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英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01
糖尿病為病情危重的慢性疾病,其發病因素與患者機體內環境、生活習慣具有關聯,伴隨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其發病率不斷提高[1]。相關研究表明,其機體內生化指標對于病情具有顯著的影響[2],本研究為對糖尿病診斷中生物化學檢驗的臨床應用的價值進行探討,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2016.02~2017.01)期間,為研究組,另選取6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對照組1,60例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2,具體如下:
研究組——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范圍上限值:68歲,下限值38歲,年齡平均值(52.38±7.96)歲;病程范圍上限值:12年,下限值1年,病程平均值(6.85±1.31)年。
對照組1——男性患者:女性患者=38:22,年齡范圍上限值:66歲,下限值37歲,年齡平均值(51.99±7.79)歲;病程范圍上限值:11年,下限值1年,病程平均值(6.63±1.28)年。
對照組2——男、女性占比各為40、20例;年齡范圍上限值:67歲,下限值37歲,年齡平均值(50.85±7.77)歲。
對比3組體檢者的各項資料數據除病情外差別較小(P值大于0.05),由于其對比性不強,則3組可以實施比對研究。
1.2 方法 對3組體檢者的生理指標進行觀察,于體檢者的空腹狀態下進行靜脈血的抽取,在抽取、檢驗前叮囑體檢者禁止飲食10h以上,可攝入水分,抽取靜脈血樣本為3ml,采取型號為BS-200型的生化分析儀,由深圳邁瑞公司提供,測定血樣本的葡萄糖水平,隨后將75g脫水葡萄糖加入300ml飲用水中,要求患者5分鐘內飲盡,于2h后測定血糖值;其HbAlc檢測[3-4],維持空腹狀態,行EDAT二鉀負壓管采集靜脈血,3ml為采集劑量,行型號為AU5800型生化分析儀檢測,并行免疫比濁法檢測。
1.3 觀察指標
觀察3組體檢人員經生化檢測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3組體檢人員經生化檢測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計量數據,并用t值檢驗,在用SPSS20.0軟件核對后,當3組體檢人員經生化檢測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有差別時,用P<0.05表示。
2 結果
對照組1糖尿病患者經檢測的空腹血糖為(8.02±1.31)mmol/L,餐后2h血糖為(11.11±1.28)mmol/L,HbAlc為(9.68±0.67)%,均高于其他2組,P<0.05。如表1:
3 討論
糖尿病為具有高發病率的代謝性慢性疾病,其發病因素與患者的飲食結構、生活水平具有密切關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患者的血糖得不到及時的控制將致使嚴重心腦血管、腎臟及神經疾病產生,故在臨床中對于糖尿病的血糖水平進行控制尤為重要[5]。
空腹血糖升高,其高于正常范圍值,可導致機體內水分降低,促使滲透壓升高,故患者易出現口渴、口干等表現,另一方面,胰島素分泌較少,使得葡萄糖不得吸收充分,使得蛋白質、脂肪消耗,促使體重降低。糖化血紅蛋白為臨床中判定血糖控制優劣的有效指標。本文研究數據顯示,對照組1糖尿病患者經檢測的空腹血糖為(8.02±1.31)mmol/L,餐后2h血糖為(11.11±1.28)mmol/L,HbAlc為(9.68±0.67)%,均高于其他2組,P<0.05,表明糖尿病患者與健康人群的血糖相關指標具有顯著的差異,且糖尿病腎病組,其已出現糖尿病并發癥的患者,其血糖相關指標均較單純糖尿病患者的各項數值更高,亦提示了血糖指標可作為判定糖尿病進展程度的指標之一。趙劍剛學者[6]亦在《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其臨床價值研究》一文中表明,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值等生化檢驗指標在糖尿病患者、健康人群中具有顯著差異,與本文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對糖尿病診斷采取生化檢驗的效果顯著,不僅可鑒別糖尿病患者,還可作為判定糖尿病嚴重程度的依據,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王霞.糖尿病患者應用常規生化檢驗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6):93-94.
蔡敏.生化檢查及尿蛋白五項檢查在老年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臨床研究,2017,25(2):56-57.
王德芝.臨床糖尿病診斷中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的價值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7):90-91.
唐雪菲.實施醫院-社區-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及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6):80-82.
徐正挺.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5,15(40):136-136.
趙劍剛.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其臨床價值研究[J].當代醫學,2017,23(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