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碧玲,于 利,黃 艷,沈郁楠 (蛇口人民醫院ICU,廣東 深圳 518067)
重癥監護室(ICU)患者因治療、監護等原因,留置期間需放置多種導管[1],而 ICU工作質量評估中非計劃性拔管率成為公允化指標之一,出現這類情況后,處理不當,會增加ICU患者病死率。基于此,針對ICU患者要盡量減少非計劃性拔管,予以有效與合理的護理干預極為重要。集束化護理近幾年在ICU科室逐漸開展起來,為了進一步探討這種護理模式的可行性,我院展開了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2例ICU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組對象臨床資料完整,自愿配合本研究,以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1例。對照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22~73歲,平均(53.9±5.4)歲;病型主要有腦外傷14例,腎衰19例,重癥肺炎10例,其他8例。研究組男32例,女19例;年齡20~71歲,平均(53.4±5.8)歲;病型主要有腦外傷15例,腎衰17例,重癥肺炎11例,其他8例。前述資料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模式干預,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發現負面情緒予以心理疏導,并做好環境干預,飲食管理。研究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集束化護理干預處理:①分析導管脫落原因:對患者發生意外脫管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導管固定位置不佳或處理方法不當,未能有效固定,加上疾病原因導致患者躁動、牽扯導管等,使得導管出現脫落;其次,機體難以耐受胃管,主觀感覺不適。②集束化護理措施:首先,將患者接入科室后分析導管脫落危險程度及因素,評估危險程度,特別是高危患者提前做好預防與控制,在床頭放置醒目的標識。各類引流管道應妥善固定,定期進行檢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科室統一制定胃管、其他導管固定的標準化流程,要求科室人員進行學習,熟悉并掌握該流程操作,交接班時重點對導管固定情況進行觀察;其次,無法耐受胃管的患者,護理人員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健康教育,告知插管重要性。因疾病而出現躁動的患者,取得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后適當約束肢體,并將關節束縛處墊軟墊,避免擦傷;再其次,導管固定處的膠布應定期更換,避免脫落。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臨床效果、護理滿意率,以及非計劃性拔管率進行觀察與記錄,實施統計學分析。
1.4 評價標準
1.4.1 臨床效果[2]:①治愈:患者疾病恢復,無任何并發癥發生;②顯效:患者疾病明顯改善,無嚴重并發癥發生;③有效:患者疾病有所改善,可能存在并發癥;④無效:未能滿足前述標準。總有效率
1.4.2 護理滿意率:采取護理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問卷評分100分,評分越高則越滿意,包括非常滿意(不低于90分)、一般滿意(70~89分)、不滿意(不足 70分),滿意率 =
1.5 統計學處理:利用SPSS19.0分析,以百分比(%)、χ2檢驗處理計數資料,將P<0.05為差異統計學有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兩組患者均可評價療效,研究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例(%)]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兩組患者護理結束后全部完成問卷調查,其中研究組護理滿意率明顯比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對比[例(%)]
2.3 兩組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率比較:研究組僅有1例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為1.96%,對照組則有7例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為13.72%,研究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非計劃性拔管屬于ICU科室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增強患者的主觀痛苦感受,甚至增加感染幾率[3]。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較多,比如老年患者因病情焦慮、擔憂等,耐受性差而意外拔管;導管意外脫落;部分患者因自身情況無法耐受或適應導管;此外膠布失去黏性時未能及時更換等也會出現意外脫管現象[4-6]。集束化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在各個科室逐漸開展起來,我院近幾年在ICU也有相關應用。
我院將收治的102例ICU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則加用集束化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與護理滿意率均為96.08%,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31%、82.35%(P<0.05);研究組非計劃性拔管率為1.9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72%(P<0.05)。ICU意外拔管原因較多,應加強ICU護理人員相關知識培訓,介紹可用來緩解胃管刺激的方法,包括口含冰塊、減少胃管牽拉及原有基礎上增加胃管插入深度等[7]。在ICU患者中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科室制定了導管固定的標準化流程,要求護理人員熟練與掌握這些流程操作,并對意外拔管的原因進行分析,制定針對性護理,從而有效減少非計劃性拔管發生,提高了護理效果,使得患者更滿意。
綜上所述,IUC患者中應用集束化護理干預可以顯著降低ICU非計劃性拔管率,提高護理滿意率與臨床療效,可行性強,值得借鑒。
[1] 張 娟,寧曉東.集束化護理策略在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4,23(2):17.
[2] 黃淑萍,陳文樣,吳萍妹,等.ICU患者預防非計劃性拔管集束化護理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4):89.
[3] 駱中鈴.集束化護理降低ICU非計劃性拔管率的實踐[J].心理醫生,2017,23(25):25.
[4] 謝艷群,唐小麗,曾蕊珠,等.集束化護理預防ICU非計劃性拔管效果觀察[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7,34(4):315.
[5] 韓銀風.集束化護理對降低ICU非計劃性拔管率的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7):130.
[6] 王海燕.集束化護理降低ICU非計劃性拔管率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6):147.
[7] 鄭 魏.集束化護理在減少ICU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效果分析[J].母嬰世界,2016,1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