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波
【中圖分類號】R81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02
顱內動脈瘤者臨床癥狀不明顯,僅部分患者會出現頭痛、眩暈、惡心等癥狀,故一般情況難以察覺,多數者在瘤體擴大,腦局部缺血時顯現,由于瘤體多數位于蛛網膜下腔,因此瘤體破裂出血易引發腦水腫、腦積水、腦梗死等嚴重并發癥,進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早期有效診斷對后期臨床治療以及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義,其中DSA檢查為臨床顱內動脈瘤診斷的金標準,但鑒于此項檢查具有侵入性,對人體有一定損傷,且操作復雜、費用高,無法在臨床廣泛使用[2]。近幾年臨床發現CTA檢查不僅檢查準確度高,且具有無創、可重復等優點,故有學者提出以CTA用于顱內動脈瘤檢查。本文觀察2015.3~2017.5期間疑似顱內動脈瘤的51例患者以不同檢查方式檢查,其診斷結果差異,見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3~2017.5期間我院收治的疑似顱內動脈瘤的51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23例,患病時間4個月~3年,平均時間(8.0±1.6)個月,發病時間3小時~2天,平均時間(14.8±2.5)小時,臨床癥狀:胃腸出血8例、嘔吐23例、呼吸困難9例、意識障礙6例、昏迷5例。
1.2 方法 CTA:患者取仰臥位,略彎上肢,先做全腦平掃,在確定檢查范圍后采用64層螺旋CT(GE)對患者進行CTA檢查,參數:電壓120kV,DFOV25cm矩陣512×512,電流250mA,準直參數32×0.625mm,旋轉一圈0.4s,以雙管高壓注射器注入對比劑碘海醇,注射20s后開始掃描,并進行圖像重建。DSA:患者注入對比劑碘海醇,行股動脈插管使用數字血管造影機(型號:angelstarplus 1000)先行常規正、側位血管造影,必要時可行攝斜位,后對椎動脈及兩側頸動脈行3D- DSA檢查,其中椎動脈用量10ml,流速2ml/s,頸動脈用量15ml,流速3ml/s,行DSA。
觀察內容包括瘤頸寬度,瘤體大小、個數、位置,與周圍組織結構關系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不同檢查方式顱內動脈瘤檢查情況,分析CTA用于疾病診斷的臨床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19.0系統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所有統計學分析結果,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最終診療結果 51例疑似顱內動脈瘤者經手術確診45例,非顱內動脈瘤者6例,手術共檢出56個動脈瘤,其中36例患者有1個瘤,2例患者有3個瘤,7例患者有2個瘤。
2.1 不同檢查方式檢出情況 CTA瘤體檢出率為98.2%,DSA為94.6%,檢出率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臨床檢查價值 CTA檢查靈敏度、陰性預測值、特異性較DSA檢查高,P<0.05,陽性預測值上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顱內動脈瘤是臨床上具有高發病率、致死率、致殘率的腦血管疾病,發病部位多在顱內動脈交叉處,臨床癥狀以頭痛、腦鳴、癲癇等為主,若不及時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故早期有效診斷,對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義[3]。
本次顱內動脈瘤診斷,DSA瘤體檢出率為98.2%,檢查陽性預測值97.8%、靈敏度97.8%,結果表明DSA用于顱內動脈瘤診斷準確性好,其能清楚顯示患者大腦血管(頸內動脈、顱內大血管等)情況,定位、定性診斷動脈瘤,測定動脈血流量[4]。但其具有一定創傷性,功能性障礙者慎用,檢查過程中易造成瘤體破裂,臨床患者接受性低,故不適用早期篩查。本次檢查中CTA瘤體檢出率為94.6%,陽性預測值為作為95.2%,結果表明CTA可用于疾病早期診斷。通過掃描、三維重建CTA能清晰顯示患者血管細節,利于判斷動脈瘤是否存在,同時CTA能獲得瘤體形態及其與周圍血管的關系,顯示瘤栓血管結構、鈣化情況,為后期手術治療提高有效信息[5]。同時CTA操作簡便,是一種無創檢查方式,可用于顱內動脈瘤早期篩查診斷。
綜上所述,CTV用于顱內動脈瘤檢查陽性預測值高,對瘤體檢出率高,臨床可用于早期篩查診斷以及DSA不適用者檢查。
參考文獻
王洪生,趙佩林,王長卿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與3D-DSA在顱內動脈瘤診斷中的對比研究[J].河北醫藥,2012,34(11):1613-1615.
申敬順,袁玉新,楊志強等.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顱內破裂動脈瘤CT血管造影特點[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10):1032-1035.
葉賢旺,黃求理,林元為等.顱內動脈瘤心動周期內搏動與破裂相關性的320排CT血管造影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4,30(1):46-49.
費軍,張朝利,劉軍華等.雙能量CT血管造影在自發性顱內出血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10):1039-1040.
趙立輝,左玉強,魏曉玲等.對比分析CTA與DSA在診斷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中的價值[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5,36(9):1085-1087,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