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灼非,李 貝,何立銳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胃腸外科,廣東 深圳 518000)
伴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上升,胃腸道疾病發病率也不斷上升,而治療方式多選擇胃腸外科手術[1]。而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為治療的關鍵所在,首先,胃腸手術以恢復腸道正常功能為主要目的,其次,進食營養物質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而任何營養物質的吸收需依靠胃腸功能的正常運行[2]。胃管減壓為胃腸手術護理中較為重要一環,但是在臨床工作中,可否留置胃管或留置后多久拔除目前臨床尚無統一標準[3]。本研究將在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198例胃腸手術患者分為不常規留置胃管,常規留置胃管并于全身麻醉氣管導管拔管前5 min拔除,常規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6 h拔除,常規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12 h拔除四組,旨在為臨床提供更佳的胃管拔除時間的依據。
1.1 一般資料:①納入標準:我院就診;需行胃腸手術;符合手術指征;身體可耐受;對研究知情同意;臨床資料完整;可配合治療與護理;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②排除標準:麻醉禁忌證;手術禁忌證;不耐受麻醉及手術;合并其他重要臟器衰竭;嚴重胃腸功能紊亂;消化道系統疾??;凝血功能異常;傳染性疾??;精神異常者。將在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198例胃腸手術患者,男117例(59.09%),女81例(40.91%);病程3~19個月,平均(7.8±1.6)個月;年齡27~74歲,平均(42.6±2.9)歲;麻醉時間1.8~4.2 h,平均(2.6±0.3)h;麻醉方式:全身麻醉66例,腰-硬聯合麻醉132例。隨機數字法分成四組,A組50例不常規留置胃管,B組50例常規留置胃管并于全身麻醉氣管導管拔管前5 min拔除,C組49例常規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6 h拔除,D組49例常規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12 h拔除。四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術前給予預防性的抗生素、術中保溫、液體控制、早期下床、腸內營養聯合靜脈營養過渡到全腸內營養等。A組50例不常規留置胃管,B組50例常規留置胃管并于全身麻醉氣管導管拔管前5 min拔除,C組49例常規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6 h拔除,D組49例常規留置胃管并于麻醉完全清醒后12 h拔除。
1.3 評價標準[4]:①胃腸恢復:記錄四組患者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腸鳴音恢復(腸鳴音聽診于術后6 h開始,聽診1次/2 h,依次于腹部右上、右下、左上、左下4個區域聽診,聽診>3 min/次,以3次/min為腸鳴音恢復)時間。②比較四組術后并發癥如咽喉不適、肺感染、腹脹、腹痛、惡心嘔吐、腸梗阻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 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采用百分比表現,數據相比采取χ2校驗,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四組患者胃腸恢復時間比較:四組患者胃腸恢復時間比較,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由短至長依次為A組、B組、C組、D組,各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四組患者胃腸恢復時間比較(x±s)
2.2 四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四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由少至多依次為A組、B組、C組、D組,各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四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例(%)]
在臨床手術中,麻醉、鎮痛藥物均影響手術后身體功能恢復,尤其以胃腸功能恢復為主要影響臟器[5]。在胃腸道手術中,手術外源性刺激,極易引發術后胃腸功能紊亂,易引起胃腸脹氣、排便困難等。在臨床護理中,為降低患者術后發生胃脹氣的不良術后并發癥,多采用術后腸胃減壓方式護理即留置胃管,可及時吸出胃腸內氣體及胃內容物,以減輕腹脹[6]。有研究報道指出[7],因胃腸手術造成消化道功能破壞,而發生術后胃腸道紊亂的并發癥幾率就更高??紤]在胃管留置時,有一定幾率將外源性的感染源帶入胃腸道,且胃管對胃腸器官而言,為外源性刺激性異物,對胃腸功能造成一定的刺激性。陳俊勇報道中指出[8],快速康復理念,盡量縮短留置胃管的滯留,以便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提高術后安全性。本研究中可見,四組患者胃腸恢復時間比較,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由短至長依次為A組、B組、C組、D組,各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姲殡S著留置胃管時間的延長,延長了腸鳴音恢復、術后首次排氣、排便時間,所導致胃腸功能恢復越來越差。降低了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穩定。從A組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中可見,在不放置胃管的情況下胃十二指腸等空臟臟器的收縮得到改善,胃排空進程加快,縮短了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四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由少至多依次為A組、B組、C組、D組,各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肺感染情況來看,伴隨著胃管留置時間的延長,肺部感染幾率也隨之上升。而縮短胃管置入時間,并未對患者腹脹、腹痛并發癥發生率造成較大的影響,可見胃管的置入對減輕胃腸手術術后患者腹脹、腹痛情況并未有明顯的益處。而術后發生腸梗阻幾率伴隨著留置胃管的延長而增高,多考慮留置胃管對胃腸功能恢復產生一定的影響,而腸道功能發生異常后,腸道內殘存食物無法蠕動、消化,因此發生腸梗阻。
綜上所述,對于胃腸道手術患者而言,縮短留置胃管時間,可有效縮短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效果理想。
[1] 肖 娟,李 敏,張 晨,等.胃腸腫瘤63例圍手術期快速外科康復護理體會[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1):123.
[2] 樊曉靜.胃腸手術患者胃管不同處理策略對術后并發癥風險及胃腸恢復的影響[J].實用 醫學雜志,2016,32(18):3060.
[3] 周小力.胃腸外科的圍手術期臨床處理對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5,22(10):1309.
[4] 王 偉.胃腸道手術中不常規留置胃腸減壓管并早期進食的臨床應用研究 [J].中國醫藥科學,2015,28(22):140.
[5] 殷 艷.腸梗阻患者胃腸減壓不適癥狀的分析及護理[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8):890.
[6] 孫海波,李 印,劉先本,等.食管癌微創手術后不放胃管不禁食的可行性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9:898.
[7] 謝正勇,程黎陽,張玉新,等.快速康復外科在急診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21.
[8] 陳俊勇,程黎陽.快速康復外科防治術后胰島素抵抗的作用及機制[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