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忠濤
【中圖分類號】R6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近年來輸尿管軟鏡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輸尿管擴張鞘的順利置入,臨床中會有擴張鞘置入失敗的病例[1]。本研究無擴張鞘輸尿管軟鏡碎石在治療≤2cm腎結石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 11月收治的72例≤2cm腎結石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36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17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為(36.8±5.7)歲;對照組中男18例,女18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為(38.5±6.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中鏡檢均順利,對照組留置斑馬導絲后常規放置輸尿管擴張鞘,觀察組直接沿斑馬導絲入鏡,入鏡時進行不間斷高壓注水,控制導絲位置,隨后對結石定位,根據結石位置使用蟲蝕、周緣或中央穿孔將結石完全粉碎至≤3mm,手術時長1h[2];對照組順利置鞘入輸尿管腎孟交界處,連接輸尿管軟鏡對結石進行定位,于觀察組同樣的方法進行碎石,手術時長70min。術后2d拔除尿管,術后均對輸尿管支架管留置4周,術后1周以及4周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泌尿系平片或雙腎CT平掃,評估清除的結石,殘留結石≥4mm視為殘石,72例患者均在術后1個月拔除輸尿管支架管[3]。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手術完成率、初始清石率(術后1周)1月清石率、住院時間、碎石時間、住院費用以及并發癥分別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數據采用SPSS 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加標準差方式(±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1.11%),手術完成30(93.78%)例,碎石時間(50.2±15.2)min,初始碎石率27(84.37%),術后1月清石率29(90.62%),住院時間(3.1±1.5)d,住院費用(14888.3±1021.1)元;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5.55%),手術完成32(100%)例,碎石時間(36.8±16.2)min,初始清石率28(87.50%),術后1月清石率31(96.87%)住院時間(2.9±1.8)d,住院費用(15432.2±1235.4)元。兩組患者手術完成時間、碎石時間、1月清石率、住院世間、住院費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初始清石率、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學事業的不斷進步,輸尿管軟鏡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研究表明,輸尿軟鏡碎石手術的影響因素不再是僅僅為結石負荷,2~3cm結石可以經過輸尿管軟鏡手術處理,由于輸尿管擴張鞘的應用,結石大小問題得到了解決[4]。醫學的不斷發展使得輸尿管軟鏡技術的不斷進步,輸尿管擴張鞘能夠幫助輸尿管軟鏡多次的進入上尿路觀察各個腎盞,減小腎孟內的沖洗壓力,協助排水以及取石,增加可視性,減少軟鏡損傷,輸尿管軟鏡的應用對輸尿管的損傷和遠期輸尿管狹窄又有影響。本研究無擴張鞘輸尿管軟鏡碎石在治療≤2cm腎結石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手術完成時間、碎石時間、1月清石率、住院世間、住院費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初始清石率、手術時間、術后并發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擴張鞘置入失敗后,無擴張鞘輸尿管軟鏡碎石是治療≤2cm腎結石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劉建河, 潘春武, 李瑞鵬,等. 輸尿管軟鏡下鈥激光碎石處理直徑〉2cm腎結石[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4, 14(2):132-133.
張克, 張雁鋼, 王靖宇,等. 輸尿管軟鏡碎石術與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直徑<2cm腎結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現代泌尿外科雜志, 2015(9):639-644.
陳曉震. 輸尿管軟鏡聯合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直徑>2cm腎結石的安全性及應用價值[J]. 世界臨床醫學, 2017, 11(7).
蔣祥新, 蔡萬松, 聞立平. 輸尿管軟鏡鞘直視置入法鈥激光碎石術一期治療腎結石的臨床分析[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2016, 37(12):93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