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弘利
【中圖分類號】R44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在目前臨床上血常規檢驗對于多種疾病的診斷有重要的作用,在進行檢驗中主要是采集體檢人員末梢血和靜脈血作為標本[1]。人體血液中紅、白細胞參數、白以及血小板水平等指標的含量水平可以作為臨床上診斷患者疾病的依據?,F如今通過血常規檢驗進行疾病的檢測的使用頻率較高,研究發現該檢測方法具有較大的優勢。一方面該檢查方法的操作步驟具有簡單性,另一方面在疾病的診斷應用中,該方法具有快速診斷的特征。病人所患疾病的診斷以及相關特征,其與血常規檢查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基于此,醫生可以根據該結果對病人落實有效評估以及醫治。盡管該檢查方法應用性與實用性高,但是在實際的檢查過程中,存在較多因素的影響,導致降低最后的檢測結果準確性[2]。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在檢查人員進行血常規檢驗的前期,影響采血標本質量的主要問題,同時開展有效的方法進行控制。以達到降低影響檢驗質量的目的。詳細分析步驟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均為到本院進行相關血常規檢驗的人員,所有體檢人員的收集的起止時間: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從中抽取人數427例。其中男282例、女145,整理的到最小的檢查人員年齡為2.7周歲,最小的檢查人員年齡為83.4周歲,計算得到其年齡均值數:(39.7±2.94)周歲。通過末梢采血部位開展血常規檢驗例數有179例,通過靜脈采血部位開展血常規檢驗例數有248例。
1.2 方法 采集標本,并抽取血液5mL,依據不同的采集位置放置在真空試管中,且根據加入稀釋液進行稀釋,之后在稀釋好的樣本中加入抗凝劑,混勻,放置待檢。利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標本進行分析本次進行相關血常規檢驗的人員均統一使用同一型號的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檢測。對不同的采血部位人數以及檢驗時間差異等均整理、歸納與記錄[3]。分析影響采血標本質量的主要問題。
1.3 觀察指標 觀察檢驗時間為6小時以內以及6小時以外的血小板計數水平,同時分析靜脈采血部位與末梢采血部位的白、紅細胞等各項指標參數水平。
1.4 數據統計學探究 本次研究血常規檢驗的人員血小板計數水平以及靜脈采血部位與末梢采血部位的白、紅細胞等各項指標參數水平數據均同一以SPSS19.0開展相關的分析與總結。其中相關計數分別以(均值±標準差)以及百分比等進行描述,同時采取T值與卡方檢驗分析,且以P值的大小描述采血部位以及檢驗時間的不同是否存在差異性。
2 結果
本次抽取的427例檢查人員中,僅有11例出現采血標本質量問題。整理記錄得到,在檢查人員進行血常規檢驗的前期,其影響因素主要包含有:檢驗時間不同原因、采血部位原因以及采血時間不同原因等。
3 討論
血常規檢驗是臨床上最基本的血液檢查方法,可對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評估,并有效測定血細胞的數量,清楚血細胞的形態及分布,并能夠及時檢測出患者的疾病,早期做出診斷[4]。血液標本主要有靜脈血、末梢血和動脈血,均可在臨床上進行檢查,但目前多采用靜脈血和末梢血進行檢查,動脈血檢查已經降低使用。采集末梢血的疼痛感較輕,其敏感度均在指尖,總之不同的采血部位標本所檢測出來的結果均有所不同,檢驗結果也會影響臨床的診斷及治療。但血常規的檢查結果也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其中最常見的是采血部位與檢驗時間。為了進一步探討檢查人員進行血常規檢驗的前期,影響采血標本質量的主要問題。本文以427例檢查人員為調查主體,結果顯示,其影響因素主要包含有:檢驗時間不同原因、采血部位原因等。為達到降低影響檢驗質量的目的,提出以下建議:(1)在血樣采集前需囑咐檢查人員予以禁食處理,主要原因在于當下臨床所引用的血常規指標其標準參考區間是在禁食狀態下檢測而成的。如果在其禁食后再采血,會增多其血液當中的脂肪水平,特別在增加三酰甘油含量后會引起血漿與血清混濁,進而影響到血液分析儀的測試,最終將血液指標水平錯誤反應出。與此同時在檢查前仔細詢問其是否有服用其他藥物,如果有,則在2小時后取血。(2)選擇靜脈取血檢查:本次研究顯示,靜脈取血檢查結果的白細胞等指標參數水平高于末梢取血部位。其與譙正權[5]等學者的研究結果相同。因此在實際的檢查中可優先選擇靜脈取血。(3)及時的檢驗血液標本:檢驗時間的差異性對標準的各項指標均存在直接性影響,且時間愈久,影響愈大。為了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行性,在檢查人員取血后,應及時將標準送與檢測[6]。
綜上所述,檢查人員進行血常規檢驗的前期,存在檢驗時間、采血部位等影響因素,為了有效降低采血標本質量的問題,應對其質量問題予以有效控制,以使準確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強鑫華. 血常規檢驗分析前采血標本質量控制的問題與策略[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11(13):123-124.
劉雄婧. 血常規檢驗分析前采血標本質量控制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 基層醫學論壇,2015,23(18):2511-2513.
梁衛霞. 血液檢驗分析前采血標本質量控制的問題與對策[J]. 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19(7):139.
楊姣. 免疫學檢驗分析前采血標本質量控制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 基層醫學論壇,2014,22(2):222-223.
譙正權. 血常規檢驗前采血標本質量控制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 中國社區醫師,2017,18(30):781.
張林淵. 免疫學檢驗分析前采血標本質量控制的問題與應對措施分析[J]. 大家健康旬刊,2014,19(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