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蔣自文 李翠香
【中圖分類號】R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02
自發性氣胸是一類臨床中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具體是指肺臟實質或臟層胸膜在沒有介入性或外源性因素的干預下發生破裂,導致氣體蓄積在腹膜腔內[1]。自發性氣胸在臨床上一般通過手術方式治療,本次研究就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和傳統小切口開胸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療效進行分析對比,現具體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收治的64例自發性氣胸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入選病例均來自2016年1月至12月,采取隨機抽簽的方式將所有患者平分為治療組(32例)與對照組(32例)。治療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20—61歲,平均年齡(40.7±3.9)歲。對照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20—64歲,平均年齡(41.2±4.1)歲。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處理,結果顯示P>0.05,提示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可進行組間對比。
1.2 方法 治療組患者采用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治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實施雙腔管氣管內插管,健側單肺通氣,指導患者取健側臥位并折刀體位以拉開術側肋間隙,行常規消毒鋪巾,之后在患側腋前線第3或4肋間作一長度約為3厘米左右的切口并以切口套保護,以此為觀察孔和操作孔。先放置胸腔鏡,觀察胸腔內情況,明確肺大泡的數目、位置、類型和肺表面粘連程度,再將手術器械置入其中,胸腔鏡一般放置在切口上方并保持相對位置固定以減少對操作器械的干擾,對胸腔內粘連組織行分離處理,將肺表面纖維素膜分離,在電灼切斷后處理粘連的纖維素。如患者肺大泡體積過大,則需在肺大泡中無血管處以電灼將大泡刺破,之后將肺大泡壁充分展開,使基底部充分暴露,采用國產威克腔鏡用1次性切割縫合器及組件切除肺大泡及其附近的一部分正常肺組織,在切緣噴涂生物蛋白膠,以防術后出現肺漏氣。在肺大泡切除后,往胸腔內注入生理鹽水,直至肺膨脹為止,并仔細檢查創面是否存在漏氣情況,如未發生漏氣則用吸引器將將胸腔內的液體吸出,采用干紗布對胸膜壁層進行摩擦及壁層肋骨表面束條狀燒灼,實施胸膜固定術。術后留置12#引流管1根于操作孔。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小切口開胸手術治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在患側腋中線第五肋間作一切口,進入腹腔后將粘連組織分離,之后依據具體情況進行切除或縫合處理。兩組患者在手術后均常規留置引流管,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傳統小切口開胸手術術后留置14#1根引流管于另開腋中線第7或第8肋間引流孔處。
1.3 評價標準
1.3.1 對比兩組患者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四項臨床指標。
1.3.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對實驗數據采用SPSS19.0進行錄入、處理和統計,組間對應的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統計對比采用卡方檢驗和t檢驗,顯著水平為95%,當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術中術后各項臨床指標對比
相比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組患者切口長度更小,術中出血量更少,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更短,且P<0.05,可見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療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3.1%)較對照組(18.8%)更低,P<0.05,可見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自發性氣胸的發病率較高,其發病人群以青少年為主,具體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自發性氣胸的致病因素一般與患者肺部基礎疾病相關,患者多見胸痛、呼吸困難、刺激性咳嗽、低血壓、四肢冰涼等癥狀,積氣量少的患者一般無需治療,其胸腔內積氣可在兩周內自行吸收,積氣量多的患者單用藥物治療無法取得滿意的效果,需實施手術治療。傳統的小切口開胸手術在臨床中應用較廣,有一定的療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手術創傷較大,術后恢復慢,并發癥多發,疾病復發率高[2]。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是一類新型的微創手術,相比于傳統的小切口開胸手術療效更佳,其手術切口小,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現代胸腔鏡的應用能增大手術視野,利于探查患者病情和手術操作,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且這一術式的應用可減少肺部感染、肺不張、肺漏氣等并發癥的發生,疾病復發率低[3]。本次研究顯示,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相比于傳統小切口開胸手術在治療自發性氣胸中具有更大的優勢,患者切口長度更小,術中出血量更少,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更短,并發癥發生率更低,且兩組對比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結果類似于楊學永等的研究結果[4]。
由上可見,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劉山, 王華兵. 胸腔鏡肺大泡結扎術與傳統開胸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臨床效果分析[J]. 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2015, 2(12):7-7.
張詠琴, 馬莉, 徐櫻,等. 單孔胸腔鏡肺大泡切除手術的配合與術中護理分析[J]. 大理學院學報, 2015, 14(10):82-83.
楊海濤, 王振元. 老年患者胸腔鏡輔助胸部小切口肺大泡切除術60例體會[J].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44):150-151.
楊學永, 王振國, 王韜淵,等. 胸腔鏡輔助腋下小切口和傳統開胸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臨床分析[J]. 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 2013, 22(5):37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