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晨芳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01
前言:在臨床當中,進展性腦梗死(腦梗死分型的一種)的主要特征為發病迅速、致殘率高等[1]。本文當中,對本院2016年到2017年這段時間當中收治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實施分析和總結,探索適宜的方案對進展性腦梗死患者治療(本研究方式為:分組,一組使用阿司匹林,另一組再增添氯吡格雷實施聯合治療),見正文展示。
1 資料、方法
1.1 資料 選取本院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96例,所選時間區間是2016.5.1日~2017.5.1日,將此階段的96例患者作為試驗對象。96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單雙號編號分組,分為觀察組48例、對照組48例。
觀察組——性別方面對比,男:女=28:20例;年齡方面統計,上限:66歲,下限43歲,平均值(54.72±3.57)歲。
對照組——性別方面對比,男:女=26:22例;年齡方面統計,上限:65歲,下限46歲,平均值(54.59±3.62)歲。
在使用SPSS20.0軟件處理后,對比2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的上述各資料,其數據經過統計核算表示對比微弱,2組情況旗鼓相當,說明P值>0.05,由此2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可以進行比對試驗。
1.2 方法 阿司匹林——對照組。本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用藥頻率為:一天1次,用藥劑量為:100.00mg,用藥的方式為: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方案——觀察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的前者用藥措施同上,后者用藥頻率為:24小時服用一次,用藥劑量為:75.00mg,用藥的方式為:口服。
共計的2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治療時長:4個療程(1療程7天)。
1.3 觀察指標 測評2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分值。
1.4 統計學處理 用均數±標準差的方式,反映2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分值的均值——t值檢驗,經過SPSS 22.0版本核算后,若上述各項指標中,2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的結果對比強烈時,則表達為P<0.05。
2 結果
觀察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在治療后,其神經缺損功能數據由治療前數據(20.17±3.59)分降低至(7.29±2.7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14.62±2.01)分,P值<0.05。如表1:
3 討論
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癥狀包括頭暈、認知功能障礙、吞咽障礙、失語、偏癱等[2],這無疑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3]。本文當中,為了有效的改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的疾病危害,保證臨床上患者的神經狀況,采取分組對照的方式,對2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實施不同的方案治療,其中一組使用阿司匹林,另外一組在阿司匹林治療的基礎上再聯合使用氯吡格雷,得出后者的效果更加理想。
阿司匹林(血小板抑制劑)用于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疾病的主要作用機理為抑制患者機體當中的血小板的凝聚-釋放[4],良好的降低機體當中血栓素A2的生成概率,從而達到治療效果。氯吡格雷的活性代謝產物能夠和機體當中血小板的ADP受體良好的結合,使其介導蛋白復合物活化,并且能夠對血小板凝聚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5]。
在上述2種藥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雙抗治療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能夠通過不同的藥物機制治療,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狀況,最終良好控制病情[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在采取阿司匹林的基礎上,聯合氯吡格雷的方案進行治療后,其神經缺損功能分值(7.29±2.71)分,體現為低于僅使用阿司匹林方式的對照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分值,本組治療后數據為(14.62±2.01)分,P值<0.05。
總而言之,在臨床上給予進展性腦梗死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雙抗方案治療,其能夠明顯的改善患者的神經缺損癥狀。
參考文獻:
仇晨峰,馮學問,吳偉林等.丁苯酞注射液聯合阿司匹林片和氯吡格雷片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22):2035-2038.
李顯寧,田小平.阿司匹林聯合西洛他唑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6):1747-1748,1749.
廉全榮,趙高峰.大劑量阿司匹林聯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療進展性腦梗死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2):293.
王特,孫新剛,劉運海等.早期巴曲酶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老年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3):5270-5271.
林瑞聲,吳承龍.丁苯酞軟膠囊聯合氯吡格雷片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20):1831-1833.
徐佳亮,藺慕會,王昆等.尤瑞克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7,34(7):64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