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萍 (湖北省大冶市中醫院內1科,湖北 大冶 4351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發生率較高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具有反復發作、變異性等特點,哮喘管理的主要目標是有效控制臨床癥狀、明顯降低疾病復發的風險性[1]。盡管多數哮喘患者在醫院經一系列規范化治療后相關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性緩解,但出院后由于無法得到有效監督和持續宣傳教育,哮喘極易反復發作,最終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2]。延續護理是將院內各項護理措施逐漸延伸至患者家庭的護理模式,可有效解決患者出院后面臨的護理問題,并且充分滿足患者在家庭中的護理需求[3]。本科室近些年制定了針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延續護理方案,并觀察其對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疾病控制及生命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間我院內1科住院治療的8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根據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n=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為(47.2±10.2)歲,受教育年限為(11.2±2.7)年,病程為(7.2±2.1)年;觀察組(n=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46.6±9.8)歲,受教育年限為(11.5±2.8)年,病程(7.4±2.2)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方案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病例納入及排除標準:病例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癥狀體征、既往哮喘病史及實驗室、影像學檢查均已確診;②患者年齡>18歲;③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項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障礙者;②合并其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者;③處于哮喘急性發作期者;④合并精神神經系統疾病或言語溝通能力不佳者。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入院后予以抗感染、緩解支氣管痙攣等常規治療措施,出院前進行健康宣傳教育,不再予以其他措施進行干預。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治療措施和出院前健康宣傳教育同對照組,出院后予以延續護理進行干預,為期3個月,主要內容為[4-5]:①出院前集中開展衛生宣傳教育:教育內容主要為支氣管哮喘相關疾病知識,同時護理人員向患者演示霧化吸入劑的使用方法,監督患者完全掌握正確用法,分發支氣管哮喘防治知識的宣傳圖冊;②溝通: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充分交流和溝通,一起制訂延續護理的具體方案,并確定最終需要達到的目標;③隨訪:通過電話隨訪、微信群或QQ群等網絡方法監督患者定時用藥,指導形成健康正確的生活習慣和避免各種疾病的誘發因素,詢問干預方案的完成進度等,同時還可及時回答患者的各種疑問,消除各種負性情緒,從而確保護理的連續性。對于計劃完成不佳的患者應及時詢問具體情況,并給予正確的建議;④再次健康教育:延續護理第2個月通知患者來醫院復查,同時再次進行健康教育,評估患者對于支氣管哮喘相關疾病知識及自護管理能力情況,如發現存在問題,應予以針對性護理及個體化指導;⑤復查:延續護理結束時最后來醫院復查,請患者填寫相關調查量表。
1.4 觀察指標與測量方法
1.4.1 自我管理行為:根據相關文獻設計自我管理行為調查問卷表,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行為變化,問卷內容主要為:病情自我監測、發作時臨床癥狀識別及處理、遵醫囑正確用藥、避免誘發因素、及時定期醫院就診。量表總分為25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越好。
1.4.2 生命質量:采用哮喘患者生命質量問卷(AQLQ)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后生命質量,量表主要包含6個領域:活動受限、回避刺激物、哮喘癥狀、心理情緒、刺激物反應、對疾病的擔心,量表評分范圍為33~165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命質量越好。
1.4.3 疾病控制:采用哮喘控制測試表(ACT)評估兩組患者疾病控制情況,主要內容為哮喘癥狀、急救藥物應用、哮喘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等,量表總分為25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疾病控制情況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分析本研究取得的數據資料,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后生命質量及ACT評分比較:觀察組干預后活動受限、回避刺激物、哮喘癥狀、心理情緒、刺激物反應、對疾病的擔心等生命質量及ACT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觀察組干預后病情自我監測、發作時臨床癥狀識別及處理、遵醫囑正確用藥、避免誘發因素、及時定期醫院就診等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干預后生命質量及ACT評分比較(x±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x±s)
支氣管哮喘目前仍難以完全治愈,且患者的日常活動大部分時間需在家中完成,由此決定了患者自身是其疾病控制和護理管理的主體[6]。行之有效的哮喘管理方式應該是予以患者充分的健康教育為基礎,具有持續性且能積極進行互動,使得患者成為支氣管哮喘疾病防治的主體,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而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能力是防治支氣管哮喘的重要策略[7-8]。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病情自我監測、發作時臨床癥狀識別及處理、遵醫囑正確用藥、避免誘發因素、及時定期醫院就診等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干預前及對照組干預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提示延續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分析原因在于通過對患者反復多次強化疾病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健康教育,使其明顯增強控制疾病的自信心。在電話督導和網絡等多種形式作用下使得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處于較好的水平,而未實施延續護理的患者由于住院期間癥狀得到明顯緩解,隨著出院時間的延長,對疾病重視程度逐漸減輕,且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避免誘發因素及遵醫囑定期用藥等自我管理行為均嚴重不足。
本研究還發現,觀察組干預后活動受限、回避刺激物、哮喘癥狀、心理情緒、刺激物反應、對疾病的擔心等生命質量及ACT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延續護理可明顯改善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疾病控制水平,通過兩次集中健康教育、電話隨訪、微信群及QQ群等方式及時評估患者心情情緒變化,還可詢問患者干預方案的執行情況以及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指導其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反復多次的衛生宣傳教育和指導,明顯改善患者的日常健康行為,治療依從性也得到顯著性提高,最終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9]。
綜上所述,延續護理可明顯提高支氣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和生命質量,并有效控制疾病復發。但目前我國社區醫療衛生條件較為薄弱,無法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措施,多數患者需居家休養。而護理人員除了完成本職工作,還需關注于延續護理工作,常常覺得力不從心[10],因此,需完善延續護理的保障機制,培訓更多具有豐富經驗的專科護理人員,爭取家庭成員的支持,確保延續護理的健康發展。
[1] Vander Meer V,Bakker MJ,Vanden Hout WB,et al.Internet-based self-management plus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usual care in asthma:a randomized trial[J].Ann Intern Med,2009,151(2):110.
[2] 陳 蕾.探討延續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生活質量及疾病控制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36(8):168.
[3] 王 茜,葉 紅,李 娜,等.延續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疾病控制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22):4.
[4] 高國貞,王麗姿,李桂芬,等.社區延續護理干預對哮喘患者生活質量和哮喘控制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4):127.
[5] 余 強,王冬華,劉東玲.支氣管哮喘患者延續護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6):762.
[6] 付紅燕,黃錦宏,戈玲華,等.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延續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3,27(19):21.
[7] Saini B,Lemay K,Emmerton L,et al.Asthma disease management-Australian pharmacists′interventions improve patients′asthma knowledge and this is sustained[J].Patient Educ Couns,2011,83(3):295.
[8] 高國貞,李桂芬,劉衛娟.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和護理需求的質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34):4121.
[9] Wong FK,Chow SK,Chan TM,et al.Comparison of effects between home visits with telephone calls and telephone calls only for transitional discharge support: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ge Ageing,2014,43(1):91.
[10] 李海霞,周小香,王冬梅,等.延續護理對變應性哮喘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3,41(24):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