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中國大學面臨著諸多問題,在這其中大學自身的倫理責任問題也備受人們關注。大學管理者、大學教師和大學生作為大學的主要構成人群,堅守大學倫理責任成為每一位大學群體刻的義務與責任。
關鍵詞:市場經濟;倫理責任;大學管理者;大學教師;大學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人們為中國所取得的經濟成就歡呼雀躍,一方面又不禁為這些成就背后帶來的問題陷入沉思。在人們高呼“學術自由”“大學自治”“大學去行政化”這些口號要求給予大學更多權利的同時,卻忽視了對大學責任的關注。
一、大學的倫理責任
紐曼在《大學的理想》中提到:“大學是傳授普遍知識的場所,是一切知識和科學,事實和原理,探索和發現,實驗和思索的高級保護力量。”大學作為追求真理,培養高級人才的場所,它有著崇高的理想和使命,它受世人尊敬的同時也背負著它所以承擔的倫理責任。“教育倫理,是指社會教育職業活動所追求的根本價值目標、評價善惡的基本標準、‘應然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規范。”
大學是由人組成的,它的主要組成群體分別是學校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三大部分。學校管理者是以校長為首的學校管理人員,他們主要責任是管理大學的日常運行事務,把握著學校的發展方向。教師是大學的根基所在,是大學發展中最為重要的力量,因此教師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一所大學未來的發展前途。大學生作為大學的主體,大學生的質量決定著民族未來。大學生必須擁有正確的道德觀和責任意識,樹立正確的道德方向,勇于面對和承擔倫理責任,才能更好的實現個體的人生價值,并致力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市場經濟下大學倫理責任面臨的挑戰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積極融入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為大學帶來諸多積極影響,例如高校的自我創收能力顯著提高,特別是校辦產業的出現,促進了產、學、研相結合,為大學增加了教育投入;提升了教育質量,大學的經濟效益為大學帶來優秀的師資力量和較高水平的硬件設施,幫助大學在教育質量上獲得提升。但不可否認市場經濟也給大學許多弊端,對大學倫理責任的沖擊也是尤為明顯。
作為大學掌舵者的學校管理者對大學的發展方向起著決定性作用,在推動大學積極融入市場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倫理責任的挑戰。“有些大學就因受利益誘惑和驅動,忘記了大學還有其自身規律及辦學的使命和原則,把對市場經濟體制的適應降低到把自己變為一個無所不為的市場。”面對市場經濟所帶來的種種誘惑,許多大學管理者拋棄了他們應有的職業道德和倫理責任,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教師一直是教書育人的形象代表,理想中的大學教師是有著過硬的專業知識、優秀的教學技能和高尚的道德修養等品質特征的人,教師的倫理責任要求教師崇尚真理,追求學術,培養學生,建設和諧師生關系,但商業化的聘任和獎勵制度讓許多教師盲目追求文章數量而不是文章質量,甚至不惜在學術上造假、抄襲,不僅嚴重敗壞了學術風氣,還破壞了大學教師這一群體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對大學生而言,進入大學后,市場經濟的弊端給大學生帶來的消極影響也越來越明顯。例如市場經濟的利益至上的原則,導致大學生中功利主義盛行,他們重個人利益而忽視集體利益,強調個人權利而疏于履行義務,重視物質享受而忽視精神追求,拜金主義思想和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嚴重,普遍缺乏社會責任感,對金錢盲目崇拜,過于強調自我,對與己無關的事情都表現的漠不關心。
三、市場經濟中大學的應對措施
大學應該如何在市場經濟中秉持崇高的大學理想,大學管理者、教師和大學生如何正確應付復雜多變的市場大環境,大學應如何擔負起它所應承擔的倫理責任?
對于大學管理者而言,尤其是大學校長,他應該成為“倫理的領袖,道德的楷模”,“校長在大學一切有關學生的工作中承擔起倫理領袖的責任,樹立道德楷模,就可以在校園形成一種良知文化,培養出‘有教養的人”大學管理者不僅應該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更應該成為大學倫理責任的領導者和風向標,他起到強有力的引導作用,能夠引導對大學辦學方向、培養目標的確定,把握大學的發展動態,強調大學的責任意識,維護大學的道德尊嚴。
對大學教師而言,心懷學術信念,堅守學術自立,這是學術責任賦予學者的使命。教師應妥善處理好科研與教學的關系,重視論文質量,努力提高自我學術水平。并且教師應當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以平等對話的方式,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真正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對于大學生而言,在大學求知的過程中應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全面養成堅定的倫理責任感。理解倫理責任,必須真正理解其內涵才能形成責任意識,強化倫理責任意識,通過意識去指導實踐;培育倫理責任情感,只在意識上認識倫理責任并不夠,還需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做到發自內心的認同;堅定倫理責任意志,在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道德沖擊時,用堅定的意志守護倫理責任底限,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加強自我約束力;落實倫理責任行動,將倫理責任落實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行動證明當代大學生的責任素養。
只有凝聚大學管理者、大學教師和大學生三方面的力量,共同肩負起所應承擔的倫理責任,才能更好的在市場經濟下迎接挑戰,把握大學發展的正確方向。當然,在大學自身做出努力的同時,大學應政府和社會也應為大學創造更為有益的環境,大學加強自身透明化,保證大學成為真正的崇真善美的求知之所。
參考文獻:
[1]王正平.教育倫理、教育政策與師德治理,教育倫理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2]眭依凡.大學庸俗化批判[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03).
[3]眭依凡.大學校長的辦學理念與治校[J].高等教育研究,2001(01).
[4]王英杰.大學校長:倫理的領袖,道德的楷模[J].比較教育研究,2013(01).
[5]王正平.尊重教師:教育倫理的一項重要原則[J].道德與文明,2015(04).
作者簡介:符玉潔(1993—),女,山東東營人,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