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2
腦中風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且臨床治愈難度較高,多數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遺癥[1],復發率較高,致殘率較高,需要給予患者針對性治療。臨床分析發現,腦中風后遺癥包括:偏癱、腦梗死以及口眼歪斜、腦梗死等[2],多數患者均可伴隨出現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以及行動障礙、吞咽困難等,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不良影響。臨床研究發現,目前臨床上主要利用康復訓練治療有效改善患者后遺癥問題,但是,療效不夠理想,基于此,臨床上在腦中風后遺癥患者治療期間提出了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可獲得理想臨床療效。本組探究中患者例數是56例,深入分析了給予腦中風后遺癥患者實施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入組患者例數是56例,均選自我院,疾病類型是腦中風后遺癥,研究選取時間段:自2016年5月開始至2017年4月停止,共計2組(分組方法是隨機數字表法;每組28例):研究組、對照組。研究組患者(46歲~82歲)平均年齡是(66.36±5.47)歲,男女患者比例是18:10;對照組患者(47歲~81歲)平均年齡是(65.28±5.14)歲,男女患者比例是17:11。對比分析2組患者入組時組間數據,結論是:無統計學意義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28例;普通物理治療):選擇醫療器械時確保合理、科學,需要有效促使患者神經功能快速恢復,同時,患者還需要服用神經營養藥物,藥物選擇尼莫地平,治療途徑是靜脈注射,藥物使用劑量是10mg/次,每天需要治療1次,連續治療時間是1周;
研究組(28例;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給予患者針灸治療時,取穴合谷穴、手三里以及內關穴等,留針時間是0.5h,給予存在語言障礙癥狀患者施針頭部啞門穴以及廉泉穴,給予存在偏癱癥狀患者施針風池穴、百會穴,給予存在吞咽困難癥狀患者施針啞門穴以及水溝穴。給予患者施針后需要根據患者臨床表現進行后續針灸療法科學合理調整,針灸時間需要保證在25~35min/次,每天需要針灸治療2次,連續治療時間是40d。給予患者康復訓練治療,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良好生活習慣培養以及運動鍛煉等。
1.3 療效判定[3] 患者經過治療后無明顯后遺癥且神經功能評分減少大于90%則判定為完全恢復;患者經過治療后存在輕微后遺癥且神經功能評分減少大于65%則判定為有效;患者經過治療后后遺癥、神經功能評分均不符合以上標準則判定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是100.00%與無效率之差。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19.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經t檢驗、表示方法是(均數±標準差),計數資料經檢驗、表示方法是(率),存在統計學意義評定標準:P<0.05。
2 結果
經過臨床分析,明顯最佳的組別是研究組患者,對比對照組患者而言,統計學結論是:P<0.05且意義存在。組間數據包括: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治療總有效率、生活能力評分。
3 討論
腦中風屬于心腦血管疾病且發病率逐年劇增[4],與老齡化社會進程不斷加快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致殘率較高,易出現后遺癥。臨床分析發現,腦中風后遺癥發病誘因是:治療不夠徹底、身體調理不善且藥性殘留等,中醫學上將腦中風病機歸納為:氣血不暢、陰陽失調以及體內運化無力[5],腦中風后遺癥歸屬為“大厥”“薄厥”“痱風”等范疇且病機是經脈瘀阻以及血瘀不暢,體內血液不暢且經絡不通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機體功能障礙。據相關性文獻報道,目前臨床上主要利用普通物理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療效并不理想,因此,臨床上在治療腦中風后遺癥患者期間提出了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可獲得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
腦中風后遺癥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且可對患者心臟、肝臟以及脾臟等重要器官造成一定不良影響[6],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可導致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據相關性文獻報道,治療腦中風后遺癥患者3個月左右可獲得確切療效,臨床治療原則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根據患者病情不同實施針對性治療,可最大限度促使臨床療效顯著性提升并促使患者康復速度顯著性加快。
臨床分析發現,針灸治療腦中風后遺癥患者可顯著性改善腦血液循環,可促使患者皮質抑制狀態顯著性改善,臨床作用還包括顯著性降低患者腦血管阻力并促使患者機體免疫力功能顯著性提升,可有效恢復患者機體運動功能并顯著性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康復訓練主要包括:日常良好行為習慣培養、適當指導功能鍛煉,可促使患者建立正確的運動思維并促使患者睡眠腦細胞逐漸恢復正常,可顯著性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可顯著性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臨床分析發現,給予腦中風后遺癥患者實施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可相輔相成并促使患者精神、生活獲得顯著性好轉,可發揮舒筋活血以及疏通經脈的臨床作用,可解痙緩急,臨床實踐發現給予患者實施針灸治療可促使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及早恢復并促使患者產生新的神經元,療效確切。
本組研究結果:研究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治療總有效率、生活能力評分分別是(8.23±1.22)分、89.28%、(72.65±10.22)分,均顯著性更佳。
綜上,給予腦中風后遺癥患者實施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可獲得較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可顯著性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以及顯著性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楊學軍.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78例[J].中醫臨床研究,2014(7):68-69
劉慶軍.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5(16):276-277
張海軍.針灸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0):103-104
徐霞.針灸與康復訓練聯合對腦中風后遺癥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2-33
連建平,喬繞英.醒腦開竅針法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5,11(14):82-83
吳洪收.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中風后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7,19(6):55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