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治
【中圖分類號】R27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口腔潰瘍是當前我國常見的口腔癥狀,具有病程時間長、復發率較高的特點。口腔潰瘍在中醫學上歸于口瘡或口糜這一范疇,其雖產生于患者口部,但卻與臟腑聯系較多。由于口腔潰瘍位于患者口腔這一特殊位置,日常對患者的生理、心理均有較強的不利影響。同時,隨著中醫學的發展,世界各國、各地區都在對中醫辨治方法進行研究。基于此,我們選擇實習醫院40例口腔潰瘍患者進行中醫辨治方法探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所在實習醫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診的40例口腔潰瘍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擇我地區其它醫院采取西醫治療的40例口腔潰瘍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研究組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齡為16-73歲不等,平均年齡為(39.92±6.02)歲;對照組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齡為17-72歲不等,平均年齡為(39.65±5.97)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的比較上未出現統計學差異,可以開展對比研究(P>0.05)。
1.2 方法 研究組根據患者的實際癥狀進行中醫辨治,并采取相應的中藥治療。對照組采取甲硝唑和維生素C進行治療。對照組主要方法為:囑患者口服甲硝唑,每次劑量0.4-0.6g,一日三次。聯合使用維生素C進行治療,每次0.1-0.2g,一次三次。研究組采取中醫辨證治療方法,主要內容為:(1)脾胃積熱。此類患者口舌往往多處糜瘡,瘡口紅腫,疼痛難耐,偶伴口臭等,常發口渴,尿黃便干,其舌紅可見苔黃。針對脾胃積熱可采取清胃降火,清瀉脾熱的方法進行治療,具體藥方為山梔12g,黃芩10g,連翹10g,大黃10g,黃連10g,竹葉10g,薄荷6g,芒硝2g,加入500ml清水煎服,每日一劑;(2)脾腎陽虛。此類患者口舌生瘡,瘡面發白,邊緣不紅,口瘡少而難愈,常發四肢不溫,口干口渴,大便稀溏,脈象較弱。針對脾腎陽虛應采取溫補脾腎的方法,具體藥方為制附片12g,肉桂5g,熟地20g,山茱萸12g,丹皮12g,山藥20g,茯苓10g,蒼術10g,加入500ml清水煎服,每日一劑。(3)脾胃虛弱。此類患者往往口瘡反復發作,瘡口發淡且內凹,常伴有疲憊氣短,食欲不振,四肢不溫,大便稀溏以及脈象較弱等。針對脾胃虛弱應當采取補益脾胃,清化濕癥的方法,具體藥方為黃芪20g,藿香15g,白術15g,黨參15g,當歸12g,陳皮12g,茯苓10g,柴胡5g,升麻5g,加500ml清水煎服,每日一劑;(4)血虛陰虧。此類患者多為女性,見于月經前后,患者往往五心煩熱、口舌干燥、舌淡苔白、脈象無力。針對血虛陰虧應當采取養血益陰、潛降虛火的治療方法,具體藥方為當歸15g,白芍15g,生地15g,淡竹葉12g,茯苓12g,丹皮10g,山梔10g,柴胡10g,麥冬10g,五味子8g,玄參8g,加500ml煎服,每日一劑。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為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包括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的判定依據為:患者口腔潰瘍消失,有關癥狀、體征消失;有效的判定依據為:患者口腔潰瘍明顯減輕,有關癥狀、體征顯著減輕;無效的判定為:患者患者口腔潰瘍無明顯變化,有關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治療有效率判定為顯效和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差異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0.05差異顯著,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60.00%,研究組治療有效率為95.00%,采取中醫辨治的研究組在治療效果上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口腔潰瘍主要癥狀為自發疼痛和激惹疼痛,次要癥狀為心煩失眠,口熱口干,尿黃便干以及大便粘滯等。望診可見患者口腔粘膜潰瘍局部紅腫,潰瘍表面滲出或有假膜形成,病灶邊緣較為整齊,形狀大小不一。口腔潰瘍可發于任何年齡段患者當中,對患者飲食、言語等影響較大,并且復發率一直較高,采取西醫治療方法常有患者效果不佳。因此,對口腔潰瘍進行中醫辨治具有較為積極的現實意義。中醫學理論提到:“脾開竅于口,心開竅于舌,腎脈連咽系舌本,兩頰與齒齦屬胃與大腸,任脈、督脈均上絡口腔唇舌”,這也直接說明了口腔潰瘍與人體臟腑關系密切,治療口瘡要分虛實,辨臟腑,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才能取得較好療效。本次研究采取中醫辨治方法治療口腔潰瘍,在臨床見證上大致分為脾胃積熱、脾腎陽虛、脾胃虛弱和血虛陰虧四類患者,對癥治療,取得了95.00%的治療有效率并明顯優于常規西醫治療(P<0.05)。綜上,口腔潰瘍與臟腑關系密切,對口腔潰瘍的中醫辨治方法進行探析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并能夠提升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崔珊珊.復發性口腔潰瘍中醫辨證分型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5,11(19):48-50.
林智勇,劉新迎,李其玉.復發性口腔潰瘍中醫證型與免疫狀態研究[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6,32(6):51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