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研究MDT模式下肝癌臨床教學應用CBL教學法的效果。筆者選取了60名在我院學習肝癌臨床知識的臨床醫學專業實習學生為研究對象,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參照組采用LBL教學法,研究組采用MDT聯合CBL教學法,將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對比,并比較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
關鍵詞:肝癌;臨床教學;MDT模式;CBL教學法;LBL教學法
MDT為多學科合作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專科醫生通過研討和評定某種疾病,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1]。本研究將實習生分為兩組,在研究組的肝癌臨床教學中采用MDT聯合CBL(Case-Based Learning)的教學法,而參照組則采用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學法,并對兩種教學法的實施效果進行比較與分析。
一、資料與方法
(一)資料
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為2017年3月~2017年9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肝癌臨床實習的60名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將學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30人。研究組中女性17人,男性13人;平均年齡為23.15±1.62歲;以往學習成績均在及格及以上。參照組平均年齡為23.21±1.54歲;男性14人,女性16人;既往學習成績均無不及格情況。由我院經驗豐富、資歷高的2名腫瘤科主治醫師分別擔任兩組實習生的臨床帶教導師。兩組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展開對比研究。
(二)方法
研究組:實施MDT聯合CBL教學法,具體如下:①導師從所帶的實習生中選一名各方面能力均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讓組長在臨床教學前7天向其他學員發病例資料,導師要求學生根據病例資料進行檢查、病理分析、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②導師引導學生自行查閱相關資料,并展開小組討論。肝膽外科、影像科以及腫瘤內科的醫師(各一名)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學生根據研究、分析、討論提出診療意見,并說明緣由。③在實習生討論結束后,3名醫師分別從專業角度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答疑以及歸納總結,之后由實習生導師進行綜合性評價。
參照組:實施LBL教學法,即選定病例后,帶教導師對實習生進行肝癌相關診斷、治療、預防知識的課堂講授。讓學生分組就病例進行分析和討論,之后導師答疑、總結和評價。
(三)觀察指標
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察,包括比較學生的理論知識考試成績以及病例分析成績,各50分,分數越高越好。對比兩組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分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以基本滿意率和非常滿意率之和為滿意度[2]。
(四)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本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學習成績比較
研究組與參照組的理論成績之間的差異較小,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的病例分析成績高于參照組,P<0.05,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二)教學效果滿意度比較
參照組30名實習生中,14人對教學效果非常滿意,10人基本滿意,6人不滿意,總滿意度為80.00%(24/30);而研究組中,9人基本滿意,20人非常滿意,不滿意人數僅為1人,滿意度為96.67%(29/30);兩組相比,x2=4.04,P=0.04,兩組的滿意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討論
LBL教學法以教師為教學主體,注重理論知識的課堂灌輸式教學,屬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學生對導師的依賴性較強,且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弱,在肝癌臨床教學中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本研究在研究組中應用的CBL教學法是以案例研究和分析為基礎的教學法,導師帶領實習生在床旁查看患者,了解患者的病史,并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實習生認真觀察和學習導師與患者接觸的過程[4]。在MDT模式下進行討論,深化學生對肝癌診療方法的認識。本次研究中,參照組的病例分析成績(38.18±1.25分)低于研究組(42.23±2.37分),且學生的教學效果滿意度(80.00%)也低于研究組(96.67%),P<0.05;此外,本次研究的結果與相關研究結果存在相似之處,由此可見MDT聯合CBL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將MDT聯合CBL教學法應用于肝癌的臨床教學中,學生對病例的分析能力較高,且學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較高,教學效果較為理想,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陸新元,叢文銘.《原發性肝癌規范化病理診斷指南》的教學探索[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0):49-51.
[2]常中飛,馬新,宋麗麗等.案例教學方法在原發性肝癌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2016,4(2):105-108.
[3]王悅華,鄭亞民,江華等.基于臨床決策思維模式的PBL與CBL相結合的教學課程設計[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7,16(7):702-705.
[4]徐春艷,錢紅,陳玲等.思維導圖教學法在護生對肝癌術后并發癥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7,15(22):2689-2692.
作者簡介:裴娜(1983—),女,漢族,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