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會鳳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護患關系作為護理服務中形成的人際關系,其溝通的效果直接決定了護理人員與患者的和諧程度,而這種幫助與被幫助的互動性關系,也是人與人溝通的核心內容。在護理人員日常工作中, ,通過有效的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可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配合程度,也可以收集患者的實際資料,幫助醫生判斷病情。現將做法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12月治療的136例耳鼻喉科患者為例,其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63例,年齡為18-57歲,平均39.5歲。
1.2 護理方法
1.2.1 語言溝通 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溝通時,必須保持和藹、真誠的態度與患者進行溝通,并且配合尊敬的稱呼與患者交談,加強患者的被認同感,在患者剛剛進入醫院時,需要熱情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并且幫助患者介紹醫院的具體環境,使患者了解治療過程中需要遵守的注意事項,加快患者思想融入醫院的速度,降低患者陌生感,使患者積極配合醫生開展治療。[1]
1.2.2 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類溝通主要以信息分享為主,通過護患之間的溝通,可以使雙方分享與交流信息,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程度,非語言溝通可以幫助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并且可以為患者帶來親切感與溫暖感。
1.2.2.1 笑容 笑容是非常重要的面部表情,在交談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面帶笑容,消除患者的心理隔閡,通過笑容,可以拉近護患距離,而面露愁容或者不耐煩的表情,就會導致患者與護理人員出現距離感。
1.2.2.2 觸摸 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可能因為情緒上的波動而哭泣,在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可以適當的輕撫患者肩膀或者背部,并且保持沉默,給予患者堅持,但是不會影響患者的正常思考。
1.3 情緒護理
由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產生多種情緒,所以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緒狀態,采取針對性解決方案。
1.3.1 憤怒情緒 護理人員需要表現出理解情緒,由于部分患者屬于急性病癥,并不能從精神上完全接受,而且身體上的不適感會導致情緒發生波動,自我控制能力也會下降,他們有時會需要釋放自我的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傾聽患者的真實想法,并且需要幫助患者講解病情,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真實情況,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3.2 悲哀情緒 一部分耳鼻喉疾病屬于慢性疾病,患者長時間受病痛的影響,加之治療周期較長,就會出現悲哀的情緒。護理人員需要表示出充分的耐心和關心,理解患者,幫助患者感受到世界的美好,配合患者家屬的工作,為病人營造出充滿關懷的治療護理環境,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
2 結果
通過實施有效的強化溝通的護理方法,在我院治療的136例患者的療效均有明顯提升,患者滿意度上升至100%,并且在隨后的滿意度問卷中,136例患者中均未出現投訴現象。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際關系領域的溝通藝術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按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去處理病人,就需要護士更新護理觀念,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無言服務”的舊護理模式,重新認識臨床護士的責任,適應新的醫學模式發展的要求,符合病人的心理,以滿足病人日益增長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識和對護患溝通的需求。
及時交流信息,為病人解決各種問題,責任護士圍繞病人開展工作,與病人接觸時間多,對病人病情變化,物藥反應,治療上的問題等及時向醫生報告,及時處理。良好的護患關系使病人樂于向責任護士講述自己的各種想法和顧慮,責任護士將這些信息轉告醫生,醫生在查房時對病人詳細講解,以消除病人的顧慮。
護患交流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留出一定的空間,在護理過程中,可以采取親密的交流距離,但是在交代醫生檢查要求時,則需要留出一定的溝通距離,通過合適的交流空間,患者可以更加舒適的與護理人員進行交流。[2]
護理人員應當為患者營造出安靜的交流環境,并且保護病人的個人隱私,通過溫馨的交流環境,可以有效地幫助患者敞開心扉,也可以加快護理人員收集患者資料的速度,根據收集到的具體資料,護理人員可以幫助患者制定出明確的醫療護理計劃。
耳鼻喉科護理人員采取有效的護患溝通技巧,對改善護患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醫院的整體醫療和護理服務水平,也可以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程度,[3]通過正確的交流與溝通,收集患者的心理情況與信息資料,采取全面的健康輔導,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恢復速度。
參考文獻
張靜.耳鼻喉科患者手術前的心理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137-138.
吳紅英,陳新蓮.耳鼻喉科手術患者“邊緣時間”的風險管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5):137-138.
徐玉華,韓月,秦迎春等.護患溝通技巧在耳鼻喉科運用體會[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2,35(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