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
【中圖分類號】R1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1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體系也不斷完善[1]。中藥房是醫院的重要部門,主要負責中藥材監管、藥材調劑、中藥門診咨詢、臨床用藥監督。中藥處方是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開出的診斷、用藥依據,具有法律約束力。中草藥藥理作用廣泛,各有屬性,配伍、禁忌較多[1]。
不同體質患者即使選用的藥材相似,在劑量、炮制方面也有明顯差異。不合理處方不僅不利于患者的預后,還可能引起身體損傷,產生藥害反應,導致醫療糾紛。所以,了解中草藥的配伍、屬性、適應癥等相關知識,合理用藥對保證患者健康、提升處方質量至關重要。本文就中草藥臨床配伍、合理用藥現狀進行探討,內容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中藥房收到的3000張中草藥處方進行分析、觀察,所有處方均由臨床各科室醫生開具,具有法律約束力。
1.2 方法
依據《中國藥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規定》、中藥配方說明書、中藥顆粒劑說明書對中草藥處方,根據觀察結果于臨床醫師共同討論并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
2 結果
3000張中草藥處方中有105張處方不合理,不合理處方比張占3.50%,2895張處方合理,合理處方占96.50%。105張用藥不合理的處方中,與診斷不符40張,用藥劑量不合理22張,給藥方式不合理19張,藥物配伍不合理14張,重復用藥10張,具體情況見表1。
3 討論
用藥安全對患者、醫生及醫院都至關重要,中草藥用藥知識復雜,對臨床醫生、藥劑師均有較高的要求。處方管理是中藥臨床應用的重要環節,處方不合理使用后,輕者無嚴重不良影響,不能達到預期療效。重者會產生嚴重的藥害反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引起醫療糾紛,給患者及醫院都造成巨大的損失。本文通過對臨床開具的3000張中藥處方進行分析發現,105張處方不合理,不合理處方占所有處方的3.50%,其中與診斷不符的處方有40張,占38.10%,于診斷不符是處方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與診斷不符主要見于一處方中有多種中藥制品或患者同時存在多種疾病的情況,臨床醫生開具中藥處方時未全面考慮,只明確診斷其中一種疾病,導致用藥與診斷不符。用藥劑量不合理處方有22張,占20.95%,主要表現為用藥劑量超過說明書規定用量或者用藥劑量超過規定處方量,主要見于神經內科疾病、皮膚科疾病,常見的超量使用中藥材包括半夏、川烏、附子、蒲黃等。如草烏、川烏規定用量是1.5-3.0g,在同一處方中如果同時用量均為3g時表面上未超量,但是因兩味藥材功效、毒性相似,就會有隱形超量問題。牛黃上清丸說明書使用劑量為1丸/次,每天2次;處方中劑量改為2丸/次,每天2-3次時就會加重脾胃虛寒癥狀。給藥方式不合理19張,多數中藥材無需特殊處理,直接煎煮即可。
但是少數中藥材因特殊的藥性、質地需要特殊處理后才能后才能服用。如附子中含有毒性成分烏頭類生物堿,需要長期間煎煮才能降低毒性。川烏濕潤法處理30min后高壓蒸制15min能降低毒性,保留有效成分。阿膠烊化后服用,珍珠、三七研為粉末后服用;貝殼、礦物類中藥材需要先煎30min,使其主要成分充分融化后與其它藥材同煎才能發揮其藥效[2]。醫生開具處方時沒有對毒性藥材進行特殊說明,導致給藥方式不合理。
藥物配伍不合理14張,中藥材有“十九畏、十八反”,老人、兒童、孕婦、哺乳期女性等均屬于特殊人群,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病情選擇中藥配伍。醫生考慮不全面,不了解藥材屬性、配伍知識,就會導致配伍不合理。如臨床常見處方中有五靈脂與人參,孕婦處方中有麝香,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響。重復用藥10張,占9.52%,在同一處方中,出現相似藥性的兩種中藥材,不僅浪費了中藥材,還增加了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除此之外,不合理處方中還有中藥處方中出現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草藥與中藥制劑混用影響用藥安全。
針對本院存在中草藥不合理處方這一問題,中藥房相關工作人員、臨床醫師應加強對中藥材及處方的監管工作,對藥學人員、臨床醫師進行中藥材知識宣傳教育,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水平,熟練掌握藥性、功效、配伍、禁忌等知識,正確區分正品、偽劣藥品。組織臨床醫生、藥劑師定期學習《處方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規定》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了解合理用藥的重要性,高度重視用藥安全。臨床醫生全面分析患者情況,堅持個性化用藥原則,與其他醫生協商開具合理處方,尤其是特殊人群。避免出現重復用藥、與診斷不符的處方。
中藥房工作人員要對處方進行仔細審核,對中藥飲片、注射劑進行精準區分,檢查處方中毒性藥材使用方法是否進行標記,對存在配伍不合理、藥物成分拮抗的處方及時反饋給開具處方的醫生,及時糾正。醫院管理部分應加強對中藥房的藥事管理,做好監督工作。相關工作人員要積極工作,對患者負責,不斷總結臨床經驗,減少失誤。
綜上所述,本院中藥處方還存在不合理、不規范的地方,不合理處方主要有與診斷不符、用藥劑量不合理、配伍不當等,對中草藥處方加強監管,做好中草藥知識宣傳教育,對臨床醫生、藥劑師定期考核,落實懲罰制度,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提高處方質量。
目前本院對中藥處方點評工作缺乏統一規范的標準,需要臨床不斷完善相關監督制度,提高處方合格率,降低醫療風險,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常文雋.毒性中藥的配伍炮制劑型與給藥途徑在安全合理用藥中的作用探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15):156-157.
朱廣偉,張貴君,王晶娟等.單因素配伍劑量對經方芍藥甘草湯藥效組分的影響[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18(2):16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