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瑾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2
由于我國計劃生育和避孕的要求,導致我國多數女性選擇上環(放置宮內節育器)來進行避孕[1]。隨著女性患者年齡的增長,絕經期的到來,絕經婦女取環術成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難點。女性在進行取環時,易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主要為擔心無法取出和疼痛等因素,對順利取環造成嚴重影響。而實施一項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2]。本院對心理護理模式對絕經婦女取環術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并總結分析結果(2016至2017年),具體情況見下文描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本院收取對象為絕經婦女,收取時間在2015.4.9-2017.11.16之間,對收取 例100絕經婦女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
觀察組各項基本資料——年齡:年齡上下限值分別為55/46,平均年齡(50.54±1.03)歲。
對照組各項基本資料——年齡:年齡上下限值分別為55/47,平均年齡(51.21±1.41)歲。
2組絕經婦女在各項臨床資料對比中無顯著差異,即性別、年齡等,因此,可采用P大于0.05來表示,能進行對比。
2 方法
觀察組(絕經婦女)-采取心理護理模式,具體措施——①術前心理疏導:首先,應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取環的相關知識,如取環的過程、配合的重要性、可能出現的情況等,使其能夠對取環有充分的了解,由此消除患者緊張情緒,進而提高其配合度。②術中心理護理:在實施手術時,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從而分散其注意力,并給予患者充分的支持與鼓勵,還可通過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消除患者恐懼感[3]。此外,在手術操作時,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不良刺激,在操作過程中保持動作輕柔、態度和藹,同時需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盡量減輕疼痛感。③術后心理護理: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密切觀察,并對其取環后的感受進行詢問,對其有無出血現象進行嚴密觀察[4]。
對照組(絕經婦女)-實施常規護理模式,主要包括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
1.3 觀察指標
對比且分析兩組絕經婦女的指標,即心理狀態。
對比且分析兩組絕經婦女的指標,即取環成功率。
1.4 統計學處理與判斷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后,其中計數資料——(取環成功率),采用“%”來表示,計量資料——(心理狀態),采用T值來表示,2組絕經婦女在研究中對比各項資料具有統計學意義,用P小于0.05來表示本次研究數據能夠進行科學的對比。
2 結果
2.1 將2組心理狀態進行比較
觀察組絕經婦女SAS(29.68±1.35)分;SDS(30.26±1.16)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各項指標——SAS(49.65±1.65)分;SDS(48.85±1.03)分,P值<0.05。如表1:
2.2 比較兩組取環成功率
觀察組絕經婦女取環成功率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P<0.05。如表2:
3 討論
絕經婦女易發生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卵巢功能衰退現象,易導致其產生巨大壓力,進而發生心理問題[5]。絕經婦女主要以情緒失控、失眠、焦慮、敏感等作為臨床癥狀。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絕經婦女進行心理護理,主要是使其大腦皮層增強,進而與皮層下中樞之間產生較好的神經協調作用,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消除患者負面情緒,使其能夠正確、積極的評價事物,改善生活方式,減輕心理壓力,進而有效改善心理狀態。本次研究數據,觀察組絕經婦女SAS(29.68±1.35)分;SDS(30.26±1.16)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各項指標,P值<0.05。觀察組絕經婦女取環成功率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P<0.05。
總而言之,心理護理模式對絕經婦女取環術具有重要臨床價值,能夠有效提高取環成功率,值得進一步探究與推廣。
參考文獻:
胡紅霞,俞敏,施鳳等.宮術寧膠棒用于絕經婦女取宮內節育器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5,11(6):535-536.
劉淑玲.絕經婦女節育環取出術的術前準備和術后處理體會[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4,25(8):18-19.
趙恩瑞.米索前列醇聯合心理護理用于絕經后婦女取環的臨床觀察[J].醫學信息,2014,25(3):495-496.
張淑華.心理護理干預對絕經婦女取環術的效果影響[J].當代醫學,2013,4(7):132.
李亞雪,徐垚.心理護理干預在圍絕經婦女取環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