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信喻
【中圖分類號】R2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的一種,其具有創傷小、手術操作簡單以及術中出血量少等特點。但對于婦科手術來說,手術治療始終具有創傷性,在術后很容易導致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必須要采取切實有效的護理干預,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手術治療的效果[1]。本次研究了80例行腹腔鏡手術患者,分析了手術室護理路徑在婦科腹腔鏡手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了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100例80例行腹腔鏡手術患者,且在研究當中依據隨機數字法的分組原則將其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40例患者,患者年齡21~67歲,平均(43.36±7.23)歲;40例實驗組患者中,年齡在22~68歲,平均為(44.6±6.64)歲;對照組基本資料與實驗組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詳細告知患者手術的相關事項,在手術過程中指導患者調整體位,并配合醫師進行手術。
實驗組采用手術室護理路徑:(1)在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指導有針對性的護理路徑計劃;在患者入院的第一天起,幫助患者辦理入院手續,并詳細告知疾病的相關事項,以及手術治療的具體措施;(2)幫助患者完成常規術前檢查,并讓其在術前12h內禁食,術前4h內禁水;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幫助患者緩解自身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3)在手術過程中,行常規消毒,根據患者的要求條件關源,嚴密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并配合醫師進行工作;在手術結束后,立刻告知患者家屬手術結果,并在患者術后8h可以讓其補充少量的營養液,在術后24h后可以進行輕微的局部活動;此外還需要讓患者采用頭低臀高的姿勢,以此來緩解患者肩部的放射性疼痛。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兩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①很滿意:問卷調查總分大于等于95分;②比較滿意:問卷調查總分在70~95之間;③不滿意:問卷調查總分數在60~75之間;④很不滿意:問卷調查總分數低于60分;總滿意度=很滿意+比較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版本統計軟件對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的方式,配對設計的計量資料使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來進行描述,計量資料以(±s)描述為準。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0%,遠低于對照組的27.50%,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護理后,40例實驗組患者對于護理滿意度滿意度遠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腹腔鏡在婦科手術中應用的越來越廣泛,而由于手術對患者均會有不同程度的創傷,因此必須要采取切實有效的護理干預,降低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傳統的護理方式往往都是以醫囑為中心,沒有全面考慮到患者的實際情況,而手術室護理路徑干預則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方法[3];其能夠從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的三個方面來進行綜合護理;通過術前的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幫助患者緩解自身的不良情緒,使患者了解手術的內容與具體治療措施,從而能夠提高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與依從性;通過術中的臨床護理能夠配合醫師進行工作,嚴密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若出現異常情況能夠立刻通知醫師并采用相應的處理措施[2];在術后,通過體位與飲食護理,能夠為患者補充營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在本次研究中:40例實驗組患者共出現了3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7.50%(3/40),40例對照組患者共出現了11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7.50%(11/40);而在護理滿意度中,實驗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70.00%;由此表明,實驗組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路徑在婦科腹腔鏡手術護理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蘇伯達. 評價手術室護理路徑在腹腔鏡手術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17):206.
阮啟薇. 手術室護理路徑在腹腔鏡手術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31):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