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敬祥
【中圖分類號】R5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01
消化內科門診中,胃食管反流病屬于常見疾病,極易造成胃腸道功能障礙,滋生內容物反流現象,對食管與其黏膜帶來不同程度損傷。在對胃食管反流病進行檢查時,主要是以內鏡設備為主,根據檢查結果判斷患者疾病,若是出現食管黏膜損傷,即可通過內鏡進行具體呈現[1]。在此基礎上,本文選擇我院消化內科門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6例,主要對其臨床治療進行詳細分析,具體研究過程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消化內科門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6例,時間為2015年9月-2017年9月,將其隨機分為A組與B組,每組患者18例。全部患者均進行超聲和內鏡檢查,且被確診胃食管反流病,并未出現嚴重心、腎等嚴重疾病。在A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齡31-77歲,平均(54±23)歲。B組患者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齡30-77歲,平均(53.5±23.5)歲。對A組和B組患者進行臨床資料的對比時,其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A組患者進行治療時,其主要為奧美拉唑(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3815,生產企業: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每日1-2次,以早晚各1次,每次1-3片,持續進行4-8周治療[2]。B組患者采取雷尼替丁(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2020943,生產廠家:長春海外制藥集團有限公司,規格0.15g)治療,每日2次,每次服用1粒,持續4-8治療[3]。
1.3 療效標準 患者完成臨床治療后,對其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進行觀察療效評估標準:無效,患者完成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未出現任何變化,甚至發生并且加重情況;有效,經臨床治療后,各項癥狀和體征得到顯著改善,在進行胃鏡檢查后,患者食管潰瘍明顯改善;顯效,完成整個臨床治療,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消失,胃鏡檢查沒有出現食管潰瘍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將研究數據錄入SPSS 20.0統計學軟件,以便于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通過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則用率表示,分別對其進行t和的檢驗,P<0.05時,表明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臨床療效 2組患者進行分別治療后,A組治療有效率為94.4%,B組治療有效率為85.7%,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患者不良反應 患者進行不良反應對比時,A組不良反應發病率為11.1%,較低于B組發病率22.2%,當兩組患者停藥之后,其癥狀均消失,在組間數據對比發現,其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指:患者存在胃部和十二指腸出現內容物的反流時,一旦流至食管會隨之引發潰瘍等癥狀[4]。通常情況,患者食管下括約肌張力提升,會導致食管內壓超過胃內壓,不會發生反流情況;如果食管下括約肌張力下降,膈肌腳與食管韌帶出現發育異常,造成食管內壓的不斷下降,在比胃內壓較低時,可能會發生胃食管反流。除此之外,幽門括約肌功能尚未完全時,胃液和胰液等會同時反流至食管內,對食管黏膜造成損傷,從而發生胃食管反流。因此,以人體組成狀況來講,胃食管反流屬于食管炎主要發病原因,在消化內科門診進行疾病治療時,主要是將胃酸藥物的抑制作為重點,從而達到預期治療效果[5]。
根據此次研究得出,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對其中18例患者進行奧美拉唑治療后,其有效率為94.4%,不良反應發病率為11.1%。雷尼替丁組治療時,臨床總有效率為85.7%,不良反應發病率為22.2%,充分說明奧美拉唑的治療效果比雷尼替丁理想,不僅能夠對胃酸分泌進行有效阻斷,而且還能降低胃液內胃酸量,以實現臨床療效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消化內科門診進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療時,對其進行奧美拉唑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同時降低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可以對此種治療方法進行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童登海,王強.消化內科門診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分析[J].醫藥衛生:全文版,2015,28(51):00117-00117.
艾萍.消化內科門診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51):271-272.
征桂艦.消化內科門診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分析[J].藥物與人,2014,7(8):263-263.
陳永永.消化內科門診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7(7):186-187.
羊國成.消化內科門診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3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