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急性心肌梗死為臨床上我國常見的疾病,也為典型的多發病,該疾病的出現為患者冠狀動脈堵塞或狹窄所導致,患者心肌細胞出現缺血、缺氧癥狀,進而造成心肌細胞死亡,心臟功能產生異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應給予重點關注,該疾病為典型的急危病癥,發病后,需要及時進行搶救,一旦處理不善,會導致患者心肌死亡過多,導致直接病死,因此,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應用,效果顯著[1]。本文為探討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均分為兩組,每組3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46-81歲,平均年齡(49.78±1.25)歲,病程在0.5-9年,平均病程為(4.16±0.26)年,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患者10例、大專以下學歷患者20例;觀察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45-82歲,平均年齡(49.82±1.26)歲,病程在0.4-9年,平均病程為(4.18±0.29)年,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學歷患者9例、大專以下學歷患者21例。兩組在基本資料(年齡、病程、文化程度、性別)方面,統計學無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依據WHO中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2],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屬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嚴重器官功能不全者;排除全身性免疫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排除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依據原有的護理制度,嚴格執行。
觀察組患者應用優化急診護理流程,措施為[3]:①在接到急診電話后,5min內必須做好相應的準備并出發去接患者,在達到患者處的過程中,應用電話,引導現場人員對患者實施簡單的搶救操作,盡量穩定患者的病情和情緒,等待急救人員的到來。②急救人員達到現場后,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馬上評估,然后給予患者口腔檢查,保持患者呼吸暢通,病情穩定后,搬運至急救車上,在搬運的過程中,動作輕柔,盡量減少對患者的負面影響,達到急救車上后,給予患者吸氧和建立靜脈通路,通過初步判定,與醫院的相應科室進行聯系,告知院方,做好接診工作。③在急救車上,應對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進行密切觀察,做好相應記錄,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應用相應的藥物。④進入急診室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確診,做好相關記錄,轉送至相關科室,做好交接工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進出診室時間、分診評估時間、急救時間、住院時間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將數據輸入到SPSS19.0中,處理與分析,用(±s)表示平均值,組間用t檢驗,P<0.05,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進出診室時間、分診評估時間、急救時間、住院時間情況
兩組的進出診室時間、分診評估時間、急救時間、住院時間進行比較,觀察組的進出診室時間、分診評估時間、急救時間、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作為臨床上危害性極高的病癥,死亡率非常高,多數患者在發病后1h內就死亡,因此,該疾病的搶救非常的重要和關鍵,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存率,應給予重視[4]。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為針對性極強的護理措施,在傳統的急診護理上,通過對急診護理流程的優化,能有效縮短就診護理的應用流程,加快急診護理的應用速度,進而達到縮短患者搶救時間,提高患者的搶救效果和生存率,應用價值極高[5]。本文中,通過對比常規護理與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發現,觀察組的進出診室時間、分診評估時間、急救時間、住院時間低于對照組,表明,通過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應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入診室的時間明顯縮短,分診評估效率加快,急救時間縮短,身體康復速度加快,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因此,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優化急診護理流程的值得優先選用。
綜上所述,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非常顯著,能縮短患者的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效果,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值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
參考文獻
林逗,黃彩芳,黃興偉.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s1):13-15.
阿依仙木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