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子旭
【中圖分類號】R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現代軍事領域因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引進而使得未來戰爭具有了更加強大的對抗性與破壞性,而這無疑是對軍人心理的一項重大考驗。此外,鑒于高科技的現代化戰爭,其各類裝備的最終操作者仍是軍人,故軍人個人的心理素質在高科技的現代戰爭中亦極為重要。
一、軍人心理素質的構成
(一)適應能力。所謂適應能力,即人體于適應外界環境時,其機能所表現出的能力水平。若當軍人在融入某一新的環境時始終伴隨著高度緊張、焦慮等癥狀,那么當其遇到緊急情況時,勢必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更遑論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此外,由于基于高精尖的技術條件,使得傳統戰爭的地域界限被徹底打破,而軍人在執行任務過程中,諸如嚴寒、酷暑、沙漠、風暴等環境更是隨時可能遭遇,此時,唯有擁有極強的心理適應能力,方能盡快適應各種地域及自然條件,進而確保任務的順利完成[1]。
(二)承受能力。承受能力通常是指人對心理應激的承受或抵抗能力。在軍人的職業生涯中,隨時可能遭遇各類情感方面的打擊,諸如親人亡故、親屬下崗等。到了殘酷的戰場,其將面對更加震撼心靈的挑戰甚至于死亡的威脅。對此,若軍人不能始終保持理智,且長時間處于過于亢奮或緊張的狀態,則勢必將導致其戰斗力大幅下降,甚至出現精神崩潰的嚴重后果。因此,要想切實避免以上問題的出現,其在平日里便必須加強對此方面的鍛煉,唯有擁有臨危不懼的心理素質,方能增強軍人對各類挫折的抵御能力[2]。
(三)康復能力。所謂康復能力,即當人們在遭遇某種心理應激后,其心理創傷的自我修復能力。面對如今這種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常人皆無可避免地會遭受各種各樣的心理刺激,軍人更是如此。對此,為避免工作調動、晉升以及評功、評獎等敏感問題給軍人心理造成過大的壓力,加強對軍人心理康復能力的培養便顯得尤為重要。
二、部隊心理訓練實戰化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一)心理訓練思想觀念認識不足。雖然部隊的相關條令對軍人心理素質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仍有相當一部分軍人在對心理訓練的認知方面存在各種各樣的誤區。其認為在如今這種信息化戰爭的時代背景下,心理訓練無法發揮多大的實效性。而導致軍人存在此種思想的原因:一是部隊當前的軍事變革心理訓練體系建設的敏感程度不足;二是對軍人的心理素質教育重視程度不夠,以致其并未意識到強化心理素質的重要性。
(二)心理訓練軟硬件設施建設標準不高。近年來因我國各級均致力于心理訓練基礎設施的投資與建設,使得部隊的心理訓練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也確保了心理訓練的正常展開。然而,就基層部隊反映出的訓練現狀來看,其訓練效果并不理想,且效率亦十分低下,究其原因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關心理訓練設施建設的標準及理念不夠完善,以致配套的器材,其無論是在功能或是可操作性方面都呈現出較差的水平;二是心理訓練的內容過于簡單,當前,我國大多數部隊僅是引進了諸如“合力沖擊”、“信任背摔”一類的簡單心理行為訓練,如此訓練方式,勢必無法滿足心理訓練的實戰化要求[3]。
(三)心理訓練開展深入程度不夠。經調查發現,當前,國內許多部隊,其心理訓練場地存在“訓練基本不用,應付領導檢查,經常用于材料匯報”的現象。二是缺乏對心理訓練的研究,致使實際的心理訓練工作開展難以深入軍人內心。當前,部分軍隊缺乏對心理訓練的研究,故僅片面強調提升軍人的心理素質,并認為心理訓練只要能在訓練場地中訓練好即可,從而忽略了心理訓練與其他工作之間的關聯。諸如行政管理、部隊作風等。
三、部隊心理訓練實戰化的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對任何組織而言,高效的領導方式是確保各項任務完成的關鍵,軍事任務更是如此。對此,要想切實保障軍隊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需從軍人的思想方面入手。首先,通過加強對軍人的思想教育,使其意識到心理訓練的重要性,尤其是針對一線的帶兵人員,應務必大力展開對其的實時實戰教育,如此方能將“練兵打仗”的思想深植于其腦海中,從而消除此前普遍存在于部隊中的心理訓練“游戲化”的現象。其次是強化組織領導。為確保部隊心理訓練工作的有效落實,各部隊均應成立專門的心理訓練領導小組,一是對部隊的心理訓練工作開展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二來則是為了找出當前部隊在開展心理訓練工作時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當然,成立心理訓練領導小組的另一重要目的還在于考察部隊的心理訓練成效,以確保各部隊的心理訓練任務均能順利、有效地完成。
(二)強化基礎設施配套,突出訓練的任務實戰性。要想切實保障心理訓練成效,另一重要關鍵便在于配套基礎設施的完整性與訓練的真實性。對此,針對心理訓練器材,我軍可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挖掘基層軍人個人的聰明才智,以促使現有器材的不斷改進。其次,為了突出心理訓練的真實性特征,部隊的心理訓練更應注重體現其時效性,此點在外軍的基地心理訓練中便有著絕佳的榜樣。例如,美軍應用了光電、音像合成、極光等技術,于阿拉斯加州建立了名為“北方作戰訓練中心”的實訓基地,該基地的戰場實景構建極為逼真,故不僅考驗了軍人心理,且能極大提升部隊的適應能力。當然,若部隊所營造的戰爭氛圍,無法給軍人心理以及生理上形成足夠的震撼,則勢必難以確保理想的訓練效果。
(三)打破訓練周期規律,堅持全面系統施訓。任何訓練計劃都需做到長期的堅持以及合理的規劃,如此方能起到全面、系統的訓練效果。對此,針對軍隊的心理訓練,其時間上亦需具有一定的不可預見性,而所謂的不可預見性,即在完成除上級規定的心理訓練任務外,部隊還應不定時、不定期的開展業務心理訓練。由于在此時間段內,軍人注意力通常不會集中于此,而突然開展實訓會讓其不知道是否為真實情況,故這樣的訓練將更加接近于實戰。其次需確保培訓的系統性。針對軍人的心理訓練亦需結合其心理發展特點規律,并遵循由單一逐步到多元的訓練原則,如此通過一般性與專業性的結合,方有助于提升訓練成效。總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環境也越趨復雜化,加之戰場環境激烈程度的日益加劇,使得對軍人的心理素質要求也提高了許多。因此,我軍需要不斷強化部隊心理訓練,通過實戰的形式來提升軍人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軍人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王芳,婁振山,朱霞.軍人心理訓練研究進展[J].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 2011, 29(3):228-230.
陳艷.加強軍人心理訓練的思考[J]. 科教導刊,2013(32):28-29.
許闖,吳敏波. 用“實”招加強軍人心理訓練[J].政工學刊, 2017(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