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了解現階段我校普通大學生在不同背景下身體成分的差異,本研究采取了實驗法、文獻資料研究法等方法,對傳媒學院和數學學院女生、教育學院和體育學院男生進行了體成分測試的研究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學院大學生身體成分存在差異,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鍛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關鍵詞:身體成分;脂肪總量;大學生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在學生同意的情況下,將蘭州城市學院學生隨機抽取了傳媒學院女生53人、數學學院女生53人。抽取蘭州城市學院教育學院男生100人、體育學院男生100人。研究總人數為306人,其中男大學生200人,女大學生106人,按學院和性別分組,每一個學院為一個組,總四個組,受試者基本情況見表1。
(二)主要設備
身體成分測試儀、人體身高測試儀、電腦。
(三)研究方法
1.身高測量
讓測試者光腳站在儀器上,挺胸抬頭,測試儀器的直尺測試者的正中央矢狀面平行,在測試者頭部最高點至地面垂直接取數據。
2.體成分測試
受試者在測試之前不能劇烈運動,不喝水,不進食,必須脫掉鞋襪,取下身上的金屬物品,調好儀器,赤腳站立于儀器上,雙腳的前腳掌和后腳跟分別于儀器電流板接觸,五指靠攏,大拇指方向朝前,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然后自報年齡,開始測試,通過無痛電流對測試者全身部位的測試得出數據,然后統計分析。
3.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課題研究的需要,借助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收集、整理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為本課題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
二、測試結果與分析
(一)不同學院學生身高、體重的比較
表2所示為不同學院學生身高、體重測量結果(x±s),△體重=標準體重-實際體重。
通過研究數據和圖表表明,傳媒學院女生的標準體重、△體重和身高較高于數學學院女生,而實際體重卻低于數學學院女生,實驗表明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于傳媒學院女生對形體方面有較多的要求,身體鍛煉機會多、同時安排形體課也會影響學生的身體成分。數學學院學生在形體這方面沒有要求,學生身體鍛煉機會少,所以在身體形態方面形成差異。
體育學院男生身高和實際體重、標準體重都高于教育學院男生,實驗表明體育學院男生身高比教育學院男生高5.33cm,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5);體育學院男生實際體重比教育學院男生重6.08kg,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5)。體育學院男生標準體重比教育學院男生高3.73kg,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5);而教育學院男生△體重比體育學院男生△體重高1.53kg,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5);由于兩個學院之間專業性的不同所形成的身體形態差異。
(二)不同學院學生肥胖情況比較
教育學院男生脂肪總量比體育學院男生多0.91kg,表明蘭州城市學院體育學院男生比教育學院男生運動次數多。體育學院男生體質指數高于教育學院男生0.65,兩者都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5);體育學院男生比教育學院男生軀干脂肪高,但是兩個學院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教育學院男生腰臀比體育學院男生高0.013,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5);教育學院比體育學院男生體質百分比較高,但兩個學院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原因是由于體育學院和教育學院男生專業的差異性,體育學院男生運動次數多。這一結果說明體育運動能增加肌肉質量,可以減少脂肪百分比,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可以減少脂肪的積累。
(三)不同學院學生骨質情況比較
通過研究數據和圖表表明,蘭州城市學院傳媒學院女生的軀干骨質和骨質總量較低于數學學院女生,但兩者之間并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教育學院男生的軀干骨質比體育學院男生低0.16kg,比體育學院男生骨質總量低0.32kg,兩個指標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5)。這是由于兩個學院之間不同的專業性形成體育學院男生骨骼粗大、骨質總量較多的原因。
三、結論
通過本次研究蘭州城市學院數學學院和傳媒學院女生、教育學院和體育學院男生在所測的各項指標中,(P>0.05)兩個學院女生沒有很明顯的差異,傳媒學院女生除身高較高于數學學院女生外,數學學院女生的脂肪總量、軀干脂肪、體脂指數、腰臀比、體質百分比、軀干骨質、骨質總量、軀干肌肉、骨骼肌高于傳媒學院的女生。傳媒學院學生對形體方面有較多的要求,身體鍛煉機會多、同時會安排形體課也會影響學生的身體成分。數學學院學生在形體這方面沒有要求,學生身體鍛煉機會少。其次是由于學生不同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不應該因為減肥而去控制食物或一日兩食,使身體各成分及脂肪含量合理平衡,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忠民,張蘇,孫良吉等.運動對跟骨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5,9(3):441-443.
[2]楊錫讓,傅浩堅.運動生理學進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140-151.
[3]孫慶祝.體育測量與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3-94
[4]陳明達,于道忠.實用體質學[M].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344-345.
[5]蔡廣,沈勛章,梁佩珍,等.上海市青少年運動員身體成分發育特點探討[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5):578-579.
作者簡介:呂巧弟(1994—),女,漢族,主要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