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良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2--02
研究顯示,腦癱也可稱作為腦性癱瘓,以姿勢異常、中樞性運動障礙作為主要表現,多數患兒伴有聽覺障礙、視力障礙、語言障礙、癲癇、智力低下等并發癥,近年來小兒腦癱發病率隨著醫療水平提高而逐漸降低,若未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易導致兒童生長發育受到影響[1-2]。因此,我院將小兒腦癱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不同的治療,見我院各項研究內容中的描述。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選取我院小兒腦癱患者一共96例,患者收取時間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0日,將小兒腦癱患者9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48例患者-電針和傳統針灸療法并用治療,對照組48例患者-實施傳統針灸療法。
所有小兒腦癱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參與本次研究內容。
觀察組;年齡:小兒腦癱患者年齡在3個月-40個月,平均年齡(20.15±1.02)月,性別:28例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
對照組;年齡:小兒腦癱患者年齡在3個月-41個月,平均年齡(22.45±1.26)月,性別:27例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
兩組小兒腦癱患者各項指標(平均年齡以及性別)無差異,兩組患者之間能進行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48例小兒腦癱患者(傳統針灸療法)。
其治療原則為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滋養肝腎,選取患者懸鐘、三陰交、風池、合谷、百會、足三里、四神聰等穴位,若患者伴有氣血虛弱表現,應加刺關元、曲池、心俞,若患者伴有痰瘀阻絡情況,應加刺隔俞、啞門,若患者伴有足內外翻情況,應加刺申脈、照海,若患者伴有肝腎不足情況,應加刺陽陵泉、腎俞、肝俞,首先對需要實施針刺的穴位進行消毒,醫者應使用右手持針,使用左手拇指按壓患者穴位,使用平補平瀉法或者補法對患者主穴實施針刺,在對患者配穴進行針刺時,應遵循虛補實泄原則,30天作為一個治療療程。
觀察組48例小兒腦癱患者(電針和傳統針灸療法并用治療)。
傳統針灸療法治療方式和對照組相同,再實施電針治療:將電源接通后,根據患者耐受度對強度進行調節,持續通電20分鐘-30分鐘,每隔一天對患者進行治療,治療30天作為一個療程。
將兩組小兒腦癱患者的治療效果詳細記錄。
1.3 觀察指標
對比以及分析觀察組、對照組小兒腦癱患者的總有效率。
對比以及分析觀察組、對照組小兒腦癱患者的住院時間、癥狀改善時間。
總有效率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指標。
顯效:小兒腦癱患者,腦細胞代謝和大腦供血恢復正常。
有效:小兒腦癱患者,腦細胞代謝和大腦供血逐漸恢復。
無效:小兒腦癱患者,腦細胞代謝和大腦供血無任何改善。
顯效率加有效率等于總有效率[3]。
1.4 統計學處理
我院本次研究中均使用SPSS26.0軟件,將對照組小兒腦癱患者以及觀察組小兒腦癱患者的總有效率、住院時間、癥狀改善時間進行統計,本次研究內容中計數資料(%)進行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使用P<0.05表示本次研究中兩組小兒腦癱患者的總有效率對比不同,觀察組、對照組兩組患者指標均具有差異。
2 結果
2.1 對比總有效率
觀察組小兒腦癱患者的總有效率89.58%高于對照組小兒腦癱患者總有效率79.17%(P<0.05),見表1所示。
2.2 對比住院時間、癥狀改善時間
觀察組小兒腦癱患者住院時間(10.21±1.05)天、癥狀改善時間(5.25±0.45)天與對照組具有差異(P<0.05),見表2所示。
3 討論
研究顯示,小兒腦癱屬于“五軟”、“五硬”、“五遲”范疇,易導致人體脈、髓、骨、腦、腎、肝、脾、心發生病理改變,腦癱為導致小兒發生殘疾的主要疾病,嚴重危害兒童的生長發育,而實施一項有效的治療方式較為重要[4-5]。
通過對小兒腦癱患者實施電針和傳統針灸療法,取得顯著效果,對于該類患者,一般實施強筋壯骨、醒腦開竅、調補肝腎、疏經通絡、養心益智、益精生髓等治療方案,通過實施電針治療,能降低患者血管緊張度,增加患者腦血流量,能提高患者大腦供血情況,促進患者腦部功能修復,能改善患者腦細胞代謝情況,在對患者實施點在治療時,選取患者絕骨、風池、四神聰、腎俞、百會等穴位,對穴位進行針刺,具有疏經通絡效果,通過聯合治療,能促進小兒腦癱患者較快康復[6]。現如今,電針和傳統針灸療法并用已經成為腦癱患兒首選聯合治療方式。
經研究表明,觀察組小兒腦癱患者的總有效率89.58%高于對照組小兒腦癱患者總有效率79.17%(P<0.05),觀察組小兒腦癱患者住院時間(10.21±1.05)天、癥狀改善時間(5.25±0.45)天與對照組具有差異(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小兒腦癱患者實施電針和傳統針灸療法,取得顯著效果,能促進患者腦部功能修復,改善患者腦細胞代謝情況,值得推廣和大力應用。
參考文獻:
湯健,張躍,朱敏等.遠近配穴針刺治療小兒腦癱流涎30例臨床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9):691-693.
高慧婷,徐守宇.劉氏小兒推拿法聯合現代康復法在痙攣型小兒腦癱治療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4):461-463.
左倩玉,吳高鑫,梁忠培等.捏脊療法治療痙攣型小兒腦癱30例[J].環球中醫藥,2016,9(10):1245-1247.
鄧柳玉,熊小翠.針灸在小兒腦癱運動功能障礙康復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6):28-30.
葉志英,萬文蓉.“靳三針”聯合灸法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7,33(4):19-22.
倪鈺飛.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聯合中頻電療治療小兒腦癱106例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2):1971-1973.