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霞
【中圖分類號】R59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2
ICU為醫院治療病情比較危重患者場所,因病情嚴重,多數患者的行動能力不便,極易產生深靜脈血栓,進而導致患者的病情惡化,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對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質量極為重要,如何提升護理質量成為了關鍵所在[1]。本文為探討護理干預對ICU患者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應用效果,特對比常規護理與護理干預對ICU患者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50例為研究對象,均分為兩組,每組75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3例,年齡在21-75歲,平均年齡為(42.21±1.25)歲;觀察組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在21-76歲,平均年齡為(42.26±1.2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方面,統計學無意義(P>0.05)。納入標準:依據WHO中關于ICU患者的診斷標準[2],確診為ICU患者;所有患者均屬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依據原有制度,嚴格執行。
觀察組為護理干預,措施為[3]: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建立良好關系,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發現負面情緒,及時找出原因,制定針對性心理輔導并實施,能改善心理狀況,提升患者依從性。②健康宣教:對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充分掌握,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健康宣教措施,進而提升患者的認知度和配合度。③飲食護理:對患者的營養狀況進行充分掌握,依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指導,保持大便暢通,預防便秘。③運動護理:每天為患者的肢體進行按摩處理,加快肢體的血液循環,在患者肢體恢復了一定程度行動能力的情況下,引導患者自行實施肢體抬腿、左右、上下移動等運動,加快血液循環,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產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不同時段股靜脈血流速度情況。不同時段為第一天、第七天、第十四天。
1.4 統計學處理 將數據輸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s)表示平均值,組間用t、檢驗,P<0.05,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
兩組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1.33%和9.33%,觀察組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同時段股靜脈血流速度情況
兩組在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股靜脈血流速度進行比較,第1天股靜脈血流速度,統計學無意義(P>0.05);第7天、第14天,觀察組的股靜脈血流速度高于對照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深靜脈血栓為臨床上危險程度較高的并發癥,該疾病存在一定程度的隱匿性,早期癥狀不是非常明顯,該疾病的產生多為患者血管受到損傷,使得血液出現高凝癥狀,還有就是患者長期臥床,導致血流不暢,進而形成該疾病,發病后,對患者的生存質量影響極大,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甚至導致死亡,應給予重點關注[4]。
ICU為醫院重要的組成部分,在ICU中的患者,多為病情比較嚴重,需要觀察的患者,多數患者需要長期臥床進行治療,極易產生深靜脈血栓癥狀,針對這一現象,護理人員的護理干預非常的重要,護理人員通過給予患者實施優質的護理服務,對臥床患者的肢體進行被動活動,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環,進而提高股靜脈血流速度,進而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因此,針對ICU患者在實施深靜脈血栓預防操作的過程中,為患者實施優質的護理干預非常的重要和關鍵,通過為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的提升患者股靜脈血流速度,降低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對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顯著,護理干預值得在預防深靜脈血栓中優先選用[5]。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對ICU患者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應用效果顯著,降低了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提高了護理效果,護理干預值得ICU患者預防深靜脈血栓中應用。
參考文獻
陳惠瑤.深靜脈血栓評估護理單在預防ICU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6,29(18):169-170.
王艷華.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因素評估表結合預防性護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6,22(4):463-464.
黨明芳.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因素評估表結合預防性護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蛇志,2017,29(3):352-353.
彭愛霞,朱小蘭,冷曉輝.FOCUS-PDCA法在預防ICU患者深靜脈血栓中的實踐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34):4934-4938.
徐美亞.早期系統化護理干預在預防ICU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