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東
【中圖分類號】R2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02
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炎癥期患者多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開腹手術為常用的治療方法。隨著現代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腹腔鏡技術逐漸在手術治療中得到推廣應用,且逐步取代了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方式。為了全面了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結石性膽囊炎患者急癥炎癥期應用的價值,文章將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于本院實施手術治療的60例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炎癥期患者視為分析對象,按照患者所選擇的手術治療方式納入腹腔鏡組與開腹組,比較不同手術治療方式下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現總結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月到2017年10月于本院實施手術治療的60例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炎癥期患者視為分析對象,按照患者所選擇的手術治療方式納入腹腔鏡組與開腹組(n=30)。開腹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4:16,患者年齡在24歲到75歲之間,年齡均數為(46.71±3.23)歲。腹腔鏡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3:17,患者年齡在23歲到75歲之間,年齡均數為(46.34±3.76)歲。組間各項數值資料比較無顯著區別,可以實施分組討論(p>0.05)。
1.2 方法
術前糾正水電解質平衡,抗感染治療等,開腹組應用開腹手術治療方式,全身麻醉,右側肋緣下斜切口切除膽囊[1]。腹腔鏡組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頭高腳低左斜體位,4孔法手術[2]。建立氣腹,腹腔鏡全面了解患者腹腔情況。吸引器頭或電凝頭推撥法分離粘連,膽囊三角區解剖[3]。夾閉膽囊管與膽囊血管后,切除膽囊。術后放置引流管。
1.3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以及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實施數據處理,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應用卡方與t值予以檢驗,差異性比較應用p值予以評價,p<0.05則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腹腔鏡組與開腹組患者的手術指征對比
相較于開腹組患者,腹腔鏡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均相對較低,數值比較具有明顯區別(p<0.05)。詳見表1
2.2 腹腔鏡組與開腹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腹腔鏡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33%,開腹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結石性膽囊炎為臨床治療中常見的疾病,主要是因為結石阻塞膽囊管所致[4]。常規治療中多采用開腹膽囊切除術,但是手術期間切口較大,會增加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延長患者術后住院時間,且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高。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結石性膽囊炎具有手術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較少以及術后恢復速度較快等優勢。手術治療期間需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流程,在明確了解患者手術治療禁忌癥的基礎上,開展手術治療活動。如果術中遇到問題難以克服,則需要轉變為開腹手術治療方法。
基于數據比較的結果來看,相較于開腹組患者,腹腔鏡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均相對較低,數值比較證實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應用價值,能夠充分彰顯微創治療的價值。同時,治療后腹腔鏡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33%,開腹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數據比較的結果也證實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治療安全性特點突出,與張輔江[5]等參考文獻研究結果相符。
綜合上述內容,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炎癥期患者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較少,并發癥發生率較低,且能夠縮短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建議廣泛應用到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炎癥期患者治療期間。
參考文獻
袁超,朱桂祥.膽囊穿刺持續帶管并擇期腹腔鏡膽囊切除治療高齡患者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3):125-126.
王海生.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炎癥期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06):59-60.
吳健,夏灝.傳統開腹與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后患者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發生的比較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21):111.
張水發,詹國清,梅衛國.膽囊結石并發急性水腫性胰腺炎早期腹腔鏡手術治療:附59例報告[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1(03):363-364.
張輔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治療108例患者的臨床分析[J].北方藥學,2012,9(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