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春麗 景琦 米明珠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2
由于ICU收治的患者多為危重癥患者,多數需要進行機械供氧,且由于氣管插管是機械通氣的常用方法,導致患者無法正常進食,但是為了確保機體的營養供應,通常都是通過置留胃管來實現的,從而維護腸胃道正常功能與結構[1]。但是由于咽喉部結構復雜,且神經分布密集,容易引起鼻咽喉部粘膜損傷,從而出現窒息的現象,威脅患者的安全[2]。因此,文章主要針對ICU全麻氣管插管患者置留胃管及護理干預措施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ICU全麻氣管插管置留胃管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齡為20~72歲,平均為(40.8±7.3)歲。對照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齡為21~75歲,平均為(41.3±8.5)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
對照組則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措施為:①胃管護理:由于胃管比較柔軟,可能盤曲在咽部,導致置入困難,因此需要提高操作能力,同時在置管時充分潤滑胃管,例如使用鹽酸丁卡因膠漿涂抹于胃管外周,從而起到解痙、止痛的效果。在進入標準深度之后,用注射器抽吸,若胃液流出,將胃管末端放置在盛水的杯中,無氣泡排出可將胃管注入10mL空氣,并用聽診器觀察胃部聲音,若有咕嚕聲則代表置管成功[3];②呼吸道護理:氣管插管容易脫落,因此需要做好固定處理,經鼻氣管插管可以采用吊帶固定法和頭帶固定法,若置留時間較長,容易對鼻粘膜造成壓迫,從而出現水腫或感染的問題。因此需要觀察鼻粘膜有無損傷或者出現跡象,同時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并告知鼻出血的原因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用溫和的語言勸導患者,消除其緊張、焦慮的情緒,避免過激反應的出現,并介紹醫院的醫療水平,通過成功案例來樹立患者的信心。必要時可以進行吸痰操作,避免呼吸道堵塞。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和兩次插管成功率,同時比較置留胃管時間以及呼吸機應用時間的差異。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值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置管成功率差異
觀察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兩次插管成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在置留胃管時間以及呼吸機應用時間的差異
觀察組在置留胃管時間以及呼吸機應用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現代醫療改革的不斷推動,對于醫療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促使現代醫院對于自身臨床醫療服務進行了大量的優化與升級。為了滿足ICU患者的護理要求,針對性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的護理理念,在臨床服務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表現出較高的應用價值。有文獻通過研究發現,針對性護理干預在老年ICU患者中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的依從性,從而保障治療的有效性,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4]。針對性護理干預主要是通過多角度多方面的護理干預,評估患者的身心狀況,包括患者的生理狀況、心理狀況、對疾病的認知度、對治療的調度、家庭經濟以及社會支持等方面,從而了解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的影響因素,通過為患者提供相應的干預措施,降低置管相關并發癥的出現,同時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對于疾病及臨床治療的認知,有助于提高對臨床治療的依從性,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
本次研究觀察中,觀察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在兩次插管成功率、置留胃管時間以及呼吸機應用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針對性護理干預在ICU全麻氣管插管患者置留胃管期間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縮短置留胃管時間以及呼吸機應用時間,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古力蘇木·阿不都瓦依提,艾米日古麗·麥合木提.ICU氣管插管病人留置胃管及護理干預措施分析[J].心理醫生,2015,21(23):186-187.
鄧春華.ICU 氣管插管患者置入胃管困難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17):96-97.
章霞.ICU昏迷病人鼻胃管困難置管的護理[J].浙江臨床醫學,2015,10(10):1403.
張萱,付正英,曾定芬等.20例氣管插管患者胃管置入失敗原因及對策[J].現代護理,2016,12(23):2240-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