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艷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01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82例ICU行呼吸機治療患者臨床資料,男42例,女40例,年齡為42-76歲,平均(51.2±4.3)歲,有21例中晚期肺癌,20例重癥肺炎,23例COPD,18例外科手術患者,納人對象均采用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經統計學分析,組間患者其年齡結構、性別比例等基本資料對比后,P值在0.05以上。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為常規護理,觀察組為循證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確定循證護理的問題:根據患者病情發展情況及VAP的發生,探究導致VAP發生的高危風險因素進行總結和歸納。
1.2.2 尋找循證支持的方案:針對循證問題組織相關醫護人員組建詢證問題研究討論小組,借鑒大量相關國內外文獻資料并結合交流臨床實踐經驗,對循證問題進行科學評估,最終確立合理、科學的護理循證方案并實施。
1.2.3 循證護理方案的具體實施:(1)體位護理:目的是防止誤吸和反流。通過循證問題分析發現患者誤吸或是反流均會造成細菌在咽喉部的定植,也是繼發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有效的體位配合能降低VAP發生的風險。因此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采取半臥坐位,將床頭墊高30°左右以降低誤吸和反流造成的口咽部細菌的定植。另外可采取營養泵支持治療以減少因鼻飼等易引發的反流、誤吸等風險。(2)加強呼吸道管理:查循證醫學可知,加強人工氣道的濕化、溫化等可保持呼吸道濕潤通常,有利于痰液咳出,降低VAP發生。護理措施為可根據患者痰液性質選擇化痰藥物加入到無菌蒸餾水起到治療和濕化起到的作用,注意為防止氣道耐藥菌形成,一般不主張應用抗生素。對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采用生理鹽水或2%碳酸氫鈉在吸痰前抽吸2-5ml對氣道進行沖洗,需在患者吸氣時進行,注入后需配合胸部拍打,以便更好的使沖洗液和粘稠液體混合震動后吸出,若出現痰液太過粘稠可進行間斷反復沖洗。(3)加強口腔護理:通過分析循證問題發現,在行呼吸機治療24h發生的VAP其中約88%患者的吸氣管路寄存有來自口腔定植的細菌,隨著侵入操作進行進入下呼吸道引發肺部感染[2]。因此在建立人工氣道前需加強對患者口鼻腔的清潔處理,并在插管后需定期清潔口腔,可選用適當PH值棉球擦拭,對于長期需呼吸機治療者,應每周對患者口腔分泌物進行細菌檢查,如有異常及時處理。(4)合適的機械通氣時間:查循證資料可知,采用呼吸機治療者隨著通氣時間增加發生VAP風險也提高,風險度每天可提高1%-3%。因此需做到早治療、早撤離和早拔管原則。護理人員需在治療期間注意患者痰液的充分引流和氣道通暢的保持,若出現感染兆頭需及時拔管行無創通氣以降低VAP發生。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期間發生VAP的例數,統計比較兩組VAP發生率。另外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及治療后死亡率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行檢驗。假設a=0.05,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統計兩組在護理嘔ICU患者VAP發生率并觀察兩組護理后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及死亡例數情況。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國內外對VAP的研究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并做了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有效的干預呼吸機的治療包括氣道濕化的方法、加強口腔護理、治療時體位的選擇及通氣時間適當等對預防VAP均有不同程度作用。近來部分學者也提出集束化護理,但長期實踐發現呼吸機治療后發生VAP的幾率仍較高。本研究中對循證護理在ICU行呼吸機治療中預防VAP發生的效果作了相關報道。
循證護理對VAP的預防作用前提是收集了大量有關預防VAP的資料文獻作為科學護理依據,通過對資料的整理增加對VAP的認知,也更詳細掌握了對VAP發生預防的重要性,并結合已有的護理經驗,作為制定護理計劃的科學論據。其次有科學護理依據為基礎,使護理工作有證可循,有據可依,護理工作更加嚴謹和科學,在預防VAP護理中操作更加規范,更好的提高護理效果。
本研究結果:經積極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發生VAP的幾率較低,與對照組結果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通氣治療和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效果也均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治療轉歸死亡率也有所降低,P<0.05.這表明在臨床ICU患者應用呼吸機治療時采取循證護理以預防VAP的發生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預防和治療指南(2013)[J].中華內科雜志,2013,52(6):524-543.
王輝,韓芳,李茜.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及預防對策[J].中華醫學感染學雜志,2014,23(01):110-1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