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02
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死亡率均較高,隨著人口老齡化形勢的加劇,使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數量逐年劇增;而在臨床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同時,選擇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改善預后是現代社會服務的需求。臨床上除采用對癥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以外,還應加強對患者的臨床護理,以期提升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質量。本文選取某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間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常規組護理與舒適組干預護理,對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效果進行探討: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某院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間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分為常規組護理與舒適組干預護理。每組均34例。常規組患者中,男性占18例,女性占16例;患者年齡在60~79歲;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舒適組患者中,男性占19例,女性占15例;患者年齡在61~78歲;舒適組行舒適護理干預。
1.2 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規對癥治療,同時給予常規組常規護理,包括病情監測、健康教育以及出院指導等;舒適組則在常規組基礎上聯合舒適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如下:(1)體位舒適護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需臥床休養,這樣不僅能夠降低機體的耗氧量,而且還能增加腎臟的供血;因此,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選擇正確的體位,如保持半坐臥位;此外,護理人員也可根據患者實際病情,調整床頭高度,最大限度讓患者舒服。(2)輸液時的舒適護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進行輸液治療時,其對輸液速度和輸液的量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輸液,以免輸液的速度過快而增加患者負荷。此外,護理人員還應做好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囑患者不得自行調節輸液的速度。(3)對患者心理的舒適護理: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程較長,且極易反復發作,患者極易出現焦慮、煩躁、絕望等不良心理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用溫和、通俗的語言疏導患者,告知患者疾病發病的原因以及負面心理情緒對病情的影響等,進而緩解或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同時,護理人員還可通過為患者營造舒適、輕松的病房環境,進而讓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此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記憶力、各機體功能開始減弱,因此,護理人員在進行心理護理時還應更耐心、細致,重視與患者的交流,進一步強化其心理安撫的程度,讓患者能夠感覺到安全。(4)給予患者生活上的舒適護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水腫、氣喘等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患者生活上的舒適護理,如保持患者皮膚的清潔,給予患者高熱量、低糖或低脂等清淡的飲食。此外,護理人員還應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指導,進而提升患者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但在運動時,應把握好運動的量,以防運動過量,增加心臟的負擔。(5)飲食干預: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多食富含纖維素、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等飲食,并囑患者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進而減輕患者心肌功能的負擔。此外,護理人員還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患者個性化的飲食,如囑患者多食瘦肉、香蕉等食物補充患者體內的鉀元素。
1.3 統計方法。本次研究數據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檢驗,當P<0.05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心功能變化情況。護理前,兩組LVED、LVEF以及6min步行距離比較無明顯差異;護理后,舒適組的下降、上升程度優于常規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后患者的總滿意度。護理后,舒適組滿意18例、較滿意13例、不滿意3例,總滿意度為91.18%;常規組滿意14例、較滿意12例、不滿意8例,總滿意度為76.47%,舒適組總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 兩組護理后的生存質量。護理后,舒適組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精神狀態、精力及心理健康等評分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舒適護理干預是在以患者為中心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環境、體位、吸氧、輸液以及心理等方面的舒適護理,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而且還能使患者身心得到滿足,進一步保證了護理的質量。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齡偏大,且有長期受病痛折磨;加之,心力衰竭的病程周期長,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時也給患者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在開展舒適護理干預的同時,還應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引導患者走出孤獨感,進而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該研究中,采用舒適護理干預的舒適組,其護理后LVED明顯下降、LVEF以及6 min步行距離明顯上升,且下降與上升程度優于常規組(P<0.05);由此可以說明,舒適護理干預對于提升治療的效果、改善預后至關重要。
隨著醫療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常規的僅施行病情監測、健康教育以及出院指導等護理措施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服務的需求。而舒適護理干預的出現,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患者生理、心理,乃至社會方面的需求,進而使患者主動、自覺的投入到治療及護理中。其對于改善護患關系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趙金梅.舒適護理對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4)
張小蘭.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7(23)
周瑜利等.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觀察與體會[J].吉林醫學,2014(12)
黃灝梓.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