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瑞 馮彥華 高愛華
【中圖分類號】R45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新國標規定多人空氣加壓艙艙內氧濃度≤23%,比原規定艙內氧濃度降低了2%,其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避免和減少艙內火災的發生,從而保證艙內人員生命和國家財產的安全。在機械設備方面控制好艙內氧濃度,就要從艙內的供排氧系統去考慮、檢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確保艙內氧濃度在正常范圍內。
供排氧系統組成
氧艙供排氧系統見上圖,它由氧源、處理裝置、呼吸器、排氧控制裝置、顯示器等組成。其中處理裝置至排氧控制裝置直接影響艙內的氧濃度的高低。
高壓氧艙供氧系統應注意:第一,在供氧系統中需定期更換氧氣處理裝置的呼吸減壓器(二級減壓器)。呼吸減壓器組成見示意圖二。其組成為氧氣呼吸腔(2、3、4、6、12、10)吸氧膜片、吸氧閥(由閥桿、梅花形密封墊、彈簧)等組成。吸氧時供氧壓力要大于艙壓+(4—7ATA),顯而易見,梅花形密封墊是工作在高壓之下,而且在病人吸氧期間,要以每分鐘20次左右的呼吸頻率在上下運動、摩擦,假如每次吸氧60分鐘,每艙氧氣呼吸器就要摩擦1200次左右;如果每天開兩艙一天就要摩擦2400次左右。從而造成梅花墊橡膠部位疲勞、老化、磨損,而形成溝槽,這不僅增大了吸氣阻力,而且影響復位,形成高氣壓氧氣的泄漏。從而造成艙內氧濃度的升高。故對吸氧減壓器應當特別保養或及時更換,以保證艙內氧濃度在正常范圍內。一般國內呼吸減壓器設計的工作壽命為40萬次,如果按每天開兩艙計算,使用壽命約半年,如果每天開一艙,使用壽命約一年。因此要注意檢查氧氣呼吸器的使用壽命是否已經到期,如果到期就應馬上更換。
除此之外,由于供氧系統是在高氧氣壓力下工作,因此還要經常檢查供氣管路的焊口及管路連接處,是否有跑冒等現象發生,以便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多人空氣加壓艙排費氧裝置國標要求其性能應滿足患者呼出的費氧能全部或大部分排出艙外,確保艙內氧濃度始終不超出標準的規定值。
我單位的3艙7門多人空氣加壓艙,其每個艙室排氧裝置相同,如圖所示。排氧裝置 由艙內和艙外兩部分組成。艙內部分主要由能容納患
者呼出氣體的集氣管及中間連接管路等組成。集氣管兩頭處于開口狀態。而艙外部分為連接管路,呼氣流量計、流量計調節閥、排水閥等組成。
排廢氧裝置的工作原理:上圖多人空氣加壓艙每一艙室配一只流量計,而病人吸氧流量則通過電子流量計顯示。其工作原理為;患者佩戴面罩吸氧的一瞬間,呼出氣體的壓力大于集氣管的壓力,以此呼出的氣體進入集氣管。由于集氣管在艙內開口,與艙壓相同,并對艙外形成壓差,所以大部分呼出氣體通過流量計排至室外。僅有一小部分來不及排出的氣體尚留在集氣管內,使集氣管內氣體分布發生變化,氧濃度由大而小向集氣管開口處延伸,集氣管長度足夠長時,將有一個假想平面在集氣管內出現。假想平面至集氣管開口處這一區間為艙內壓縮空氣集儲區;假想平衡面的另一側是濃度由低到高分布的費氧區,這些費氧在這里暫時存儲,待下一吸氧周期在艙壓作用下,平衡面向高濃度區移動,使這部分儲存氣體排出艙外,完成一個排氧周期。如此往返,使呼出的廢氣排出艙外。只要假想平面的移動始終在集氣管內進行,則費氧就不會流向艙內,艙內氧濃度就會保持最佳狀態。
