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柳
【中圖分類號】R8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引言:
腦血管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并發癥發生率的重癥疾病[1],腦血管破裂導致出血或血栓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原因。當前,對于腦血管病的研究重點集中于其預防措施上,該病癥一旦出現,完全康復得可能性很小,這對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為了進一步分析循證護理在重癥腦血管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我院特實施本次醫學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收治的腦血管病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的方式分為各48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所有96例患者均經過CT檢查確診。其中觀察組中包括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范圍在26歲至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47±4.16)歲,58例患者中包括腦梗17例、腦出血21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0例。對照組中包括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范圍在28歲至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53±4.61)歲,58例患者中包括腦梗19例、腦出血2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不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在護理過程中保證無菌操作等。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接受詢證護理,根據患者的身體體征、病癥實際狀況、心理狀態,用藥情況、生活習慣等方面,通過查詢文獻獲得詢證支持[3],從而對患者提供最佳護理措施。具體包括以下內容:(1)嚴格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心率、血壓、瞳孔、血氧飽和度以及瞳孔等,一旦發現患者出現異常,必須立刻通知主治醫生,并協助醫師給予針對性處理。(2)嚴密檢測患者的腎功能與電解質。腦出血重癥患者不能正常進食,容易因為腎上腺素激素與脫水機導致電解質紊亂。所以對要對患者的腎功能與電解質實施日常檢測,尤其對于老年患者和腎功能障礙者,甘露醇的使用需要更加慎重。(3)強化患者心電監測。認真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尤其對患者的心肌標志物與心電情況做好監控,及時發現相關并發癥狀,并對其實施有效處理;對治療期間的患者的補液量與補液速度必須嚴格監控,防止對患者心臟發生損傷[4]。(4)強化氣道護理。護理人員必須對患者的血氣狀況做出正確判斷,并以此來對呼吸機的呼氣量,呼吸模式和頻率以及氧濃度等做出正確設置;嚴格監控患者的胸廓起伏、皮膚色澤;定期做好呼吸機的清潔工作,并定時更換呼吸機管道,做好濕化與加熱工作;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工作,及時為患者吸痰[5]。(5)保證對患者必要的營養支持。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放置胃鏡,為患者提供易消化、高維生素與高蛋白食物,引導患者以少量多餐原則進食;并及時給予水分補充,嚴格控制輸液量,以緩解顱內壓上升。
1.3 療效判定指標
對患者實施七個月隨訪。患者經過治療后,腦部智力未受到損傷,肢體能夠靈活的處理生活中的小事,視之為顯效;患者智力受到傷害,肢體能活動但功能較差,僅能夠完成很少的事情,視之為有效;患者智力明顯下降,肢體不能隨意活動,視之為無效;患者在七個月內死亡,視之為死亡。
1.4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9.0作為數據統計分析方法,計量數據運用t檢驗,計數數據運用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判斷標準。
2 結果
觀察組中有10例顯效患者,11例有效患者,總有效率為43.75%;對照組患中有14例顯效患者,18例有效患者,總有效率為66.67%,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然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如表1所示。
3 討論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中有10例顯效患者,11例有效患者,總有效率為43.75%;對照組患中有14例顯效患者,18例有效患者,總有效率為66.67%,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然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對重癥腦血管病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循證護理治療措施,能夠有效改善康復效果,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陳曉娟,侯霞英,馬麗霞.循證護理在重癥腦血管護理中的運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92):193—195.
彭濤.重癥腦血管病患者應用循證護理模式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2013,(17):161—163.
唐曉琴.循證護理在腦血管介入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07):51—52.
紀微微.重癥腦血管護理中循證護理的作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6(8):175.
楊玲.重癥腦血管護理中循證護理的作用[J].中外婦兒健康:學術版,2011,19(6):4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