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莉 董慧 嵇怡
摘 要:本文以江蘇A高校為例,對健康校園視角下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具體實踐及成效進行闡述,并提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關鍵詞:健康校園;艾滋病;大學生;同伴教育
健康校園是我國政府為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而提出的一項重大舉措[1],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健康的兩性及同性交往,是校園健康文化的一個重要引導方向。艾滋病作為一種病死率極高的傳染病,其主要傳播途徑包括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乳傳播。而調查顯示,當前青少年對婚前性行為接受程度達到1/3以上[2],大學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徑是高危性行為。如何對大學生預防艾滋病進行宣傳教育,是目前各高校進行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形式有課堂講授,角色扮演,同伴教育等方法。
其中,同伴教育是一種同伴之間分享信息觀念和行為技能,以實現教育目標的教育方式[3]。由于青少年年齡相近,興趣相仿,彼此間心理防備少,容易溝通,交流自然,他們相信伙伴勝過父母和老師,因此,許多高校的防艾宣傳教育中將同伴教育的方式作為首選,也取得了不少經驗。
一、同伴教育的起源及研究現狀
最早在日內瓦召開的第12 屆世界艾滋病大會上,澳大利亞、美國、瑞士、荷蘭、印度等國向全世界介紹了同伴教育在預防艾滋病領域的研究經驗。如今我國已將同伴教育方法應用于大學生、中學生、婦女、青少年、吸毒人員、流動人口等群體的艾滋病預防教育[4]。趙英(2016)同樣采用分組調查的方式,研究了同伴教育對大學生艾滋病知性行的影響,結果表明,同伴教育后大學生艾滋病知識正確率及態度正向率均較干預前提高[5]。何紹芳(2017)以選修課的形式在校園開展同伴教育活動,發現在大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同伴教育是一種切實有效值得推廣的教育模式[6]。
二、同伴教育在A高校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具體實踐及成效
(一)借助社團,申請項目,創建防艾志愿團
2017年江蘇省有20所高校借助大學生社團,申請江蘇省社會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治項目,開展防艾同伴教育活動。以A高校為例,學校成立“為艾相隨”防艾志愿團,2017年先后培養合格115名防艾同伴教育主持人,同伴教育宣傳干預1865名學生,知曉率達98.7%。同伴教育主持人在校內外開展了諸如問卷調查,愛心宣傳,義務咨詢等各種形式的同伴教育活動48場;并且邀請專家開展防艾講座,各類活動分別在多家媒體報道,在校內外影響較大。項目還更加有效地活躍了校園文化,對宣傳普及健康知識,建設健康校園貢獻了實質性的力量。
(二)與各高校聯盟,強“輻射”宣傳干預
A高校與其他高校建立聯盟關系,培養出了一批杰出的同伴教育主持人,通過考核均取得了江蘇省社會組織同伴教育主持人合格證書。高校每季度成熟的骨干主持人,均要求對預防艾滋病進行了全校范圍內的宣傳教育,并且教育活動都要有詳細的計劃和進度,做好臺賬資料,由項目負責老師隨時考察督促。主持人干預的學生要求全年參加3次同伴教育活動,考核合格方頒發優秀志愿者證書。通過這種強“輻射”的宣傳干預,許多同學對預防艾滋病開始了自主教育,各種匿名咨詢,同伴交流在同學之間廣泛活躍,對校園健康文化的傳播起到了積極地作用。
(三)以新媒體為平臺,以大賽為契機,增強防艾同伴教育成效
在媒體平臺下,活動的開展、人員的組織可通過PU平臺、微信、QQ等平臺進行,為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了便利。特別是江蘇省首屆大學生防艾同伴教育主持人大賽的舉行,賽時長,學生參與度廣,收益人員頗多。A高校有幸承辦市級大賽,主持人分別榮獲一等獎,二等獎,而且全校一萬多學生通過觀看大賽,受益眾多。同伴教育主持人進而參加省復賽、決賽,最終榮獲二等獎。經過一次次的大賽,主持人的知識儲備,舞臺表演,策劃編排,等各種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增強了防艾同伴教育的成效。
三、存在的不足之處
在大學生防艾同伴教育實踐中,高校所面臨的困難是預防知識不夠,一些疫情流行形勢,快速檢測方式等學生不能夠及時掌握。另外大學生社團成員和指導老師都存在著新老更替的問題,致使全年的同伴教育活動會出現低谷期。
參考文獻:
[1]齊家玉,劉艷明,張崇光等.健康校園視角下的大學生體質健康與健身規劃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2,12(6):34-37.
[2]連大帥,洪翔,李珊等.同伴教育模式在大學生性教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6,5(37):760-763.
[3]朱小曼.關懷德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羅玲,彭少峰.同伴教育研究評述,社會工作者[J].2015(1):116-128.
[5]趙英,熊偉,李鳳華等.同伴教育對大學生艾滋病知信行的影響,中國校醫[J].2016,30(6):416-418.
[6]何紹芳,李依瀟,陳楚瑩等.同伴教育應用于大學生艾滋病/安全性行為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J].2017,14(1):36-40.
作者簡介:楊淑莉(1985—),女,漢族,陜西延安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董慧(1981—),女,漢族,江蘇溧陽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學生管理和創新創業。
嵇怡(1982—),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學生管理和黨團建設。
基金項目:1.2016年江蘇省社會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治項目《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農學園藝系愛心青年志愿者協會對青年學生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項目》(項目編號:2016-13);2.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健康校園視角下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實踐探討》(項目編號:JK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