艙內多人同時吸氧,呼出的廢氣同時進入集氣管以及集氣管內的廢氣向艙外排出這一過程則是無規則的,假想平面的往返移動也不是等距離的有規則地進行,但集氣管內的廢氣與艙外壓力差幾乎一定,流量計將穩定地顯示出廢氣量的平均值。只要假想平面的移動在管內進行,則多人吸氧排氧裝置也將艙內氧濃度指標控制在最佳狀態。
隨著排氧流量大小的不同,排氧集氣管開口處的氣流狀態也不同,根據對氧艙的實際考察,排氧集氣管開口處的氣流狀態大約可總結成3鐘。1是排氧流量計開口過大,大量的艙內壓縮空氣通過集氣管開口流向艙外,此時艙內氧濃度就不會升高,但艙內壓力明顯下降,艙內空氣損耗太大,即排氧效率很低。第二種是排氧流量計開度過小,患者呼出的費氧來不及通過流量計排到艙外,而有一部分費氧通過集氣管排到艙內,此時艙內壓力逐漸上升,艙內氧濃度逐漸升高,艙內氧濃度已經超標。第三種是排氧流量計開度適當,患者呼出的費氧幾乎都排到艙外,此時只有適量的艙內壓縮空氣通過集氣管開口排到艙外,此時艙內氧濃度處于達標許可范圍,艙室壓力有微量下降,艙內壓縮空氣損耗有限。顯然,氧艙排氧系統應控制在第三種狀態。為達此目的,操艙時應據艙室工作壓力及吸氧人數多少通過查下表,初步確定一個排氧流量,然后仔細觀察精密壓力表移動趨勢,通過調解流量計的控制閥,使艙室壓力處于連續緩慢下降狀態,此時存儲在集氣管內廢氣靠艙壓連續不斷地排出艙外,這才是我們最希望的。這時可以開啟進氣閥,并調節流量,穩定艙壓即可。
二是定期檢查排費氧中間管與固定接頭連接是否牢固(即固定在裝飾板上連接病人一次性排氧管與集氣管之間波紋管的連接)。近期,我院B艙氧濃度有超標現象,但通過通風換氣氧濃度能保持在正常范圍內。隨著時間和開艙次數的增加,最后通風換氣已無濟于事。此時我才意識到可能是排氧系統出了問題。那天,我只能通過過度艙進入運行的B艙內,這才驚訝地發現有一個排費氧中間管從固定接頭上已經脫落掉了。把其固定之后,氧濃度恢復正常。病人出艙后,我檢查了所有的(包括其它兩個氧艙)排費氧中間管,發現同樣位置有數個松動的連接。但同樣結構的供氧系統,卻沒有一處發生此類問題。
為什么排費氧中間管會出現松動、脫落現象,而進氧管卻沒有此想象哪?排費氧結構圖如圖所示:
現在管4從管接頭2脫落,其原因可能是第一:設計結構問題。接頭為聚乙烯材料,且帶有錐度,而波紋管同樣是聚乙烯制品。這種制品表面光滑,摩擦系數小,摩擦力也小,患者插拔呼吸器排氣管,震動的能量首先傳到接頭2,使2和3絲扣松動,同時也使2和4松動,這種震動的反復作用,造成波紋管脫落。
這種情況是十分危險的,因此對其定期檢查是十分必要的,應提起重視。
總之,只要我們維修保養人員勤檢查,操艙人員勤觀察艙,及時調解流量調節閥,即可確保艙內氧濃度在正常范圍內,從而保證氧艙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高春錦 楊捷云 翟曉輝.高壓氧醫學基礎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31
劉磊,劉少波.高壓氧艙的安全維護與故障維修[J].中國醫療設備,2012,27(1):100-101
毛方琯,袁素霞,林彥群。高壓氧艙技術與安全[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5.117-119
呂麗,謝守民.漏氧引起高壓氧艙的氧濃度升高導致氧艙爆燃的探討.醫療衛生裝備[J]. 2006,27(7):97.
朱劍銘.高壓氧設備日常使用常見問題淺談[J].上海生物醫學工程,2006,26(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