。超聲是副乳腺的主要診斷方法,傳統的二維超聲可對典型副乳腺予以準確診斷,但對于不典型副乳腺或體積較小的副乳腺,其容易出現漏診和誤診,尤其是對于副乳腺與周圍脂肪組織,往往難以區分[5]。剪切波彈性成像是一種超聲彈性成像檢查,主要是利用超聲對感興趣區域內組織的彈性值進行測量,從而對其是否存在病變及病變性質進行判斷[6]。本研究通過對60例疑似副乳腺病例進行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查后發現,剪切波彈性成像對副乳腺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95.23%、94.44%、95.00%、97.56%、89.47%,誤診1例,漏診2例,且剪切波彈性成像的診斷結果與手術診斷結果之間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35,說明剪切波彈性成像對副乳腺的診斷準確性高,其診斷結果與手術診斷結果較為接近,可作為術前診斷的主要手段。本研究還對副乳腺與脂肪組織進行剪切波彈性成像檢查,研究發現,副乳腺的剪切波彈性最大值、平均值分別為(10.32±3.17)kPa、(6.48±1.69)kPa,均明顯高于脂肪組織(P<0.05),提示可通過比照脂肪組織與副乳腺區的剪切波彈性值,對副乳腺與脂肪組織進行鑒別區分。
綜上所述,剪切波彈性成像可對副乳腺作出準確診斷,可準確鑒別區分副乳腺及周圍脂肪組織,為臨床治療副乳腺提供可靠依據。
[1] 韓秀梅,鄭繼慧,馬靈芝,等.剪切波彈性成像鑒別診斷靜止期腋下副乳腺與周圍脂肪組織的臨床意義[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35(2):242.
[2] 曾慶勁,曾 婕,鄭榮琴,等.剪切波彈性成像在乳腺實性病變良惡性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4,23(2):129.
[3] Kim H,Youk JH,Gweon HM,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qualitative shear-wave elastograph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lor map opacities for breast masses[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3,82(8):e326.
[4] 李 奧,彭曉靜,袁 濤,等.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定量及定性評價乳腺良惡性實性病變[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6,32(2):114.
[5] 趙鶴楠,李紫瑤,俞衛東,等.剪切波彈性成像及超微血管顯像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病理分級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7,26(2):146.
[6] 陳雅玲,高 毅,王 芬,等.乳腺剪切波彈性成像的各向異性與組織病理學的相關性[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7,26(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