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背景
(一)社會需求
在這個經濟和信息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英語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這種形勢下,英語已經成為現代人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由于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在12歲之前,所以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學習英語從娃娃抓起。社會上各種英語培訓機構層出不窮,相當一部分城市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開設了英語課。然而,當前幼兒園和小學英語教師的數量遠不能滿足學前英語師資的需求。
(二)學生的學習現狀
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部分英語基礎比較薄弱,進入學校之后更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了專業課的學習和訓練上。英語作為一門公共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對于大部分的學生來說,只要能考及格,能順利畢業就可以了。大專畢業之后,很多學生就再也不主動學習英語了。
畢業以后,學生基本上都是去各類幼兒園和早教機構,而這些單位往往更看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而不重視學生的英語水平。這也是造成在校學生不重視英語學習的重要原因。而一旦這些用人單位有雙語教學等任務時,我們的學生由于自身英語綜合能力的欠缺,很少有學生敢于接受任務,這也嚴重制約了學生就業之后的發展空間。
二、現行課程設置的問題
(一)教材缺乏專業特色
當前很多幼師類學校所采用的英語教材普遍在內容、應用性和實用性等方面忽略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認知特點,并且對于學時短、基礎欠佳的學生來說,要完成學習目標非常困難。而通過學習這些教材達到對將來的實踐工作有所幫助這一目標更是難以實現。造成教學和實踐相脫節,學生不能學以致用。
(二)課程體系不合理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英語作為一門公共課,只是通過綜合英語課程體現出來的,沒有聽說、語音、口語等課程。這樣造成了很多學生幾年英語課上下來,依然存在語音不標準、書寫不規范、口語不地道等各種問題。這些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很可能會成為學齡前孩子的英語啟蒙老師,這些問題的影響不容小覷。
三、進行課程設置改革的幾個原則
(一)注意教材的適用性
教材在學生學習中的導向性是毋庸置疑的。一本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教材應該有趣味性,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應該難易適中,考慮到生源的復雜性,難易適中的教材才能保證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又讓基礎差的學生跟得上,不喪失英語學習的信心;還有,教材的選擇要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特色和需求,比如在聽說材料中有以幼兒園教育為情境的日常用語,使學生的專業特色得到充分彰顯。
(二)加強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
首先,要糾正學生的發音,加強語音語調的練習。幼兒英語教師發音的標準性和正確性應該是學前教育專業英語學科任課教師的首要任務。尤其是面對剛入學的新生,要反復強調語音的重要性,并且在課堂上和課后加強練習。比如,可以利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性格開朗大方的特點要求他們進行對話表演、講故事等形式的操練。這樣既能及時發現、糾正問題,又能鍛煉學生的膽量,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此外,要讓學生明白,不能因為學齡前兒童學習的知識淺顯而放松自己對英語學習的要求。幼兒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一些基本詞匯、日常用語等,從而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這樣反而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因為教師必須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再充分發揮創造性才能對教學材料進行文本再造,使其成為兒童更易接受的內容。所以教師應經常提醒學生不能懈怠,不能放松對于英語語法、閱讀等方面知識的學習。
(三)利用課堂強化實踐鍛煉
由于學生在校接觸英語的時間有限,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鍛煉學生的英語教學技能,幫助學生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水平。
教師可在課堂上采用模擬教學的形式,指導學生如何備課,如何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選擇教學方式,以及如何更好地呈現教學流程。然后用教師點評和學生互評的方式,對學生書寫規范、語音標準、課件制作、課堂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平時所學的學前教育、學前心理等一系列基礎課程當中的理論依據,讓點評更加有理有據。這樣既能鞏固平時所學的理論知識。又能真正實現理論指導實踐,使教學更加科學、高效。
另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來為自己的教學加分。比如學生可以利用美術特長,以簡筆畫和自制教具等方式來輔助教學,或者利用舞蹈和體操的優勢給教學內容配上簡單易學的肢體動作,讓教學對象更容易被吸引,課堂氣氛更加輕松愉悅。
最后,教師還可以組織一系列的活動,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比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故事比賽、英語短劇表演等。
總之,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應該把理論講授和實踐鍛煉相結合,以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情況為基礎,有計劃、分階段地進行。積極進行學前教育專業英語課堂改革必然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學科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孟艷,徐州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